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关于财务内控制度论文发表(2)

秋梅分享

  关于财务内控制度论文发表篇2

  浅议企业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一项有企业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参与的为了保障企业达到经营目标(Business Goal)而采取的管理措施,这个目标又可细分为经营业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s)、盈利目标(Profitability Goals)和资源安全(Safeguarding of Resources)。

  一、企业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经营的风险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达到上述经营目标,一个有着有效内部控制程序的企业,相对来说经营风险比较小,或者说在可控范围以内。而一个缺乏内部控制程序的企业,其经营风险就会比较大,比如员工偷盗行为的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对企业带来损失。但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是,内部控制只是一种保障手段(Assurance),而并不能保证(Guarantee)企业一定达到其经营目标。即内部控制的作用是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应以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为核心,包括财务会计部门工作制度、财务会计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工作规范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财产保管盘点清查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轮换、交接、培训、奖惩等制度。

  二、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人为错误。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员工的认真执行。然而,员工在执行控制职责时一般很难始终正确无误。员工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等都会造成控制失效。例如,对方发票总金额计算错误未被发现,发货时未索要提货单,签发支票时未审查支付用途等等都可能使企业遭受损失。

  2、管理越权。任何控制程序都只是管理工具。再完善的控制程序也不能全部发现和防止那些负责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不正当使用权力。在现实中,或者是出于欺诈的目的,或者是由于时间或成本不利因素的压力,总存在着管理人员避开或指示其下属避开某些预定程序的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管理当局本身可能权力过大,以致可以逾越控制。管理当局的干预一直是导致许多内部控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3、修订跟不上变化。一般地说,单位已有的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会对偶然性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失去控制。在现代社会里,许多单位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了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能力,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进行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或收购其他单位,或在异地开办分支机构,或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的效用减弱或失去。

  三、企业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

  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采用的方法和手续,包括各项营业交易的批准手续和记账责任,应与财产保管责任分开。

  第一,任何重要经济业务不能由一个人完全掌握。每一项重要的经营活动都要指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工作,在处理过程中一个人的工作对另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起复核和监控作用。

  第二,管理现金和其他贵重财物的人员,不能同时兼管现金或贵重财物的会计记录,必须贯彻账款分管和账物分管原则。

  第三,职工必须具有工作能力,熟习其所承担的工作,并了解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道理,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选择可靠且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职工,承担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关键性位置(如复核)。每个职工每年有规定的假期,在某一职工休假期间,应指定其他职工接替,这样做也可以起一定的监控作用。

  第五,每笔经济交易都必须有足够的合法的书面凭证或文件作为根据。

  第六,企业本身产生的凭证都应事先编就顺序号,如采购订单、销货发票、银行支票等等,并应留存副联或存根。

  第七,应保持便于审计工作溯查的线索。如在日记簿上设,“凭证号码”专栏,以便分录与凭证相联系;在日记簿上设“分类账页次”栏,分类账上设“It记簿种类和页次”栏相互联系。这样做,使每笔账都能顺利地溯查至其根源。会计凭证作为重要会计档案,应指定专人在规定期间内负责妥善保管。归档后,非经指定人员批准不能随意调用。

  第八,在采用电子计算机或机械手段处理时,应按会计电算化或机械处理的要求,将控制过程纳人处理程序。

  第九,指定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考查和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向企业高层领导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不管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多么妥当,它仅能就单位目标的达成,对管理阶层提供合理的保证。因为,内部控制即使有效,就不同的目标而言,其有效程度也不相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帮助管理阶层知道单位经营活动的进展,但无法合理保证目标本身将被实现。就单位任何一个目标而言,内部控制均无法提供绝对的保证。合理保证当然不是在暗示内部控制会经常失败,多种控制措施都可以用来强化合理保证,降低单位无法达成其目标的风险,但不能保证一件无法控制的事项、一个错误或一件报道错误的事件将永远不会发生。换句话说,即使内部控制有效,也可能会发生失败。任何依赖于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受设计不当、判断或解释错误、疏忽、误解、倦怠等因素影响。对设计与操作系统人员所要求的能力与忠诚,虽可通过选择与训练来控制,但也可能因利益导向和内外部压力而被扭曲。甚至,若未能正确了解或疏忽了控制过程的功能,则无论员工如何能干,其所执行的控制也可能无效。

  结论

  总之,企业组织的变动与管理的方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此项控制的个人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复核及更新内部控制,详细说明变动所在,并建立一套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

猜你喜欢:

352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