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试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论文

张海珊分享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利用价值形式,组织企业资金运动,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更多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点击↓↓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文献✍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篇1

  浅谈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其中以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尤为突出。那么在这几者之中企业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应用哪一种财务管理目标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呢?其要点主要有三:一是分析并找到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二是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针并付诸实施,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三是注重企业文化。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同行业企业的价值观的逐渐趋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要想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劈风斩浪,独占鳌头,不断地在发展中谋求壮大,就必须要驾驭好企业自身的各项管理职能,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在众多的管理职能中,财务管理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处于各管理职能的核心地位,而财务管理目标则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以及怎样将财务管理目标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一、研究分析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联系本企业的价值取向,认真进行评价,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我们应当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这四种不同的目标取向作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各自的优缺点。

  (一)利润最大化

  其优点是目标比较直观,可以直接以利润数值的大小对比经营的成果,所利用的数据取自于历史成本数据,准确可靠。缺点是:1.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没有反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4.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即每股收益最大化,其优点是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缺点是:1.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没有考虑风险因素。3.仍然存在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优点: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缺点:1.对于上市企业,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真实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2.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票价值的增加没有足够的兴趣。3.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在对企业进行评估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以及评估机构观点的影响,这种估价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四)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否获得长期的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原因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当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不关注相关者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措施干涉和影响企业。其优点: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2.体现了各方多赢的价值理念。3.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的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缺点:1.企业股东可能为了自身利益,不愿考虑其他方利益。2.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兼顾,实际上不太好操作。

  在分析完以上四种观点后,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避免短期行为,综合考虑资本的时间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考虑股东财富增加的同时重视企业的价值增长,由于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作为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利、义务、风险和报酬,地位当然也最高,但是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管理机构也因为企业而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忽视了哪一方的利益,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危害,甚至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伤害。

  因此,按照最为理想的状态考虑应该选择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要想考虑到各方的全部利益是不现实的,其额外增加的成本是企业所不能接受的,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本文认为,权衡以上利弊后企业应当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主要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兼顾相关者的部分利益。

  二、在选定财务管理目标后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将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价值,必须考虑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资金的成本和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

  (一)持续经营能力最大化

  首先,持续经营是会计假设前提条件之一;其次在保证获得正现金流量的前提下企业存续的时间越长,企业价值最大。因此,努力实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最大化,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持续经营能力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认为企业的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和客户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2.抵御风险能力。风险总是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不同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的风险是不相同的,相应取得的收益或遭受的损失也是不同的。企业必须勇于面对风险,不回避风险的存在,在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坚持谨慎的原则识别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的杠杆原理,使风险和盈利得到最佳统一,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承担既定风险的条件下,争取收益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实现风险最小化。

  3.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4.获利增值能力。获利增值能力是衡量和评判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小的又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盈利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只有获利才能使企业有长期的正现金流量,才能使企业价值实现正增长。

  (二)资本成本最小化

  因为企业价值与每年所获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时所用的折现率成反比,降低折现率就能增加企业价值,所以资本成本最小化将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折现率通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表示,而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由股权成本、负债成本按各自的权数加权计算的,因此,要实现资本成本最小化,关键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1.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的实质就是寻求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最低。

  企业可通过确定现有资本结构条件下的资金成本,然后通过模拟调整股东权益和债权的比重,重新计算调整后的加权资本成本率,结合企业实际股权和债权的融资能力,以及经营所需的总资本量,来选择适宜的资本结构,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资金成本的最小化;2.降低负债成本和股权成本。努力降低负债成本和股权成本,对实现资金成本最小化和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金流量最大化

  从企业价值的计量方法可以看出,现金净流量对企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即现金净流量数额越大,企业价值越大。提高现金净流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提高收益水平,增加企业收入。

  2.合理投资。

  投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对投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其依据主要是投资的现金流量。由于现金流量的计算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且能体现资金投入和回收的时间性,并能全面体现投资的经济效率。对于企业投资来说,无论是企业一般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无论是营运资金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都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大量的分析认证,只有采取了正确的投资决策,才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企业发生偿债危机或支付困难所产生的风险,从而使企业资金能高效地运转,产生最大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3.利润分配政策最优化。

  由股利政策理论可知,在完全有效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价值。然而,在不完全的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直接影响公司价值,而且股利政策成为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财务政策,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育不成熟的不完全的资本市场环境,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高度相关。因而要设计最优股利分配政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注重企业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的联系,利用健康的企业文化推动和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动目标、价值理念、基本信念以及业务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等。在此我们着重关注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制度三点。

  (一)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的集合。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贯彻经营哲学理念,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中的收入指标,实现收益增长。

  (二)企业精神

  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章程、生存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应当简洁明快,富有号召力,反映企业团体的心声,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与企业发展是直接相通的,企业是大树,精神就是树根;企业是大厦,精神就是地基;企业是躯体,精神就是灵魂。它鼓舞着企业克服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它凝聚了企业的团队,为企业打造品牌,是推动企业腾飞的强大动力。

  (三)企业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需要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履行职责时按照企业制度来统一行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实现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地进行。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主要分成三步走,首先是选择适用的财务管理目标,然后是在财务管理目标既定后,企业必须对目标加以分解,按照层次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对构成的每一个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逐一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策略、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最后是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带动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著.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篇2

  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摘 要: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建议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从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当好企业参谋,充分发挥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资金、、利润分配等方面的管理。

  关键词:财务人员素质;管理;增加效益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在计划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下面是笔者提出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第二、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的作用;第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的终身教育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会计人员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熟悉生产经营知识以及、、、、、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经营管理知识,造就一支会计算、会分析、会论证、会评价的财务管理队伍。

  (二)当好参谋,把好企业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而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

  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从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笔者过若干个国有企业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

  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并取得可靠的证明。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四,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三)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资料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利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敢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目前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直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企业直接委派,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在上一单位,这样他就能无后顾之忧地行使财务监督作用。诸如这一类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

  (四)严格执行并强化实施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好的管理是建立在严谨而科学的制度基础之上的,作为综合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财务部门,首先,在认真把握《会计法》及《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一套严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资金筹集、各类资产管理、成本和费用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外币管理等等。其次,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增加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第三,要以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措施执行制度。实践证明,看一个制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制度条文的严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在执行制度时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五)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

  目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三角债”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

  (六)以防为主,强化信用管理及结算管理

  对信用管理,要建立信用,根据现状清理应收账款,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客户信用包括信誉、遵纪守法情况、偿债能力、经营状况等各方面;对结算管理,要根据客户的规模、信誉程度来确定适用的结算方式,在企业间建立良好的结算秩序。在付款环节上,严格财务审批程序,对不正常的付款,实行总经理、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联合签审,多方把关,这样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可以避免风险,减少损失。具体做法是:首先,每一笔款项的支出都要由业务经办人员提出,然后根据签批权限,由业务科长、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签批,最后由财务人员审核后才能办理。这一方面对每一笔款项都要落实到经办人,另一方面可以层层把关,降低风险。在付款中还要掌握以下原则:对于一般货款,供货方必须把货物送到企业入库后,凭发票才能办理货款结算;对于预付货款,供货方必须提供借据并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才能办理。

  (七)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增加效益

  控制成本,要以每笔订单为一个责任中心,以合同为依据,以成本为重心,以发票为对象,跟踪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对每单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八)加强信息化理财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体。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决定了在经济知识时代里,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的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九)对利润分配的管理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的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个别厂长、总经理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

  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进而调动各层次、各人员的积极性,这是新形势下的一个新课题。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式上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