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商管理>企业战略>

国外服务企业论文

秋梅分享

  在全球化和产业转型推动下,以提供专业性知识服务产品为主的专业服务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外服务企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外服务企业论文篇1

  试论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借鉴

  [摘要] 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十一五”规划及“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体制机制方面仍为完全确立,在发展理念和方式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在发展方向、规划实施、政策促进等方面为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美国欧盟日本

  目前,现代服务业在我国开始受到空前重视,2007年3月,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全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地区为代表的国际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域的发展特点和促进政策,为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经验借鉴。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的由来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说法。本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等改造和发展起来,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行业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过升级改造的传统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二是随科技和社会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服务业态,如软件、互联网、IT外包等。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具备五大基本特征,即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技术性和新兴性。

  我国最早“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时提到“由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后来在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随后在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二、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1.现代服务经济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对提高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现代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的增长主要源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的生产率。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最优活力的经济体,也主要得力于区域信息服务业、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新生产模式在产业中的渗透。随着现代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品结构也呈现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产业组织在经历了工业时代跨国化后,在服务业经济时代正在出现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协作化的新趋势。

  2.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

  国际大都市 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功能,其影响力和辐射功能超越地区、国界,波及全球。就产业发展而言,国际大都市在各个国家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世界不少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在20世纪70年代或以前就完成了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过程。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在这些区域制造业衰败过程中的快速发展,使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并且,由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这些区域的辐射半径,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3.新技术与行业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提速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得以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不断向传统服务业渗透,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基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如商务服务、健康、咨询、教育、法律、创意等新兴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与新技术不断结合,被赋予新的内涵,开发出更广阔的市场,如与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结合,实现了时空的拓展。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基础计算环境、智能终端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新技术的拓展方向和支撑平台。

  4.服务贸易、外包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热点

  服务贸易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地位的重要途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另外,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AMR和Gartner的调查和预测,2003年到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以年均8.2%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244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从发展趋势看,全球服务业的离岸外包是一个增长趋势。根据麦肯锡全球的研究预测,到2008年从业人员将达到410万人。毕博的调查和预测也认为,2007年全球连服务收入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2007年将达到500亿美元。

  三、美国、欧盟、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1.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美国现代服务业增长快、总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004年,美国服务业规模9.02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业规模的32.12%。2000年到2005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增长了21.82%,教育和健康产业增长了18.91,均超过了服务业的平均增长率。目前美国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专业服务业、商务支持产业的总量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32%,接近服务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纽约服装产业,好莱坞电影业,硅谷电子产业都在区域内形成了良好运转的产业链结构,研发、设计与制造形成一体化运作,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纽约服装产业注重人才培养、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商业运作等各个环节,服装设计和服装制造紧密协作,形成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好莱坞电影业是集制片、后期制作、院线发行及动漫、游戏、小说、音像制品等周边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而硅谷区域内的创新环境,形成了高端电子产业环节与以风险投资、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的产业链结构。

  都市区成为美国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载体。都市区是美国的产业核心区和人口聚集区。美国现有都市区361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有50个,居住人口1.6亿,占据美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美国都市区贡献了全国GDP的85%,提供了全国就业机会的84%和工作收入的88%。都市区在地区内形成劳动力、资金、信息的集聚,还拥有较好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都市中心区中的一些制造业开始向外围转移,中心城区形成的“空腹地带”吸引了金融、科技中介服务、创意产业等知识型服务业的集中发展。

  2.欧盟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目前,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经济区,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服务经济体。2004年,欧盟服务贸易增加值达到6.75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4%。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欧盟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46%。从产业构成看,伦敦是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巴黎是国际知名的时尚之都,鹿特丹是欧洲第一大港口城市,法兰克福则是世界著名的航空城市,另外芬兰的基础电信,瑞典的现代旅游,瑞士的金融服务等都十分的具有特色。

  构建核心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是欧盟各大都市的主要发展策略。伦敦金融城在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积聚了云集了500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目前,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险市场,场外金融交易市场,基金管理中心和外汇交易市场;另外,在金融城周边的内伦敦地区,形成了英国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拥有商业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仅零售销售额就达到年均50.5亿英镑。

  巴黎形成了 “一主两辅”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巴黎市区是城市主中心,集聚了巴黎70%的金融机构,60%以上的企业服务业,15%的商业中心;拉德芳斯是巴黎重要的企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积聚了1600多家企业,包括法国最大的20个财团和20%的世界100强企业;马尔纳-拉瓦莱地区是研发服务及商业服务企业的集聚区,同时也是休闲产业的集聚区,世界知名的迪斯尼就位于该区域的欧洲谷内。

  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城市化与信息化不断发展。许多区域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而引领地方产业走向高端,并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已成为整个欧洲的立体交通枢纽,拥有全球领先的航运设施,并建成了欧洲最大的现代化的机场,法兰克福机场一直位居全球前十名。另外,法兰克福的金融业、会展业等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德国的重要的金融中心,国际著名的“会展之都”。与之类似的还有荷兰鹿特丹的港口物流业、瑞士的旅游业等。

  3.日本现代服务业研究

  目前第三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3%以上。从第三产业的贡献度看,批发零售、租赁与汽车服务、信息与通信业占据前三位。根据2005年日本《第三产业发展指数》,批发零售业在日本第三产业比重中占到了25.77%,位于各行业之首;个人与商业服务业所占比重为20.32%,位居第二;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是情报通信与金融保险业,分别占到9.06%和8.90%。

  东京现代服务业“一核”独大格局。2004年,东京服务业的总收入达到41.22万亿日元,不但在日本城市服务业中排名第一,并且比排名第二的大阪高出18个百分点。大阪、神奈川和爱知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收入总和仍然比东京少9.37万亿日元。东京服务业的企业平均规模为17051万日元,是日本服务企业平均规模的2.1倍。另外,东京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日本全国的16.87%,劳动力报酬总额为日本全国的22.13%,薪资水平达到了全国服务业平均值的1.31倍。

  高端要素的高度积聚造就东京现代服务业强势地位。东京GDP一直占日本GDP的30%左右,全日本资产超过10亿日元的大公司有近一半在东京,45%以上的上市企业也集聚于此;信息发布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网络服务的集中度高达80%;银行在东京所发放的贷款占到其融资总额的41%,证券交易更是占了86%,是日本的金融和管理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商业、服务业中心,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四、国外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借鉴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涉及推动产业发展、税收优惠减免、优化基础环境、开放服务业市场等各个方面,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产业发展政策

  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芝加哥吸引了摩托罗拉、朗讯等一批IT企业落户,区域高技术产业得以飞速发展。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于2006年提出以巩固服务经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加速战略,大力推动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产业适宜的发展环境,并努力协助企业培育人才。日本政府2006年颁布“新经济成长战略(New Economic Growth Strategy)”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提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内容产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并将提高生活质量和商业运营效率作为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2.税收优惠减免

  通过税收减免扶持产业发展是各国政府采用较多的措施。911之后,纽约为振兴曼哈顿下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项包括商业振兴项目和下曼哈顿能源项目两部分的经济振兴计划。提出对下曼哈顿地区符合条件的商务楼宇,给予房地产税和商业租税的减免优惠,并且为下曼哈顿地区的商业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提供最长达12年的电力成本折扣优惠,最多可为业主节省约40%的电力费用。

  韩国政府也制定了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规定尤其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另外,为支持服务业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对服务业企业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给予减免50%等。

  3.优化基础环境

  在推进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着力解决住房、公共运输、土地供应等直接影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新经济成长战略”中提出,建立服务业研究中心,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协助拓展服务业领域和国际市场,扩大服务业需求,制定政策措施推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技术利用等,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4.开放服务业市场

  美国大力促进《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基础电信协议》等文件的签署。不仅积极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还与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为服务业出口市场提供支持。

  另外,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全球共享信息通信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市场,有力支撑了本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日本为推进本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消除服务业相关的行业进入壁垒,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努力接轨国际市场。2005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公司法,降低了公司设立门槛,减少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限制,提高了并购对价形式的灵活性。另外,日本政府还对民营企业开放了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并且在出入境和居住制度方面,延长技术人员居留期限,扩大国际相互承认信息处理技术人员资格等。

  五、结语

  我国已经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发展时期,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借鉴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我国在产业战略方面应以比较优势区域为中心,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梯次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内的“专业化空间”建设和产业集聚。而且,我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已经率先崛起,为我国打造如硅谷、华尔街、伦敦金融城、日本银座等世界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因此,为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我国应该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拓展和发展环境建设,大力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支持我国中小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有效的财税支持措施,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洁高汝熹:东京的知识服务业[J].上海综合经济,2001(6)

  [2]赵彦云王仁曾: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服务业国际竞争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2)

  [3]松本一幸洪丹萍:日本服务业的未来[J].经济资料译丛,1993(4)

  [4]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

  [5]边疆:美国服务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1(9)

  [6]赵彦云王仁曾: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服务业国际竞争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2)

  [7]徐川:欧盟服务业大市场在博弈中破局[J].金融经济,2007(1)

  [8]杨亚琴王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

  国外服务企业论文篇2

  浅析国外企业公益广告现状

  【摘要】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于工业化大生产不断 发展,引发了一系列 社会问题,为了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响应,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应运而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行为的缺失。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国外企业公益广告。

  【关键词】企业公益广告;企业形象;行为规范

  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公益广告,有资料表明: 经济程度越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公益广告越多,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除了公益团体, 许多企业开始关心社会, 或唤醒人们重视家庭关系, 或强调 环境保护的重要,公益广告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塑造起企业良好的形象,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发布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企业公益广告形成完善的运作方式,下面就针对国外企业公益广告运行优势进行简要的归纳和 总结。

  一、消除零乱、系统规划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纷纷挑起了社会责任的重担。但据数据调查显示,国外企业在公益广告的制作上更加注重系统规划,国外企业每年都发布一次企业的社会责任 报告,介绍公司一年来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他们的企业 文化并在官方网站上设有对公益活动的介绍或专门的频道。例如,BP(中国)公司的气候变化、研发项目,BP参加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BP捐助希望小学活动、BP 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以及BP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综述,等等。

  BP公司在公益活动方面都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报告,并在其官方网站对其公益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说明。相反,与外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对企业公益事业的系统规划却显得有些零乱,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中国建设银行红十字青少年发展基金”项目,在建行的网页上仅能查询到两份有关“立项事宜”的项目报告,公众对具体的基金操作流程、资助标准、基金历史等一无所知。

  在例如:在“2006最具责任感企业”的公益网页调查显示,在获奖的中国建设银行、中粮集团、国家电网、亿阳集团、伊利乳业和联想集团等6家国内企业,与英特尔(中国)公司、BP(中国)公司、杜邦(中国)公司、大众汽车、摩托罗拉(中国)公司、飞利浦电子(中国)公司等外企旗鼓相当,但实际上中国企业除了中粮集团和联想集团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主题趋势以外,其余4家国内企业均未显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题。 因此,国内企业公益行为的策划、宣传手段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付出同样的爱心、捐出等额的善款,却没有外企打扮得那么“漂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缺乏外国企业在公益广告制作上的整体规划。

  二、避免单一、内涵深刻

  目前我国企业在公益广告制作形势上主要还是停留在捐钱捐物与口号式宣传,例如蒙牛集团投入1.2亿元,走到井冈山、大别山等贫困地区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公益活动,为近300所学校的所有学生每人每天免费供应牛奶,长久的停留在这种宣传就显得枯燥单调,缺少内涵很难起到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而国外企业在公益广告制作上则避免了中国的单调模式,兼顾了企业形象、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和营销,更注重精神内涵,例如: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真情互动”欧莱雅校园义卖西部助学活动都少不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做一天欧莱雅人”的义卖

  工作人员招募。

  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 面试,学生不仅得到了来自欧莱雅的专业培训,包括面试技巧、公司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还直接组织运作义卖的具体事项,从事美容咨询、销售和 物流 管理等活动。这样的公益宣传不仅丰富了公益活动的精神内涵,避免了单一刻板的宣传模式,同时也借助新闻舆论影响和广告宣传,更好的改善了企业的名声、提高企业形象的层次,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增加客户忠诚度,最终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额。虽然国外企业公益广告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完善的运作方式,但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其行为的缺失,但相对国内企业要少很多,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媒体刊播体制限制、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是其行为的缺失现象。

  三、媒体刊播体制限制

  在国外企业赞助公益广告的投放播出主要是通过公共广告机构与媒介公司签订合作 合同的方式,同时媒体是以免费的方式为其播出公益广告,免费播放的时间由媒体提供决定,这样就使公益广告的在刊播的时段和频率上无疑会受到限制。

  另外,有的国外企业公益广告在刊播时公益广告活动存在着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其在确定主题时就有所考虑和区别,无形中给公益广告带来了重复制作的弊病。例如:以阪神大地震为例说明,由于播放区域的不同,这次赈灾公益广告的内容也特别针对地域差异而分为全国版和关西地方版。

  四、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物总是相生相克,企业公益广告可以为企业收获比经济利润更有意义的无形资产,但如果企业操作企业公益广告不能合理运作、把握好度,出现了违背公益广告的宗旨与宣传目的,违背国家有关广告发布的

  法律法规,其情形要比商业广告中的违规行为更能引起人的反感,其后果是企业不但不会从中得到任何利益,企业形象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国外公益广告虽然起步较早,相关的体制也比较完善健全,但仍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

  例如:世界电脑巨擘IBM公司曾经特邀专业广告公司为其精心设计了一个名为“和平、爱心与Linux”的企业公益广告宣传,并在美国芝加哥和旧金山的大街上将该广告“公之于众”,但该广告还未引起公众的注意,就被芝加哥和旧金山两市的市政部门指控IBM公司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并对其进行了 经济处罚。

  最后,IBM公司不得不停止广告的实施,并雇人把已经画有企鹅、和平标志和心形图案的墙面清理干净。IBM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因为没有遵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 管理中关于“不得损害市容市貌”而让广告无疾而终,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到企业在公众心目中一贯的良好印象。

  因此,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企业在认识到公益广告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遵循公益广告规范公众的行为,促进 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准则,避免企业公益广告行为的缺失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294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