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职场励志>

职场经历:谁都没有资格说你不适合(2)

欣欣分享

  在面试的时候,我们经理对我说:“在我们这个行业做销售,要花半年到一年时间才会出业绩。”这话,真是吓死我了。既然来之前所有人都说我不适合,那我也必须放低姿态,我便做好了前六个月1块钱业绩都没有的心理准备——我已经把自己的能力假定到最差了, 因此,后面再有什么也不会让我失望了。结果,第二个月中旬,我拿到了第一张订单,虽然金额很小,只有395元, 提成19.75元,却让我“信心大增”。(我一直认为,就第一单来说,390元与39000的意义是一样的。)我知道,在常人眼里, 我的这种“信心大增”未免太渺小、肤浅和可怜;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不适合做销售”的人,那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原来,我并没有自己当初所想象的那么差劲嘛。 对于刚入行的新销售员来说,信心比业绩还要重要,如果没有通过自欺建立起这种虚假的信心,我肯定早就将自己淘汰出局了(有好多人刚开始都比我能说会道,业绩也比我好点,但他们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像我这样欺骗过自己)。当然,单凭这一点虚假的自信心增长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差不多有一年基本没业绩,收入很低,某同学劝我跳槽:“你一个月挣的那点钱,连一包手淫完用来擦手的卫生纸都买不起,还是另谋出路吧。”但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中途放弃太丢人了,也太对不起前期的付出了,于是我还想再坚持下去:“钱没有的话可以少花点嘛,尽管我不能做到不手淫,但最起码能够做到手淫完不用卫生纸擦手,这样就把买纸钱省下来了嘛。”至于我能不能做到手淫后不用卫生纸擦手,这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我有了这样一个用来欺骗自己costdown的假决心。

  收入是很低,但我的精神状态却一直很好,充满干劲,晚上查客户资料能查到十一点多。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相当挫,连跟客户打个电话都结结巴巴吐字不清,但我却一直是越挫越勇。不过,遗憾的是,干劲毕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我始终出不了业绩。那时,我这样想:不是说一年才能出成绩吗,那么,我不管做得太差,只要老板不明确开除我,哪怕是已经暗示要我离开,我也赖着不走,在赖着不走的前提下努力干,我就不相信没有熬出来的一天?(彼时,我刚刚读完李宗吾的《厚黑学》。大家都认为我是书呆子,连我自己也这样认为;但刚才一想,我好像并不呆——如果真是书呆子,能够在看过《厚黑学》的一个月之后就用它来指导实践吗?去年10月份,我在上海见到一个朋友的弟弟,他的销售业绩很差,公司付给他的底薪都浪费了,他们经理已经多次暗示不要他了,我也对他说:“不管他怎么暗示,只要不明确提出开除你,你就赖着不走。” 他真照我说的做了。让我高兴的是,他终于熬出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业绩还不错。)

  前面两月,因为没有销售提成,所以工资只有1000元。这点微薄的工资,要要拿出420元来还助学贷款,要吃饭,还要拿出320元用来交房租——当时蜗居在一个叫欧洲城的高档小区,一套毛坯房被拆成了七八个小间,连墙也没有粉,墙上和地上都贴的是壁纸。宿舍条件比较差,所以,我晚上先在办公室上回儿网,回去得比较迟,回去之后翻翻《经济观察》就睡了,周末基本泡在独墅湖图书馆,因此,宿舍的简陋并没有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什么影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也是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有个漂亮妞说她周末要过来到我的陋室看望我一下,于是,月收入1000元的我立刻“出手阔绰”地“斥巨资”(130元)买了个美的电风扇——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就没有用过电风扇,这一买,就是个名牌。(后来,她有事没来,我便专门赶到她哪里,哭着嚷着拽着让她给我报销买电风扇的钱。哈哈。)第三个月起,我搬进了办公室住,过上了SOHO的生活,省去了房租。 在第一年里,我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2000元,最高的一次好像是1600还是1800,记不清楚了。但尽管收入那么低,我却从未拖欠过助学贷款,甚至,在那一年里,我还有过几次“大额开支”:一个同学结婚,红包500,再加上我回去参加婚礼的往返路费500;一朋友的孩子满月红包300;我弟弟买房子的时候,给了3000(我倒是想多给点,可惜没有啊,为了弥补对我弟弟的愧疚感,2011年,他装修的时候,我就把手上的2万都给他了);春节时还借给了一个高中同学2000,他四个月后才还给我。。。到现在回想起来,我都很好奇,这些钱究竟是怎么来的。更要命的是,那一年,我始终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多窘迫,甚至,在那最穷的一年里,我的体重,还从120斤增加到了140斤,红光满面,头发是油光可鉴。心宽体胖吧。或许,唯一的解释,用几个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你对物质的要求实在太低了”——“可以居无竹,可以食无肉”。(似乎,那一年,我写的文字比大学四年的还多,读的书比大学前两年的总和多。)

  从第二年起,业绩就增长比较快了,主要是前一年太踏实了,基础比较扎实。月收入突破2000之后,很快就突破了3000和4000多;按大多数人的期望值,这当然是一个很低的工资,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够我花了。2011年底结算时发现,除去生活开支和还给银行的5000多块助学贷款外,净收入有4.5万,“简直出乎意料”;2012年底结算时,全年的收入应该有7.8万,也要比预料的高得多——我一直对收入增长这种东西,没有什么规划、没有什么期望值,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按照大多数人对收入的追求来说,我的这点收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我不应该对此感到有多么知足;但问题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被认为“不适合做销售”的人而言,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毕竟已经在这样一个领域里存活下来了,而没有被淘汰出局。(我这个人不太喜欢做横向比较,不跟别人比;我就只跟自己比,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强一些,我就会充满幸福感,对未来充满安全感。)

  当我见证过那些比我更加适合做销售的人一个个因为没有业绩而离开,而偏偏是我这样一个“最无能的人”最终存活下来的时候,我便总结出了这么一句话:“很多人被淘汰,是因为心态不好,而不是能力问题;心态的适合,要比能力的适合更重要。很多人,是自己淘汰了自己,而不是公司淘汰了他。”对此,郭磊同学问我:什么心态。我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志大才疏”,期望值与自己的能力不匹配。最后,郭磊补充道:“心态,也是能力的一部分。”

22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