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小学励志教育文章

鸿宇分享

  教育,就是找到一个人的“生命方式”,教育,就是生活,那么小学励志教育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励志教育文章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励志教育文章:我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的深度好文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可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可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小学励志教育文章:孔融让梨我不让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上海一名小朋友学完课文《孔融让梨》后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不会让梨”。结果,老师打了个红叉:错。小朋友的家长对此很疑惑,因为在他看来此题并无标准解答,在“一怒之下”把答卷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理“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

  小朋友说的真话,其实是自身幼小的价值观的体现,当然这种价值观也许受父母和环境的影响而偏离传统的道德观念,但是就事件本身而言,是无谓对错的。“我不会让梨”,代表小朋友的真实想法,老师可以否定这种价值观,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给学生讲道理;但是,“我不会让梨”,这种表达本身却没有任何错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它并不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不是北京?”

  这样,答案具有客观性,它是价值判断,你的回答可以符合一种价值或者背离一种价值,这是题目本身所预设的,所以,这种题目是不应该有标准答案的,如果为了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说假话,那么这则故事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为了符合所谓的道德观而说谎,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

  一、洗脑式教育。个人认为,洗脑式教育就是也告诉你一件事物对或错,但是在解释对或错的缘由时,只是以某某所谓主义或思想作为指导,这种主义或者思想是假设成立和千真万确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就是要信。

  你可能本来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张白纸,有人在这张纸上划了一个黑叉,然后一遍一遍的告诉你这是白色的勾勾,于是,你就认为这的确是白色的勾勾了。

  二、否定独立思考。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对于不同的人参加的统一考试,必须有标准答案,才能公平的对考生的考卷进行评判。这就形成了一种机制,标准答案的机制。许多报导说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其实,并不是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而是中国的教育机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标准答案让每一个性格迥异、特长不同的学生努力的向标准答案靠拢,对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对所谓早熟的他们而言,标准答案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自身个性、喜好的价值,因而,他们最擅长模仿、复制,他们不敢有思想上的特立独行,因为那样,会作为标新立异的代表而被标准答案批判。

  这样的教育,形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凡是都向标准靠拢,当踏入社会,人们的社会行为缺乏标准时,就一概随大流,从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失,一个个成为物欲奴役的傀儡。

  小学励志教育文章:帮孩子找到适合的“生命方式”

  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

  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

  教育,就是找到一个人的“生命方式”

  经常有家长说,“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也有家长会讨论,“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们家孩子”;更有专家学者说,“教育是开启每个人生命的钥匙”。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让孩子怎样更好的学习到知识,还是更好地成长呢?

  我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种方式,去活着,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的方式。但是,我又觉得,生活方式,在这里,其实是轻了。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称之为:生命方式。就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生命最可贵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种感受,只有生命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才会知晓。

  譬如有一种人,天性就是善良悲悯,他们觉得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譬如特蕾莎修女、圣雄甘地;也有另一种人,热衷于开创和创意,热爱用商业的创新,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生活方式,譬如苹果的乔布斯和维珍的布兰森;当然也有热爱思考,成为学者,热爱冒险,成为探险家,热爱钻研,成为发明家……

  而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个人,其实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方式。有的机缘巧合,表现的充分,就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更多的,则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但,就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的不同。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如果他所做的事情,还对社会有一些帮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所过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响他人,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

  孩子渴了,饿了,悲伤了,快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样的,孩子的生命里,最需要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种生命的方式,最适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家长选取哪种教育,其实是来源于自己的价值观

  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

  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

  譬如,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平安和顺遂,你就会让孩子不要去冒险、拼搏,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个性和自由,你就会鼓励孩子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到任何规则和制度的限制,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比较的方式。一种,是我是曾经这么度过人生的,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那么,我就要把这么宝贵的人生体验,都教给你。另一种,是我曾经没有度过的人生,我现在很后悔遗憾,觉得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你应该学习我没有学到的,过着和我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身,都没有错,都是爱的体现,也都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最朴实和最基本的体现。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做得过于极端。一旦极端了,违背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诉求了,就是不好的教育了。

  我们就拿商人的角色来说吧。很多商人自己做事业,做的很好,既有成就感,也过着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于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也要和自己一样,不仅从小就给孩子进行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礼仪等的培训,甚至每天早餐的时候,让孩子看公司的财务报表。这就是典型的第一种类型。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也是商人,事业也做的很好,但一点也不喜欢剧烈的竞争,背负的巨大责任,更不享受繁重的会务和频繁的外出。那么,他就会告诫孩子,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做商人。然后,不仅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和商业有关的信息、知识,还会专门注意孩子的艺术、文学等等的培养。

  可是,神奇的是,很多刻意培养下一代商业经营的家庭,孩子成为了艺术家;而刻意不想让孩子从商的,孩子却无比热衷于商业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点也不奇怪,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家庭里。说到这里,我是多么庆幸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没有了“接班”这种制度。这几乎是从一出生就决定每个孩子生命方式的,不知有多少孩子,成年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同样也有多少个孩子,渴望做他厌恶的事业。

  但是,我又有很多的遗憾,就是现在还有很多的家长,在考虑给孩子哪种教育方式的时候,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那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孩子与否。在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据每个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请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某种东西,科学家叫它基因,哲学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运。我也说不清楚,这究竟应该叫做什么,不妨就笼统地称之为“内在”。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品质,一种是才华技能。

  于性格品质来说,大多是一诞生就体现出来的。养育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就算刚刚出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脾气都会不同。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同样的父母,一出生就可以感觉到,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这些,真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注定”,而且,很难改变和扭转的。

  而且,我们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就是指的这一部分。家长无论要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这个因素。否则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这部分,是孩子的根基,那么,才华和技能,则是生长在其上的枝条。这一部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成长,以及认知程度,还有知识学习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的。譬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随着开始掌握语言技能,就变成了一个小演员,能说会道爱表演。有的孩子生性沉稳,刚开始能够拿到东西,就会一个人琢磨很久,再大一点,还要研究内部的结构。

  同样的,我们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大多是这一部分。家长无论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就是和孩子品行所一致的“天分”,顺应、鼓励,并发展它。

  今天的改变,明天的收获

  在一次家长的分享中,每个家长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孩子的期许,我们发现,有健康、幸福、坚毅、自由、幽默、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等等;同时,在另一张纸上写下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改变的一些方面,有磨蹭、多动、话太多、脾气暴躁、不讲礼貌等等。

  为人父母,我很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很好。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其实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改进的源头。

  也就是说,它们其实是一致的,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培养行动能力和领导力。

  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那么,错的是谁呢,孩子,还是家长?!

  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有了这个统一的内在,我丝毫也不在乎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看惠特曼的诗集,或者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从来不读文学经典。

  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

  在家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内在,并给予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学校呢,则不进行标准化的教学,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学习自由。

  在纽约,已经有一位前GOOGLE的员工,创办了基于尊重每个孩子学习规律的学校Altshool。在那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上什么课,以及课程的进度。

  而老师,则会根据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数据,以及行为兴趣的评估,给孩子完全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级的阅读,而同时上五年级的数学。反过来,也可以。

  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也需要向别人学习。自然,也就不会有“优生或差生“的评价体系了。

  有人会问,这适合吗,会不会变成放羊班,让孩子失去了进取心?的确,我也不能对这种教育方式打包票。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在方向是对的。而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于这个孩子的生命,不就是最好吗?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对个性教育有如此大的热情。我是从师范专业毕业的,又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出版,我特别反对老师用所谓的”优生和差生”来评判一个孩子。

  要知道,如果老师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优秀的;如果老师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差等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不应该的,就是过早地、蛮横地、强迫地给予孩子某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是不恰当的。

  那么,类似Altshool这样的理想的个性教育方式,于我们遥远吗,我们永远也不会达到吗?

  很神奇的是,就在北京的公立小学,就有自己编课本,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大课制的学校。而且,也不设期末考试,而是进行五天的闯关游戏活动。分为将故事、数字游戏、唱歌跳舞等等的关卡,不打分数,只分过不过关。

  所以,就算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相对自由个性的成长。我相信,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和家长的要求、鼓励、支持密不可分的。

  你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

  所以,请多做一点,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小学励志教育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小学励志教育文章”的人还看了:

1.小学生励志教育故事

2.小学生爱看的励志故事

3.关于教育小学生励志故事

4.适合小学生看的励志故事

5.教育小学生励志故事

6.教育小学生的励志故事

    10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