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国情怀的励志诗句(2)
>>>更多关于家国情怀的资讯↓↓
???关于家国情怀的诗句▲未敢忘忧国
???体现家国情怀的作文▲有国才有家
???家国情怀的现代诗歌▲家国责任重
???家国情怀的名言名句▲赤心惟报国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篇一:《把家国情怀放进生命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这是成龙的一首歌中的歌词。
说起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 那么,让我们从热爱祖国悠长的历史开始吧。
仰韶塑彩陶,河姆渡播种,红山琢玉龙,华夏文明自黄河长江的涓涓细流始发,一路蜿蜒而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漫长的时光。
“四大发明”开启解放双手、记载文明、探寻远方的先河;屈子离骚、孔子论语、老子道德、庄子梦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余音袅袅,遂成绝响;青铜器、赵州桥、都江堰、北平故宫,这些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的巅峰令人仰视;《黄帝内经》、《天工开物》、《梦溪笔谈》浩如烟海的古籍成为古代科学理论的瑰宝,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它们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上闪着耀眼的光芒。如今,后人在博物馆中甚至历史遗迹上徜徉、端详、仰望、聆听。悠久灿烂的历史让我们感到自豪。
但曾经,我的祖国深受磨难,泱泱大国巍峨的国门曾这样被打开:列强的铁蹄傲慢地扬起,带着不可一世的蔑视,那时,我们没有能力抵挡,他们蜂拥而入,对东方古国充满好奇,对东方古国的财富和文化充溢攫取占有的欲望,带不走的甚至不惜毁灭。就像许多年之后,沉默在北京城北部偏西一隅的圆明园,曾经的中国园林建造的顶峰之作,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无言地注视着慕名而来的游人,衰微景象中依稀能让人想象当时的盛况。
那段暗淡的时光中,千里之外赶来的金发碧眼或者红发褐眼们佩剑拎着枪,长驱而入,还捎带着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诸如自鸣钟、怀表、望远镜、照相机等等,这让中国的皇宫贵族惊叹不已,以为是神器。是的,那些善骑马围猎消遣的人们、把玩玉器鼻烟壶的人们怎么能够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的不可思议东西,想得到这些洋玩意儿吗?好啊!动用国库的黄金白银,甚至可以出借国土和港口的使用权去交换。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电影戏剧里看到了,在浩瀚史书中读到了。如此打开国门的往事,我们感到屈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上世纪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出自《我爱这土地》,写于二十世纪二次大战中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家国沦丧、民族危亡的时候,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而又深情叩心的诗篇。
恩格斯曾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维护和平与领土完整的代价是巨大的,但终究是美好的。岁月更迭,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97年7月香港回归、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今天,我们家国曾经被侵略、被蹂躏、被侵占、被奴役的苦痛已渐渐远去,任人宰割已成历史,但永远在警醒着国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时间河流承载历史的重量,仿佛越流经、越宽阔。今天,我的祖国已愈来愈令世人瞩目。作为当下中国人,我们热爱祖国,就请从爱她勃勃生机的现在开始吧。她古老而又年轻,她厚重而又轻盈,她稳健庄重而又充满活力,她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曾经,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古人以骆驼的脚步丈量了茫茫沙漠,古“丝绸之路”沟通了亚州欧州非州的联络。“丝绸之路”,多么诗意的称谓,让人联想到沙漠里驼铃的叮当,绿洲镜子般的湖泊映着月亮,西域女子曼妙婀娜,翩翩挥舞长袖。其实,美景与浪漫之外,那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上演过探寻域外文明、传播东方文明的传奇。
今天,被称为“新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全新途径,规划了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又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早已不是漫漫黄沙中的蜿蜒驼道了,它们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空中航线、海上航线以及互联网的总称。
谈到家国情怀,情怀二字是多么亲切啊。情怀本应是骨子里的东西,应该放进我们的血脉里,让它长在我们身体里。知道吗?在许多国家,国民家中存放着自己国家的国旗,他们会在特殊的日子,郑重地挂起国旗,他们把国旗看做是自己家里的一件重要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一位亲人,很亲近,很自然。
家国情怀其实就是爱国爱家。我们爱祖国,爱她的山川、江河、大漠、岛屿;爱她的一草一木,春夏秋冬,一岁一枯荣;爱她的各民族人民,爱她的历史、文化、艺术;更爱她的发展进步,爱她追寻“美丽中国梦”的决心与气魄。我们爱家庭,尊老爱幼,相互帮助,崇尚劳动,遵纪守法,呵护环境,共同进步。让家一直是洋溢着亲情的地方,游子永远牵挂它;无论你身在世界的何处,家永远会等候你的叩门声。
把家国情怀放进我们的生命里吧,让这种情怀亲切而温暖,像早晨的阳光、像澄清的空气、像亲人的笑脸。并且,让这种情怀充满力量。作为中国铁建的员工,我们来自天南海北,我们是企业大家庭的家人,正在建设美丽中国。国富才能民强,我们将以“撸袖实干”的“工匠精神”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勇敢上路。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篇二:《家国情怀,世代传承》
有一个家族"千年荣显,华夏望族",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3月游览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时曾说研究人文历史南林北裴。而在经济基础建设高速发展,人的思想观容易受物欲横流影响,易滋生腐败的当下,更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旗帜下,其家族的良好家教、家风犹显突出,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专门提及,中纪委王岐山书记专门前往调研,中纪委网站更是隆重推介。中国伦理学会的会长于今年三月29日在《中国(闻喜)家风家教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出"好的家风、家训,不但属于其家族,更应该给予推广传承,使之属于全中国"的号召。笔者很荣幸又自豪地做为其家族的一员,今就家族的家风、家训的个人理解与见识,发表一些浅见,供大家同赏。
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运城闻喜礼元镇裴柏村,孕育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裴氏家族。裴氏家族先后出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者600余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自秦汉到唐的历史每一次重大演变中,可以看到其家族先贤的身影,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到唐以后,由于时代动荡、历史变格,其家族走向没落。族裔颠沛流离散落各地,但其族人依然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拙壮成长并散发光芒。如湖北监利裴纶,福建清流天官尚书裴应章,江苏的海军船政大臣造舰第一人裴荫森等名留青史代表人物。形成这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的家族文化现象,与其家族家风,重品德密不可分。
裴氏家族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家风之根;崇文尚武为本;徳业并举之魂;廉洁自律之贵;以完整而活化的家训、家风等为依托,培育岀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和家风文明。
首先:裴氏家族家风家训里的"重教守训"告诉我们,每一人生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课堂是家教。家教家风是社会风气构建的基础要素,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就如未入学堂的小孩,坐在家长驾驶的车里,而其家长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文明公约,其小孩必会有样学样,久而为之则习性也。更有你不孝顺自己长辈,你的小孩以后必然也会学样而不孝道。纵观《裴氏世谱》人才录里,连续几代登庙堂高位有之,连续几代钻研文学有之。相比于今官二代、富二代种种负面报道,难道不是其家风、家教得缺失吗。而裴氏其家族的"重教守训"深入家族成员的心灵,造就其家族人才之盛。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必将深远的影响其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其成员必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树立起好的社会风气。
其二:裴氏家族的崇文尚武的家风家训,又告诉我们: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各行各业皆可为之,择一而兴。在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时代,或文、或武、或技、或艺,有一在手,天下任你走。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立足,努力钻研寻求突破而发展。我深深的记得,在我毕业面临择业时,我那小学三年没学完的父亲告诉我一句话,"先求立足,后谋发展"。过去二十多年了,我父亲也因疾病而离开我们,到现在我才深刻体会父亲那句话的深层哲理。而我也必将这句话再转赠给我的小孩。现在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自视学历高,而乎视自身知识及经验不足,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选择来选择去,浪费大好光阴,更有甚者爱慕虚荣,好高骛远妄想一夜爆富而走向有违公德、有违法律法规之路。崇文尚武择一而立足,这正是其家族发展之本。
其三,裴氏家族的德业并举之家风家训,告诉我们:家大、业大、官大,不如德大。建业又修德这就是裴氏长盛不衰,千年传承之魂。这里就不在细述居庙堂而青史留名之先贤。处江湖之远的族人,同样有德行传于世,如福建清源山之裴仙公,广西北流裴仙姑等,德行善举益于民,民感其恩立庙千秋祀之。普通人也许没有办法达到那样道德高度,纵观裴氏各地一些族谱,其族注重修德深化于其谱碟。有族内之人做些有损乡民利益之事,于谱留文鞭策。反之有德行益于乡邻,谱必着墨赞美于斯。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古语"富不过三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就是重业,不修德的最好写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今很多个人企业无法存世久远之故。
最后:裴氏家族之廉洁自律的家风家训,告诉我们:清廉是做官的根本,节俭自律是做人的基础。这种千年传承的清正廉明,勤俭节约自律滋养了裴氏家风的根,是其贵之所在。经考证,裴氏家族正史立传600余人中,几乎都是清官廉吏,早在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就有规定"凡我族人,贪污污吏者,死后禁入祖莹"。以古鉴今,廉敛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必须锲而不舍、弛而不息。坚持用身边的事鞭策自己,强化耻感,促进树立正确荣辱观,自觉做到讲觉悟、知廉耻、辩是非、明公私。严明律己,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环境。
注重家庭, "齐家治国平天下",国是千万家。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
注重家风、家教,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全社会的好风气。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焦聚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引导人们把个人理想、家庭和谐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以千千万万个家庭梦助力中国梦。激发家庭向上、向善力量,使每个家庭共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篇三:《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素有文人当官的传统。孔夫子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就能够,也应该去当官。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社会里,读书人都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捆绑在科举考试的战车上。成,则倾刻飞黄腾达;败,则终生落魄潦倒。更有极端的例子,成了的像范进一样喜极而疯,屡试不中则颓废比肩孔乙已。你想想看,在那个按“仕、农、工、商”排名身份档次的社会里,知识分子搞农业手无缚鸡之力,搞科研又没有社会地位,难以生存,受人歧视,只有当官才能名声显赫,家财万贯。于是只好中了统治者的圈套,削尖了脑袋“尽入其彀中”。他们从此意气风发,以治国理政为已任,在心理上将职权范围内的利益视作自己的利益,享受荣华富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三国时的曹植在《铜雀台赋》中豪气干云地写道:”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更是将这种家国情怀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常常哂笑古人的迂腐,正所谓“书生笑尔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殊不知自身依然漂浮在这股惯性的洪流中。现在没有了科举考试,写一手好文章就能当官的好事再也不会出现了。哪怕你读再大的书,要想当官还得参加公务员考试。当上了公务员,还得有人脉有关系,有人欣赏有人提携,才能一步步往上爬升。尽管要上位困难重重,但参加考试的仍然趋之若鹜,因为当官的显性和隐性的好处明显摆在那里。就是在心理层面,有权即贵的观念仍然深深地镶嵌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以致人们无意识中就会表现出这种渴望。要当官你就去考试,这也无可厚非,公务员也是一门职业,总要人去干的。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与官位无缘,然而那种深潜心底的对权力的渴望,对显赫的渴求从来没有泯灭,只要有一丝春风,就会像野草一样勃发。
这种现象在擅长感性思维的文学界尤其突出。我们先说说中国的作家队伍吧。从百度搜索的结果来看,“现有团体会员39个, 个人会员6128人,基本上荟萃了我国文学界的人才精华”。各省作协的会员大概介于一千五到二千五之间。整个中国的作家队伍那是数以万计的庞大规模。这么庞大的队伍,一个人出一篇精品,那也了不得啊!可是以十年为阶段计,每个阶段内又产生过几部算得上精品的文艺作品呢?我们的文化市场一度让位于流俗甚至卑下的作品。这些作家们看着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出现崩溃而无所作为。纵然不是漠视,他们也无力通过自己的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无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他们更多关切的是自己的名誉和名誉所能带来的利益。那上万人的队伍里,个个手揣国家或省市级官方颁发的“本本”,真正用心写文章的又有几个?许多人不需要为写一篇小学生作文而苦恼,因为不会写;相当一部分是会写几个字的,或是小豆腐,或是网上发发贴子,也美其名曰“作家”,至于是否读得通顺,那就不管了,文彩令人不敢恭维,那也是读者的事情。总之,能弥补一下自己对文化名人地位的缺陷就行,悦己不悦人也忘乎所以。因为“作家”头衔的取得,大抵是关系运作的产物,而非作品质量的使然。
这种并不纯粹的“正规军”真的就“基本上荟萃了我国文学界的人才精华”吗?非也!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这句话都是偏颇的。它忽视了庞大的网络文学队伍的存在,并否定了网络文学队伍的价值。因为它们是得到官方承认的“正规作家” ,而网络文学作者不是。尽管后者的数量也许有几千万,那又如何?官位只有在小数人手里才有价值。很长的一段时间,正规作家玩纸媒,网络作家玩网页,两者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各不相干。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纸媒的杂志渐渐地没人看了,正规作家栖身的池塘面临干涸,作家们像鲤鱼一样在泥泞里挣扎;反观网络文学,却像梅雨季节的河流,水量丰沛而湍急!网络作者恣意戏水,甚至还出现了几个写作发财的大神,这不得不引起正规作家的重视,痛定思痛,决心承认网络文学的价值地位,并适当吸收网络文学作家加入作协成为会员,给以“官位”予以肯定。
这是一种艰难时世里熬出来的进步。不过 ,殊荣只是小数“大神”的幸运,更多的网络作者与之无缘。但是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庞大的作者队伍要找出路,就只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很多“作家”为了出头,极尽媚俗之能事,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露骨地涉黄涉暴。谁敢大胆地脱,脱得越露越出名,也就成了“知名作家”。还有一些作者的某篇作品一不小心被某个出版单位相中给出版了,于是又一个“最具诺贝尔文学奖潜力”、“最具吸引力的知名作家”诞生了。那些蹲在家里孤独地爬着格子的网络菜鸟们,只能用景仰的眼神望着以上所有的大神们,尊敬地称一声“老师”。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想那样干。
当然,在这个庞大的写手队伍里,有相当数量的人是真正爱好文学的,并矢志不渝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追求真善美的情愫,抒写真善美的故事。但这样的作者往往是不吃香的。“正规军”不承认他们的水平,商业文学网站里没有他们的席位。他们的灵魂只能在生存唯艰的纯文学网站暂时栖息。一个网站倒下了,另一个网站冒出来。尽管网站的数量相对作者队伍的庞大来说有点稀缺,但他们像印度的国民攀挂在火车上旅行一样,总能在某些网站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乎,那些纯文学网站尽管在经济上不太景气,在人气上却相当旺盛。一些网站看到了这种资源的优势,开始着手市场化半市场化运作。各种手段使出来,有借鉴老资格商业网站的招数,也有自己创新的方法。比如某纯文学网站,在网站里放手建立社团,以吸引、容纳更多的作者,为下一步的商业化运作积聚人气。
在这个网站一个比较有名气的社团里,有社长、副社长,执行社长,社长助理、社团总编、社团顾问、常务社长、写手部长各一名,有名誉社长三名,有特邀作家三名,副主编二名,有诗歌主编、散文主编、小说主编、古韵主编、论坛版主、社团美工、宣传部长、督查部长、评论部长各一名,然后是一长串编辑的名字和一长串评论员的名字。我粗略数了一下,单独一个社团,就有将近八十个“官员”,而整个文学网站,竟然有六十个左右这样的社团!另外还有网站主页的管理人员。也就是说,整个网站一共拥有将近五千名这种徒有虚名的文化官员。而正是这种制度设计,使文学青年趋之若鹜。这是怎样一种情结啊!中国文人对官位追求之强烈,窥此可见一斑。
这还是目前比较成功,比较上档次的纯文学网站,那些纯粹追求点击率的商业文学网站完全按市场化动作,几乎不用去做道德的评判了。那些不入流的,或者在上述网站没有进入核心圈子,混得还不过瘾的文学作者们,因为财力欠缺建不起网站,就在上打主意,纷纷建起了文学交流群。他们在虚拟的空间里自建官阶,仿效军营的制度,将入伙的人按资历分别以“小兵、连长、营长、师长、军长、司令”的等级分配官职;司令肯定就是群主自己了。当然这些官职也是可以逐步提升的,像搞传销那样入伙之后的业绩(发言、作品等)达到了某种程度,官位就会提升一级。也许是网上发文的缘故,我这个毫无名气的人某一天闪亮起来,被人邀请进一个群。我一看是个500人文学爱好者的交流群,对于爱好文学和写作的我来说,交流交流也不算坏事,就点了同意进去了。进去一看,都是些什么人啊!那一长列名单里,赫然写着这些军事化的官职。一个司令就来接见我了。我发了一个拱拳的表情,半带调侃地说:“司令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呀!”司令说了一句欢迎的客套话,我又发一个呲牙的表情,打着呵呵说:“受宠若惊,我仿佛穿越到了民国的时代。”司令立刻回了一个害羞的表情,说是好玩的。我的调侃似乎对他(她)有所触动,觉得这样的官阶似有不妥,半个小时以后,又将名单栏里的官职改成了“萌芽、树苗、大树、参天,司令、元帅”。无论他怎样改,换汤不换药,对官位和权力的追求顽固而执拗。我不知道在这个虚拟的圈子里,司令和元帅哪个更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属于核心圈里的一两个人。他们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么大的官职呀,所以修改之后,依然保持着这两顶最大的官帽。这就像军阀招兵,被拉着入伙的都是吃粮的,建群的人才是老大。他们不用发一个晌银,不用制一套军服,就组建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弄个大官当当,何其痛快乃尔!
也有用另一套来标榜身份的,一个诗歌群就将拉进团伙的人分别标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等头衔,博士和硕士的荣耀当然只属于建群的那几人,也许他们一生都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门槛,却在自创的空间里过了一把高学历的瘾;相对的,我都过了不惑之年,他们还让我去读小学,真的令人无语。后来又遇到几个文学交流群,一样的耍这套把戏,我都懒得去理会了。我是个心态平和没有官欲的人,以前也有几个文学网站邀我干干编辑主编什么的,都是干了一段时间自己辞职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不会为了弄个一官半职花费心思去阿谀拉关系,只想按照自己心灵的感觉去生活,而谋生之外,沉溺在艺术之中,无疑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以上所述决非我嫌官小而嫉怒,而是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上述现象也只能从文化上去探寻原因了。
但是历朝历代,不受这种权欲诱惑的人总是有的,尽管数量稀少,也代表着一种价值的存在。我们无须刻意地去翻看典籍佐证这个说法,只拣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来略加阐述。在这篇诗作里,有“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的句子。篇中的焦遂就是一个布衣的角色,他能够与杜甫等人同桌吃饭,说明他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否则就没有共同语言;他能够在吃饭的过程中洒脱自如,说明他没有受到名利的束缚,称得上豁达。试想一下,且不说同席的别人是什么身份,单说杜甫,官儿虽然不大,好歹也是一个经常能够见到皇帝的人,又是出了名的大作家,如果放在现在,绝对是个牛逼的人物。在这样的大人物面前,像焦遂这样一个普通的文学青年,不是满口“老师,老师”地去讨好巴结,而是心地坦然地与其喝酒,喝了酒还能高谈阔论一番,的确非同一般。这就像《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一句“生活每一天”就将那些自以为高贵的人彻底征服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红楼梦》里有几个情节很容易被人忽视,就是那个甑士隐在家毁人亡之后,毅然跟着空空道人跑了,后来又有一个柳湘莲也削发为僧,跟着空空道人跑了。这其实是一个隐示,它告诉我们,空空道人们并非什么天外来客,而是那些骨子里高傲,不愿意丧失节操同流合污的落魄文人。这样的人不为社会所容,只能装疯扮傻地在社会边缘生存。别看小说里把空空道人写得法力无边,不过是着力显其高洁,对其品格进行赞扬罢了。与此相对的,是以贾政为代表的强大的卫道力量。贾政谨遵祖训,严守家规,视读书当官为男人的根本,偏偏他就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既不喜欢四书五经,也不喜欢当官发财,只晓得在女人堆里厮混,气得老子半死。其实整个《红楼梦》就是讲了这样一个逆经叛道的故事,其他的“爱情”也好,“饮食文化”也好,“建筑艺术”也好,都是为这一“主题思想”服务的。贾宝玉这种“新人”三百年前就已萌芽,到现在依然稀少,这种情况不值得我们警觉么?
贾政作梦也不会想到,他的维系了数代的官宦人家,钟鸣鼎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最后他的儿子却跟着落魄文人跑了。你说,这算个什么事儿啊!那时就算贾府不被抄家,贾政也会感到深深的绝望,这种绝望不仅是失子之痛,更是精神大厦的轰然倒塌。官位和权势看起来显赫,到头来还不是幻梦一场?如此看来,唯有心灵的丰满才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生活意义的所在。“我手写我心”应当成为广大网络作者的座右铭。须知,写作是心灵的事业,你的写作不是为了取悦某位读者,不是为了博取多大名利,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打造一个丰饶唯美的空间,并让这种美的情愫,高尚的理念去感动、感染更多的人。至于以后的路怎么走,能不能当“官”,就任其自然吧,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这种品格,就叫文德,但愿所有的文学作者都拥有它。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关于家国情怀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