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2)
第十一集
夜,毛泽东送斯咏回家,路上却碰上了陶家寻人的众多仆役。毛泽东这才知道斯咏是省商会会长的女儿,陶会长客气地送走了毛泽东,回头开始盘问毛泽东的来历,告诫她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今后别再跟这种穷学生来往。
斯咏自认为与毛泽东等人的交往光明正大,与父亲发生了争执。
与此同时,蔡和森也在送向警予回校,路上两个人一番长谈,都找到知己的感觉。
杨昌济得知毛泽东的情况,收留他住到板仓乡自己家里过寒假。在杨家,毛认识了14岁的开慧。
毛被杨家惊人的藏书所吸引,整天整夜泡在书中,交往中,开慧对这个刻苦得惊人的大哥哥充满了敬佩,两个人朝夕相处,仿佛一对亲兄妹一般。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杨开慧和蔡畅也参加了读书会的活动,在读书会的讨论上,毛泽东发出了“中日之间二十年内一战不可图存”的预言,与此同时,袁世凯的亲信汤芗铭接任湖南省督军,他要孔校长以一师为发起地,在湖南学界搞一场以“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政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还指定按一师的作文成绩单名次,如毛泽东等名列前茅者必须参加。纪墨鸿出主意给征文优胜者许以官职厚赏,汤芗铭照准了,他派纪墨鸿负责监督实施此事,并以断绝一师一切经费威胁孔校长照办。
第十二集
孔校长陷入了深深的矛盾,思之再三,他被迫答应让纪墨鸿贴出征文通知。一纸通知顿时引来全校学生大哗。
杨昌济等找到孔校长,要求他抵制征文,孔正在犹豫,毛泽东闯进校长室,送来了令人震惊的电讯--袁世凯与日本人刚刚签订了21条!大家这才明白了征文的真正用意。
卖国行径令一师上下群情激愤,孔校长更为自己一时的软弱感到了奇耻大辱,他撕掉了征文通知,带头发起抗议运动,把督军府要求的中日亲善征文变为“5.7国耻征文”,全校师生连夜将文章汇集成册,印制成《明耻篇》。在第一本印出的样书上,孔校长叫毛泽东提写引言,毛泽东挥笔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刘俊卿向汤芗铭告密一师正在举行全校“明耻大会”, 汤芗铭下令逮捕孔校长,刘三爹目睹了儿子带人来抓校长,对儿子的绝望和对孔校长深深的内疚使这个一生软弱的老人萌生出无比的刚强,他劝孔校长穿自己的衣服逃走,回头却趁人不备,自己穿上了孔校长换下来的衣服,假扮孔校长引开了搜捕的士兵,最后却惨遭杀害。
孔校长逃脱了搜捕,潜往上海,被迫留学日本。
第十三集
军阀的残暴激起了了全校师生无比的愤怒,面对刀枪,手无寸铁的师生却无能为力。在刘老汉的墓前,毛泽东对杨昌济主张的、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非暴力改良中国的观念产生了动摇,他同样不再完全相信徐特立的教育救国论,面对学生的疑惑,杨昌济、徐特立等先生也同样无法解答。民族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中国还有没有希望,师生们都对此充满了困惑。
斯咏极力想开导苦闷中的毛泽东,但毛泽东仍然对自己读师范,当老师,从事教育感到失去了意义,还是萧子升和蔡和森的一番话让他恢复了信心
新校长张干一到校,就把孔昭绶主张的许多教育理念推翻,他要求老师在多事之秋不要跟学生谈政治、国家,要求学生只要搞好功课,不许涉及社会问题。在教育上,他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要求全体师生一切为了分数。并为此修改了校规,增加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这一系列举措,引来了学生们的不满。
第十四集
急于扩充实力的汤芗铭到处搜刮经费,为了讨好他,纪墨鸿拟定了从本学期起,减少教育拨款,各公立学校学生一律增加十元学杂费以补不足的通告,通知发到了一师,张干跑到督军府反对这一举措,却被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他无奈地回到学校,宣布了增加学杂费的要求。不料由于未作任何解释,加上有人看到他刚去了督军府,学校里立即传出了此事系他建议,以讨好汤芗铭的传言,学生们一片大哗。
学杂费尚未收齐,督军府已克减了经费,学校难以为继,食堂的伙食也紧张起来,学生们吃不饱饭,又被催着交钱,不满的情绪越来越严重。张干悄悄自掏腰包,让食堂尽量维持基本的伙食,但他的个性却使他仍然不作任何解释。
被打伤的易永畦身体一直没有复原,又因家境贫寒凑不起新的学杂费,只能尽一切办法节省开支,该吃的药也不肯再买,加上学习又紧张,病情不断加重。最后竟因为咳血不治而亡,学生们迁怒于张干,全体罢课,开展了驱张运动,学生们的行动激怒了张干,他一纸通告,宣布将此次驱张中为主的毛泽东等17人开除出校。
毛泽东也看到了开除自己的通报,他索性带着退学申请去了校长室,打算自己退学。
第十五集
由于众教师的反对,张干被迫收回了开除令,因为一师学.潮的影响,汤芗铭将张干免职,全校学生们怀着驱张胜利的喜悦,欢庆起来。这时,方维夏、杨昌济却打断了大家的庆祝,向学生讲述了张干不为大家了解的一面。学生们这才发现自己做得过分了,大家赶去找校长,却得知张校长刚刚离开了学校。
1916年的中国,“推举”袁世凯当皇帝的各种筹安会活动猖獗,复辟的阴云笼罩大地。
读书会上,大家都陷入了苦闷中,萧子升愤然写下讽剌袁世凯的绝妙对联,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毛泽东当即提出要把对联贴出去,子升却怕惹出祸来,蔡和森也认为光靠一副对联解决不了问题,要揭露袁世凯,应该有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但由于汤芗铭查禁了一切反对帝制的书报资料,众人一时无从下手。就在这时,杨昌济给大家送来了黎锦熙从北京寄来的“违禁”书报,报上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对时局一针见血的论述令大家豁然开朗,毛泽东提议把这些资料汇编成册,广为散发。想法首先得到何叔衡的支持,他为这本书拟定了书名--《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张》。
第十六集
学界酝酿的反袁潮流令汤芗铭深感不安,他以同为佛学弟子的身份前来拜访杨昌济,想通过拉拢他支持帝制来解决学界的问题,两个人从佛学经典谈到时事见解,一番学识功力与唇枪舌剑的较量,汤芗铭铩羽而归。
软的不行,汤芗铭干脆命令长沙各个学校都必须组织参加“洪宪皇帝登基庆祝大会”,并在大会上散发所谓的“洪宪皇帝圣谕”,并下令由陶会长的印刷厂来印制“圣谕”。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违禁”书《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张》代替圣谕,搅乱这次大会,在斯咏的帮助下,读书会的成员们悄悄把书运进了仓库,成功掉包。
第二天,军警密布的大会上,散发的“洪宪皇帝圣喻”却变成了《梁》一书,对联也变成了子升写的骂袁的对联,精心策划的大会被搅成了一场闹剧,汤芗铭暴怒下令严厉追查书的来源,并以此趁机向陶会长敲竹杠,此时,刘俊卿又来密报说毛是主谋,汤于是命令军警出动,包围一师,搜查证据,在一旁的陶会长听出了一身冷汗,他赶紧答应了汤的漫天要价,告辞出来赶往一师向毛泽东报信。
第十七集
在众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禁书被成功运出了学校,搜查失败使汤芗铭气极败坏,他也不再管有没有证据,下令先把毛抓起来再说--正在这时,却传来了云南都督蔡锷起兵反袁、举国响应的的消息,汤这才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
席卷全国的护国运动击碎了袁世凯的复辟梦,随着他暴毙于北京,汤芗铭在湖南的统制结束了,一师的老校长、原湖南督军谭延闿重新担任了湖南省督。
孔校长回来了,并在全校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学生以国家之兴亡为己任,从现在做起,并宣布将在校内全面开展学生自治运动,变关门办学为开门办学,锻炼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实际能力,并宣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青年学生们听得激动不已,毛泽东更是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轰轰烈烈的自治运动展开了。学校新选举了学友会,负责学生一切课外社会活动,毛泽东当选学友会负责人。他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与周世钊等其他骨干一道,以体育锻炼为中心,掀起了全校了课外活动热潮。一时间,乒乓球台摆满了一师,足球队、篮球队、游泳队、剑术队……到处是学生锻炼的身影。
第十八集
被张干废除的课间操重新受到了重视,毛泽东为此专门自创了六段操(毛发明的一种融合体操和武术于一体的健身操),在全校推广开来。杨昌济觉得很有价值,建议他总结自己对于体育锻炼的成果发表出来,毛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成了《体育之研究》长篇论文。
《体育之研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开慧第一个看到了杂志,她兴冲冲地到一师给毛送来样刊,正碰上读书会的同仁们在开会讨论杨先生布置的问题。能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在当时是颇了不起的事,大家都非常兴奋,要毛庆祝一下,兴头上,毛提出明天的去集体冬泳,游到桔子洲去搞一场野餐讨论会,大家一致响应。
聚会上,青年们讨论着昌济先生关于非暴力社会改良的观点,毛和萧形成了对立,毛从亲身经历的军阀的残暴,认为中国的事情靠改良未必能成功,大家对双方观点各有偏向。眼看两个人争执起来,为了打圆场,蔡和森提出了把读书会这种松散的朋友聚会改造成有一定规章的正式青年团体的建议,大家都觉得不错。毛顺口提出新的团体的“三不”原则,第三条“不谈男女之情”使斯咏的情绪一下子低了下去。
夕阳残照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青年学子们逸兴遄飞,毛泽东吟诗的雄浑声音响彻桔子洲头。
第十九集
孔校长有感于在日本考察到的军国民教育,向省府提出在学校实行军事教育,组建学生军,有过当兵经验的毛在一连当了上士,负责学生军的操练。这天子升来找他,看到毛对学生军的训练兴致勃勃,子升觉得拿枪这种事实在不是知识分子干的,毛却认为当今的中国,青年就是要学会武装自己。
本学期要结束了,一师推出了崭新的校内活动--人物互选,由全校学生自由投票选举在德、智、体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代表。
毛泽东对自己的当选充满自信,觉得全校最优秀的学生非自己和蔡和森莫属,不料蔡和森却宣布不参加这次竞选,这令毛泽东百思不得其解,他觉得这种事应该当仁不让。
投票开始了,学生们在礼堂投票的同时,办公室里,老师们也猜测着谁会得票第一,谁能在三方面同时得票,徐特立建议学一回瑜亮,各将猜测的答案写在手中,大家摊开手掌,写的居然都是毛泽东。
投票结果统计出来了,果不其然,唯一在德智体三方面被选上也是得票第一的,正是毛泽东。早已宣布不参选的蔡和森却也得了一票,那是毛泽东投的,他告诉蔡和森,不管他参不参选,自己投票只认谁优秀。
第二十集
毛、萧二人途经安化,巧妙地惩治了当地恶霸丁举人,事情虽然解决了,毛的心里却高兴不起来,苛捐杂税、地主恶霸给农民带来的苦难,深深剌痛着他的心,他认定中国的事情要解决,首先就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子升却认为天下千百年来就如此,知识分子要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修身。两个人谁也说不服谁,只能约定在今后的50年、100年中验证谁更正确。
新学期开始了,孔校长决定开办工人夜学,毛泽东主动请缨,他提出由学友会接办工人夜学,也算是给高年级的师范生一个教育实践的机会。
毛拟定了一份完全用大白话写的绝妙招生广告,请警察所帮忙贴了出去,然而广告贴出去后,来报名的人却仍然聊聊无几,眼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同学们都失去了信心,毛泽东也百思不得其解。
斯咏发现了问题,原来由于广告是由警察贴在街上的,工人们不敢去看,看了也不认识上面的字,有的听说了,也不相信真的有不花钱读书的好事,加上夜学是晚上开,戒.严使有想来一试的工人也无法前来。于是毛泽东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纱厂里出现了新鲜的一幕--铜锣声中,读书会的一帮青年男女给工人们唱起了不识字害处的花鼓戏。
第二十一集
新奇的招生方式使工人夜学人员爆满,不得不提前停止招生。
夜,毛走上工人夜学的讲台,他编定的课本不是老师们准备的三字经,而是从“我是一个工人”、“我为我们的中国做工”开始,工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窗外,孔校长和老师们看着这一切,大家对毛彻底服气了。
一座座工厂里,过去从未接触过文化的工人们都捧起了识字课本。这天,陶会长惊讶地发现自己工厂里的工人都看起了书,一问才知道是一师的“毛先生”的功劳。
斯咏来到一师找毛泽东,却得知知道毛母病重,毛泽东刚刚请假回了家。
韶山冲,毛泽东作主,决定将母亲接到长沙看西医,泽民与哥哥一道,陪着文七妹来到了长沙教会医院求医。不料在医院里,文七妹却因乡下人的身份和经济上的困窘受到歧视,为了母亲,毛泽东忍气吞声,却始终争取不到一个病床位。
赶来看望毛母的斯咏目睹了毛家的窘迫,在她的帮助下,文七妹换到了长沙最有名的湘雅医院就诊。朋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事母至孝的毛泽东,而目睹毛泽东对母亲的孝顺,斯咏也头一次发现,这个男子汉心中原来也有如此的温柔与深情。
第二十二集
大公报上刊出了十月革命的消息,毛泽东兴奋地拿着的报纸来找杨昌济。一众同学的讨论正在热烈地进行,提着行李的斯咏却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斯咏是为逃婚而离家出走的,走进杨家前,她已经买好了两张船票,企盼着能与毛泽东一道离开长沙,逃向个人自由的天地。然而,面对着正沉浸在理想之中,正为社会的改造与中国之未来而兴奋莫名的毛泽东,她却突然明白了,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毛泽东绝不像她一样,他从未爱上自己,更不曾将个人的爱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斯咏心碎,决定按父母之命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王子鹏,在出嫁之际,一声枪响,打破了僵局,1917年11月,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北洋军阀傅良佐部三千兵马败往长沙,长沙城内空无一兵可资防守,全城局势千钧一发。
一师全校集合,决定举校转移避祸,毛泽东却找到孔校长,分析形势,说主动出击则完全有可能将溃军一举而歼之,孔校长决定冒险一试,他把行动的指挥权交给毛,毛立即与同学们行动起来。
学生军找到警察所借枪,胆小的警长却不敢冒险,他收缴了警察们的枪锁了起来,命令警察们不得擅自行动,青年警察郭亮对警长的胆怯十分不满,却帮不上学生们的忙。
第二十三集(大结局)
城南郊外,四下突然“枪声”大作,旌旗招展,到处是围上来的“人马”和“缴枪投降”的叫声,溃兵都以为中了埋伏,一时乱作一团。溃兵们终于答应派人去谈判,面对这个危险的任务,毛泽东和蔡和森首先站了出来,萧子升也要求替毛前去,毛却怎么也不肯,一时间,三人各不相让。
三只生死相许的手紧握在了一起,三个青年一齐迎着枪口走了上去。
剑拔弩张的谈判现场,正当溃兵们被毛、蔡、萧镇住,打算投降时,马疤子却逃了回来,说出了对面“大军”的真相,看到团长依然半信半疑,马疤子诅咒发誓对面都是帮学生,连一支真枪都没有,他跳出来冲着学生军的方向叫嚣着有枪不妨打死他试试,眼看真相就要暴露,团长的手枪也对准了毛泽东,形势千钧一发……
关键时刻,一声枪响,马疤子被打死--原来是郭亮带着十个警察恰好赶来,于关键时刻开了枪。
兵祸成功解决,1918年4月,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蔡和森家里,酝酿已久的新民学会终于正式成立了。萧子升被选为总干事,毛与陈书农为干事,一个进步青年团体正式踏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本届学生即将毕业,杨昌济受聘去北大当教授,他谢绝了孔校长的挽留,告诉他自己已经在一师培养出了一生的骄傲和中国未来的希望--蔡和毛,现在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随着徐徐驶出的火车,随着师生相互渐远的挥手,“衡山西,岳麓东……”雄浑的一师校歌再次响起,仿佛正预示着这批优秀青年即将迎接的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人生……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恰同学少年》全部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大家喜欢小编的推荐,那就请您继续支持学习啦!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