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南昌考古最新发现

穗嘉分享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一座距离现在已经2000多年历史,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关于南昌考古最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昌考古最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南昌考古最新发现之历史沿革

  发掘历程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完成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其中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还未完成。

  2015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2015年11月15日,2000年前西汉列侯墓出土发现10余吨铜钱;11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11月18日,在对东室的发掘中出土一枚韘形佩;

  2015年12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12月23日,初步判定墓主身份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12月28日,出土屏风。

  2016年1月5日11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含棺床在内)完成装箱打包。[1]1月10日,出土的万余文物入选工艺美术十大事件;

  2016年1月15日,海昏侯墓主棺整体提取到实验室,已经打包完毕,整个箱体重约4吨。据悉,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都是可控的,有利于内棺中珍贵文物的保护。[2]1月15日上午9点,吊运主棺柩,将主棺柩转运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主棺将会在16日开启。[3]

  2016年10月9日,历经5年多时间,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截至目前最新成果有: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赫然别在腰间;考古专家已经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4]

  拟建公园

  2017年1月3日,南昌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以著名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出炉,预计总投资达到120亿元,预计2019年开放。[5]

  南昌考古最新发现之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墓园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平面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墓园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在墙东、北两面辟有园门,门外有阙,墓园内错落有致分布着大小8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通过对周边更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门,还有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和贵族及平民墓葬区,并发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汉代紫金城址。墓地及紫金城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南昌考古最新发现之出土文物

  海昏侯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成套编钟、竹简、木牍和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等。海昏侯墓已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

  2015年11月4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墓中出土一万余件珍贵文物,包括10余吨西汉铜钱(200万枚,相当于现在50公斤黄金)、编钟、竹简、伎乐俑…文物展现了西汉高等级贵族生活,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墓葬中还出土了青铜火锅。[6]

  2015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考古工作人员从车马坑里清理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从清理出的车具如盖弓帽、杠箍、龙虎首轭饰、辕首饰、衡饰、车軎等,马具如络饰、衔镳、当卢(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等多鎏金错银和麻质伞盖看,其制作极其考究,使用等级很高。在这里还发现大型青铜蒸馏器、青铜火锅及数十件陶瓷器及陶胎漆器储酒器。[7]

  11月14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正式启动。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的景象。[8]

  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两个马蹄形的金器,虽然在地底埋藏了2000多年,但经过初步的清洗后,立刻闪耀出黄金的光泽。专家介绍,公元前95年,汉武帝祭天时梦到了纯白的麒麟,敦煌一带出现了金马,泰山出现了黄金,汉武帝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所以从那一年开始,就将所有的金饼都铸造成马蹄的形状。[9]

  11月1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在此次主椁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和两块马蹄形金器。其中,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该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10]

  11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等。[11]

  11月18日,在对东室的发掘中出土一枚韘形佩。该玉佩无论是质地还是造型都非常精美。这枚韘形佩上面有龙凤纹饰,这种高等级的玉佩将会为墓主人的身份指向起到重要作用。[12]

  12月6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第23天,考古发掘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考古人员在主椁室西室下层中提取出十多件文物,其中包括一把约80公分的玉具剑,由玉和剑组合而成。[13]

  韘形佩

  12月7日,南昌西汉大墓出土首只玉耳杯;之后考古人员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东室的南面又发现了9只青铜鼎。有专家指出,周朝时曾有“天子九鼎”的说法,到汉代已不再严格,但成套9只鼎的出现依然证明墓主人身份不一般。[14]

  12月,江西南昌西汉大墓出土一葡萄大小的琥珀,两端钻有微孔,对齐贯串,猜测为挂饰;这块琥珀中还有昆虫,属于珍贵的虫珀。同时出土的还有一蓝色宝石,以及数枚玉片和带有玉石的器物。这枚虫珀装在盒子里,酷似一碗小米红枣粥。[15]

  截至到2015年12月17日,南昌西汉大墓挖掘现场已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已有多项证据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主棺上方,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三把金丝缠绕的玉具剑,制作工艺精湛,金丝缠绕的部分为剑鞘部位。[16]

  2015年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17]

  2015年12月22日,考古人员发现极为罕见的棺床,还在内棺盖板上发现了荒帷的痕迹。荒帷在汉代墓葬比较多见,但过去发现的荒帷上都是满绣,南昌西汉大墓发现的荒帷则比较特殊,上面的图案排列有序,而且是在比较薄的纺织品上用朱砂染线绣成一朵朵汉式花穗的花纹。[18]

  2015年12月23日,考古专家在出土竹简中发现《论语》,且据资料表明西汉大墓地处文献记载的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十分清楚。实用车马陪葬坑出土的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错银青铜车马器,与文献记载“龙首衔轭”的“王青盖车”类似。墓内出土了大量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印章和木牍,墓主身份已经初步明确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金器

  2015年12月24日,考古工作人员在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外棺里面提取了多件马蹄金和金饼。出土的马蹄金中,首次发现底部刻有“中”字,究竟是何意义还有待考证。[19]经初步测算,大、小马蹄金有33枚,麟趾金有15枚,金饼多达96枚。已出土的金饼、大小马蹄金、麟趾金总重量已达7.84万余克,超过78公斤。加上之前出土的214枚金器,整个墓葬中出土的金器数量已达378件[20],南昌海昏侯墓再次刷新了中国汉墓考古金器出土数量纪录。[21]

  2015年12月26日,专家组对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棺内棺进行了试开启。由于棺内情况保存较好,且有丝织品痕迹存在,专家决定将内棺整体打包,运至低氧实验室处理。[22]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

  2015年12月27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临时文保用房里,文保人员正在清理前25日在主棺南侧发现的金板、马蹄金等金器。马蹄金分大小两种,大马蹄金分别刻有“上”、“中”、“下”三种文字,对此专家还未得出完整结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内棺之间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来,其中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还有金板20块。加上此前在主椁室出土的金器,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过370件。其身家之丰厚已超出历史的记载和专家的预料。[23]

  清洗后的金板

  2015年12月28日,考古人员再次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棺进行了一次探测,棺内除了金器、玉器和纺织品痕迹外,还发现了几个漆盒。金板露出了“真颜”,本该有的光泽没有因为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受到影响。这些金板并不是统一的尺寸,同一块金板,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样。专家介绍,每块金板大约一公斤左右。北京联合大学历史专家王楚宁撰文《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认为屏风上的文字介绍了孔子的基本个人情况,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孔子屏风则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文章认为,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 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十五年。[24]

  2016年1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会”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万余件珍贵文物”就入选了“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十大事件”。[25]

  2016年4月26日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提供的数据中金器总数还是378件,其中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总重量超过80公斤。

  2016年5月6日,徐长青称,远不止378件,因为他们在内棺底部又发现了一层金饼,发现有5排,每排20个,这些金饼与此前发现的金饼大小、重量相同。这意味着海昏侯墓的金器数量至少要增加100个。[26]

  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海昏侯墓共出土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27]

  2017年1月,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文物专家将通过正式释读确定竹简内容。专家断定,“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28]

  2017年2月,海昏侯墓考古专家公布,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内出土了一面穿衣镜,上有孔子的形象,而且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并初步释读了穿衣镜上的内容及背后涵义。专家表示,衣镜上的孔子及其弟子肖像画人物写实,有望还原真正的孔子形象。此外,在一版木牍中还发现了疑似刘贺手写的读书笔记。[29]

  2017年5月,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牍,均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公文,均为墨写隶书,文字端正工整。[30]

  2017年5月,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出土竹简加固完成,正在等待文字释读。[31]

  南昌考古最新发现之墓主考证

  西汉大墓出土珍贵虫珀

  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专家认为海昏侯墓与西汉海昏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但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

  据考古专家介绍,地方史料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史料记载的刘贺墓位置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南昌考古最新发现之发掘意义

  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