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湖北黄冈考古发现

穗嘉分享

  黄冈是湖北省文物大市之一。距今约二、三万年的黄梅县杉木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即有先民在此栖息繁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黄冈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湖北黄冈考古发现之考古概况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初步探明境内文物分布情况。新石器时代,龙感湖流域和蕲水流域的部分,其文化面貌是以长江下游的薛家岗同期遗存为主,其后期则受到来自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及江西原始文化的影响,这种情况几乎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而在西部的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及蕲水局部多受江汉平原原始文化的影响,且又有其地域特点。这些原始文化特征,与黄冈市地处东、西、南、北各种原始文化的交汇地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商周时代,文化遗址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江汉平原及中原地区同期遗存相似或相同,即与中原商周遗存相比,其共性大于个性,可称其为中原商周文化类型;另一类是以完全不同于中原商周文化的器物群为特征的地域性的商周文化,即被学术界所认同的古越文化类型。这两种原始文化的分布区域大体以巴水为界,巴水以东为古越文化类型,巴水以西为中原类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春秋中期。到春秋晚期,楚文化逐步渗入。据文献记载,公元前506年吴楚桕举之战就发生在今麻城市境内,此役虽以楚国战败告终,但至战国时期,楚文化已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秦汉及其后的遗址在境内有其复合性与兼容性的特点,这与素称域内为“吴头楚尾”极为相符。隋、唐之际,司马道信和弘忍先后在破额山、东山建寺,后为四祖寺、五祖寺,是佛教禅宗的著名道场,有“小天竺国”之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出生于蕲水(今英山),遗留有墓及其墓碑。苏轼谪居黄州四年有余,在此写作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名篇,遂使东坡赤壁驰名遐迩。元末徐寿辉以多云山为中心聚众起义,建国号“天完”,占据半个中国。明代有医药学家李时珍和医圣万密斋,影响深远。及至现代,黄冈又是“黄麻暴动”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遗迹甚多。到2000年,全市已发现历史和革命文物点1476处,馆藏文物100675件。

  湖北黄冈考古发现之文物概况

  一 生产工具

  梯形石钺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85年黄冈螺蛳山3号墓出土。平面呈梯形,微弧顶,大弧刃,正中部有一径为3.4厘米对钻圆孔。刃口锋利,磨制精细。石质坚硬,青灰色。长12厘米,宽10~12厘米。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双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3年京九铁路施工武穴鼓山出土。长14厘米,宽8.9厘米,厚0.3厘米。深灰色板岩。质坚硬,平背前端下斜,两边至刃部微外张,平刃,近刀背处对钻两圆孔,通体磨光。现藏武穴市博物馆。

  三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3年京九铁路施工武穴鼓山出土。长24.4厘米,宽12.6厘米,厚0.35厘米。深灰色板岩。横长方形,背略外弧,近刀背处对钻三孔,弧刃,刃面扁平,周边略薄。现藏武穴市博物馆。

  多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85年堵城螺蛳山出土。残长11~13.8厘米,宽10.2厘米,厚0.5厘米。青灰色板岩。质坚硬,近长方形,斜背,平刃,孔为对钻而成,两面孔与孔之间有朱绘连弧或圆形纹,易脱落。两面残存对应的三条竖向白色斑痕,似为捆缚物朽蚀后之残留。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单孔石铲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1年京九铁路施工武穴鼓山出土。长14.5厘米,刃宽12.5厘米,灰泛绿色板岩。平面呈大风字形,刃角外侈,顶微外弧,中上部对钻一圆孔,双面外弧刃,中部较厚,四边较薄。现藏武穴市博物馆。

  单孔石铲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3年京九铁路施工武穴鼓山出土。长11.4厘米,宽7.2厘米,乳黄色玛瑙。平面近长方形,平直顶,两侧边直下,外弧刃,圆角,对钻圆孔偏上,横剖面呈椭圆形。现藏武穴市博物馆。

  石斧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87年黄梅陆墩出土。长15.8厘米,宽10厘米,厚1厘米,灰黑色变凝灰质砂岩。通体磨光,平面近长方形,较扁薄,两面顶边有窄条斜坡,刃缘薄利,无刃脊,对钻圆孔,孔壁旋痕明显。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双孔石钺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87年黄梅陆墩出土。长17.9厘米,宽13.6厘米,厚0.9厘米,青灰色变凝灰质砂岩。顶端磨薄圆拐,两面顶边有窄条斜坡;两侧缘有窄条平面,微凹弧;刃缘薄利,背面略显刃脊,正面无,双孔,上孔稍偏,可能作为稍钉孔,孔为一面钻,另一面为敲琢痕,以击落石芯,孔即穿透。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石锛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87年黄梅陆墩出土。长6.1厘米,宽4.3厘米,厚0.8厘米,灰绿色变凝灰质砂岩。表面较粗糙,顶端和两侧都有长条平面,正面稍凸弧,背面平,刃缘斜向,正面有刃脊。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石凿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0年罗田庙山岗出土。长13.4厘米,宽1.9厘米,厚3.3厘米。灰白色砂岩。窄刃,正锋,直顶。现藏罗田县博物馆。

  石锤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0年罗田庙山岗出土。长径11.4厘米,短径8.6厘米,厚5厘米,青灰色砂岩。整体略呈椭圆形,抓握处磨平,连缘有砸击所留下的破碴和崩痕。现藏罗田县博物馆。

  石锥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1990年罗田庙土岗出土。长4.6厘米,厚1.3厘米,灰白色砂岩。器体小,横断面呈圆角正方形,弧顶,偏锋。现藏罗田县博物馆。

  陶纺轮 新石器时代纺织生产工具。1987年黄梅陆墩出土。直径5.5厘米,厚1.8厘米,孔径0.4厘米,夹细砂灰陶。周边竖直,两面刮去边棱,正面刻划八条直线呈辐射状排列。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陶纺轮 新石器时代纺织工具。1985年黄冈堵城螺蛳山出土。直径4.5厘米,厚2.5厘米,泥质橙黄陶。形体肥厚似鼓形,两面平直,周边圆弧且有三周篦点饰,中部一圆孔较小。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铜镬 商代铜质生产工具。1992年团风下窑嘴商墓出土。长15厘米,长条形,六边形銎,弧刃,刃口较厚,两边均有干字形纹。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铜斧 商代铜质生产工具。1992年团风下窑嘴商墓出土。长9.4厘米,椭圆形銎,弧刃,刃有外侈。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铜凿 商代铜质生产工具。1992年团风下窑嘴商墓出土。长11.2厘米,长条形,銎口平面呈梯形,弧形单面刃,刃角翘起,一面有十字形纹。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铜锛 西周时期铜质生产工具。1957年蕲春毛家咀出土。长10.6厘米,宽4厘米,厚2.8厘米,长条形,刃部似扇面,左右两端作锐角突出,侧视成三角形。顶端有长方形銎,内有残木柄一段。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二 生活用品

  黑陶豆 新石器时代盛食器。1985年黄冈螺蛳山3号墓出土。高20.2厘米,口径13.8厘米,喇叭形圈足径9.6厘米。泥质黑陶,磨光,制作精美。带盖,盖为覆豆形,喇叭形圈钮,钮饰五组,每组有两圆孔,其下饰四周凹弦纹。豆盘敛口,深折腹,喇叭形圈足,亦饰三周凹弦纹,间有四组圆形镂孔和长条形镂孔。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带柄碗 新石器时代盛食器。1985年黄冈螺蛳山8号墓出土。高8厘米,口径12.6厘米,圈足径6厘米。泥质浅灰陶,磨光。口微敛,圆弧腹较深,矮圈足。口沿下侧有一扁平手柄。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圈足罐 新石器时代盛食器。1985年黄冈螺蛳山8号墓出土。高12.8厘米,口径8厘米,圈足径7.8厘米。泥质灰陶,磨光。敛口,小直领,广肩,圆鼓腹,喇叭形圈足外撇。腹下部饰凸弦纹一周。圈足饰圆形镂孔4个,造型精美。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陶甑 新石器时代炊具。1983年黄梅陆墩5号墓出土。高11厘米,口径11厘米,圈足径12.5厘米。敞口,深腹,底部有密集小孔,口沿至圈足饰4组凹弦纹。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夹砂黑陶釜形鼎 新石器时代。炊食器。1987年黄梅陆墩出土。高23.4厘米,口径11.5厘米,腹径22厘米。夹砂黑陶,胎红褐,小口,斜高领,矮扁腹,宽圜底,扁宽梯形足,足下刻划短竖条,数量为5、6、9不等。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铜鬲 商代青铜炊具。1992年黄州市下窑咀出土。通高17.8厘米,口径14厘米,最大腹径16厘米。侈口,两立耳,大袋腹,三实心锥形足,颈部饰圆圈纹两周,间以变形饕餮纹,腹部饰双凸弦纹。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伯硕盘 西周中期青铜水器。1975年浠水县朱店出土。通高14.5厘米,口径37.5厘米,深8.5厘米,重6公斤。大口,平沿较宽,浅腹,高圈足,有2附耳。腹部饰顾首龙纹,圈足内壁有16处条形铸痕,腹内底有铭文6行56字:“佳八月既生霸庚申辛□□□□ 伯□邑邦(?)□□□三国内吴□□西□鼎位邑乃田□余自作朕盘其(万)年 寿黄考子子孙孙宝用于□邑”。铭文字迹潦草,13字难辨识。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盂方鼎(2件) 西周早期青铜炊食器。1996年蕲春达城新屋塆出土。高24.2厘米,横口15厘米,纵口17.5厘米。鼎身作长方形,平折沿厚方唇,两侧“U”字形耳,直腹略外倾,平底稍下弧,四圆柱形足较高。鼎身四角起长条形的扉棱,腹四面上部分铸饰以云雷纹为底纹的双身共首龙纹一组,龙体曲折处填以圆涡纹,下部为乳钉纹带,中部为长方形素面空地,足根部亦铸饰兽面纹。腹内壁一侧铸铭文“盂 文帝母日辛阝尊”八字,铭文双行竖向排列。现藏蕲春县博物馆。

  方鼎(2件) 西周早期青铜炊食器。1996年蕲春达城新屋塆出土。高23.2厘米,横口14.8厘米,纵口18厘米。鼎身作长方形,平折沿厚方唇,两侧 “U”字形耳,直腹稍外倾,平底;四周柱形足。鼎身四角及足根外侧分别起长条形扉棱。耳外侧铸饰变形云气纹。鼎身四面上部分铸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凤形纹带,凤形纹带下分别为“凹”字形分布的乳钉纹带,中部为粗线钩连几何纹套饰细线雷纹,足根外侧铸云雷纹为地纹的兽面纹,鼎身及足根的扉棱上分别有横向线槽数道,柱足中部有凸弦两周。鼎内壁一侧有徽记“ ”字。现藏蕲春县博物馆。

  酋方鼎(1件) 西周早期青铜炊食器。1996年蕲春达城新屋塆出土。高22厘米,横口13.5厘米,纵口16.6厘米。鼎身作长方形,平折沿方唇,两侧“U”字形立耳,深直腹稍外倾,平底向下弧鼓,四周柱形立足。鼎身四角及腹中部分别起扉棱。耳外铸饰变形复线“S”纹,腹部四周上部铸饰云雷纹为底纹的鸟纹带一周;鸟纹分布方式为:正侧面均为4只,探首卷尾,两两相对,相互对称;鼎腹中部四面分别铸饰云雷纹为地纹的饕餮兽面,高扉作鼻梁,眉目突出,庄重威严。足上饰蝉翼纹,扉棱两侧饰阴线“F”纹。腹内壁铸徽记“酋”字形态,古朴庄重,造型优美,墨绿色。现藏蕲春县博物馆。

  铜壶(2件) 战国青铜盛酒器。1993年黄州禹王办事处办公楼施工工地出土。通高32.7厘米,最大腹径19.6厘米,圈足径12.4厘米。盖面隆起,近盖沿处对称的立四

  个变形兽钮饰。口微侈,唇沿内勾,长颈溜肩弧腹圈足。上腹有两对称的铺首衔环,盖面刻饰变形卷云纹,肩部刻饰蕉叶蝉纹一组,其下一组卷云纹带,腹部饰三组卷云纹带,圈足上饰棱形勾连卷云纹带,铺首饰兽面纹,环上错饰三角勾连云纹。圈足底部残存铸范痕迹,制作精致。现藏黄冈市博物馆、黄州区博物馆各1件。

  四神塔式瓷罐 唐代生活用器、明器。1984年浠水县胡河出土。通高23厘米,口径7.8厘米,腹围45厘米,底径8.4厘米,盖高8厘米。四级圆形喇叭塔状,基为圆饼形,喇叭形圈足。塔基上饰弦纹,罐腹饰莲花,罐里施白釉,颈肩部堆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青龙、白虎相对翘首仰望,朱雀、玄武作展翅飞翔和爬行姿态。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纹大铜鼎 宋代祭祀用器。通高62厘米,口径37.5米厘米,重47.5公斤。鼓腹附耳,足中空外撇,形似兽足站立,其与腹相接处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四组相同 纹。原存浠水清泉寺,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白釉瓜楞壶 宋代瓷质用器。1982年浠水县堰桥乡小金山宋墓出土。高19.5厘米,口径6.4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喇叭口,八楞折陷明显表现在肩部和腹部,扁状形曲柄,流瘦而长,有盖,曲柄与盖上均有小纽。通体施白釉,腹部和曲柄边沿分别饰羽毛状纹和阴弦纹。造型雅致,为宋瓷中珍品。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兽形枕 元代瓷质日用品。1979年浠水县大林乡黄祠村元墓出土。长17厘米,宽9厘米,通体施白釉。分三层,底层为长方形坐板,三边微向里凹,底有布衣纹。中层为一似狮立兽,扭头垂尾,卧伏底板上,腹内空。上层为枕面。呈花瓣状,与兽背相粘连。整体造型优美,较为少见。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波涛隐纹黄釉罐 明代瓷质生活用品。1992年黄州大道地委党校前出土。通高21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7厘米,最大腹径13.8厘米。带盖罐,小口圆唇,矮领束颈,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平底假圈足,肩部有一圈缠枝花纹,肩腹处两圈凹弦纹,通体饰波涛隐纹,中腹有一圈凸弦纹,底部釉下刻“大明嘉靖年製”六字,内外均满施黄釉,底部三烧支撑点处可见白色瓷胎。造型精美,为明官窑制品。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三 兵 器

  铜矛(1件) 战国时期青铜兵器。1994年黄州堵城芦冲砖瓦厂出土。通长22.5厘米,叶长12.5厘米,身宽4.1厘米,骨交口径2.7厘米。矛体较大,两叶较宽长,叶尖圆弧内收,叶面血槽较深。圆中空,直透前锋。骨交上一桥形穿鼻,矛身双面铸饰两个蝉形纹,骨交上一饰“王”字形纹。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铜戟(1件) 战国时期青铜兵器。1994年黄州堵城芦冲砖瓦厂出土。通长33.7厘米,援长19.7厘米,胡长9.9厘米,内长13.8厘米。单戈无刺。戈体瘦长,狭援长略下弧,凸脊有棱,锋锐利,胡较长,胡下方角窄长,内之末端作锋刺状,内下缘呈凹弧形刃。栏侧三穿,内上一穿。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铜戈(1件) 战国时期青铜兵器。1994年黄州堵城芦冲砖瓦厂出土。通长19.2厘米,内长7.4厘米。援、内宽实,援略上扬,纯锋、隆脊无棱线;胡较短,栏侧四穿,内上一穿。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四 碑 帖

  毕昇墓碑 宋代。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五桂村发现。碑为变质岩麻灰石凿成,竖梯式圆头式,高113厘米,上宽65、下宽70厘米。周边刻饰连枝云纹。上部刻饰宝珠顶华盖,下部为火焰纹雕饰,中间阳刻两行并列“故先考毕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下共一“墓”字。华盖两旁分别镌刻日月一轮,刻“日”、“月”2字,左刻“孝子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孙男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右刻“皇祐四年二月初七日”。“皇祐”2字漫漶,经专家确认。碑存英山县博物馆。

  李椿墓碑 宋代。青灰石质。1958年黄冈城郊发现。残高112厘米,宽90厘米。

  碑额上刻篆书“宋故武略大夫总管制议李公之铭”。碑文楷书直排32行,满行35字,共1119字。记载李椿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还涉及当时战争和社会情况。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侯仲脩夫妇墓碑 宋代。1985年浠水县清泉镇云路口村出土。侯碑高145.5厘米,宽75.1厘米。碑首篆书“宋隐居侯君墓志铭”。志铭楷书,志文828字,铭文64字,共943字,为州、县官撰书;其夫人碑高144厘米,宽76.5厘米。碑首篆书“宋故施夫人墓志铭”。志铭略带行楷。志文459字,铭文48字,共575字,亦为州、县官撰书。碑文主要记载生平及其子侯琪、侯瑜“皆举进士”。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帖 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帖。明代拓本,纸质,剪接装裱成经折式册页,共19页,约540字。首尾用樟木板夹封,封面题签脱落。末页有杨守敬手跋,加盖签章。保存完好,是研究汉隶的珍贵资料。原系浠水人熊筱磻收藏,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征集,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汉酸枣令刘熊碑帖 又称刘孟阳碑帖。明代拓本,纸质。剪接后装裱成经折式册页,共13页,约350余字。首尾用樟木板夹封,封面题签《明拓汉刘熊碑》。原为浠水人熊筱磻收藏,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征集,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五 其它用品

  石枕 新石器时代日用品,1985年黄冈螺蛳山9号墓出土。长18厘米,宽16厘米,厚4~5厘米。黄沙石,质疏松。近长方形,不甚规整。四周和上部枕面经打制加工,枕面有刻划沟槽。出土时枕面有人头骨。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铜车辔(2件) 战国时期青铜车附件。1993年黄州禹王办事处办公楼工地出土。高6.7厘米,轴径3厘米,辖长5.5厘米。身作圆筒形,中部起三道凸棱,轴端有一周圆折沿,凸棱与折沿间设一个对应的长方形辖孔,辖栓作扁长形,辖帽作人面状。现藏黄州区博物馆。

  铁带勾(1件) 战国时期服饰用品。1994年黄州堵城芦冲砖瓦厂出土。通长21.8厘米,宽1~2.5厘米,厚0.3厘米。弧带状,鸟首状勾头,圆弧尾。近尾部背面有一凸圆扣钮,正面用金丝、金片镶嵌,三角、花瓣卷云纹。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铜印章 汉代印章。1986年蕲春县鱼敢鱼咀汉墓出土。通高1.2厘米,印身边长1.5厘米。印身正方形,印文四字,阳刻“史荣”二字,阴刻“之印”二字,印钮为龟钮衔环。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石砚 汉代文具。1986年蕲春县鱼敢鱼咀东汉墓出土。通高9.4厘米,直径17.6厘米。青石制,圆形带盖三足砚,由砚身、砚盖及砚石三部分组成,砚身与足为整石凿成,身为圆饼形,面上中间起一层圆形台面,台面高0.3厘米,直径15.6厘米,平底,底面阴刻三组叶脉纹,三足呈扁柱状,对称置于底部边沿;盖身与钮为整石雕成,盖身弧顶圆形,盖口起高0.5厘米,宽1厘米的凸沿,盖里内凹,中间凿一圆窝以纳砚石,凹窝周围阴刻一正方形,正方形两边外侧各刻一字,合为“五铢”二字,盖底整体构图形似“五铢”钱,盖顶浮雕一鸟钮,鸟呈伏卧状,头枕于双翼间,双翼丰满,两腿外张,盖直径同于砚台直径。造型精美。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铜九枝十盏华灯 汉代日用品。1974年黄冈禹王城出土。通高55厘米,展径56厘米,盏径7.8厘米。华灯由座、柱、枝、盏四部分组成,相互间由榫卯扦合成一体,可以置上卸下。座由三条盘龙颈尾相连环绕,十二爪着地,长颈向内昂伸,三张龙口共衔立柱底端,立柱上细下粗,立柱上有三层扦口,由上至下分别为二、三、四,九枝九扦作“S”形外伸,枝端作坎轴与盏底套筒连接,盏盘为圆形,直口,平底,底有炬芯,盏沿一侧有长颈龙头外伸,对称部有一缕孔阔叶作执,盏底外侧有三矮足,除此九盏外顶端一盏有三矮足而无饰。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六 近现代文物

  “统军万户之印” 元末徐寿辉军印,1981年黄梅县停前水码潘家村凤凰地出土。铜质,重1172.5克。内方外圆,直径11.7厘米,厚1厘米,侧扁形覆斗杻,通高7.5厘米。印文为九叠篆文“统军万户之印”,印背面纽左侧刻铸楷书“统军万户之印”,右侧刻铸“中书礼部造,太平二年 月 日”字样。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太平天国建蕲水新城门石碑 清咸丰五年(1855年)十一月,太平军在蕲水县云路口筑新城,城门上石碑,麻石,长143厘米,宽75厘米。正面镌“潮阳门”3字,字高38厘米。“阳”字上端有“诰□□”3小字。右边一行小字为“东殿右柒拾贰承宣元勋加二等陆宽平奉”,左边一行小字为“太平天国乙荣伍年十一月吉日督理建造”。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太平天国铁炮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驻黄梅县小池所用。共和国成立后在小池搜集,现藏黄梅县博物馆。太平军在黄州监造铁炮,正面铸有“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黄州郡监造”铭文。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太平天国告示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告示石碑拓片,长71.8厘米,宽40.5厘米,边饰花纹。楷书,直排17行,满行47字,字径1.3厘米,可识之字293字,部分残损。主要内容涉及交通、运输、经济和贸易等。征集所得,现藏浠水县博物馆。

  七 革命文物

  鄂军政府起义纪念章 为纪念辛亥革命湖北军政府发行的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为“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反面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有九年八月十九日”。纪念章直径4.6厘米。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共产党宣言》 黄安张行静于1923年在武汉中学学习时读物,1925年毕业带回黄安。1920年版,封面印有马克思半身像,上方印有“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共产党宣言,马克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翻译”4行文字。书中有张行静所作的批注。张牺牲后由其弟保存,共和国成立后献给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收藏。

  《湖北全省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大纲》 麻城县蔡济璜等参加1927年3月4日在武昌召开的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为大会主席,会议通过有关县政、武装民兵、农民组织等25个决议案,颁发《湖北全省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大纲》,会后带回麻城。大纲系中国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印,长77厘米,宽27厘米,竖排铅印,共6大条41小条,3100余字。现藏麻城市革命博物馆。

  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纪念章 1927年湖北省第一次农民大会制发,铜质,三角形,铸有“纪念章”3字,下方饰青天白日旗,旗中心铸一“农”字,背面铸有“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铸有编号“327”。此章是浠水县张翼南烈士遗物,其妻保存,1980年献浠水县博物馆收藏。

  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 1927年黄冈县农民协会发行的货币。1927年黄冈农民协会在进行政治斗争的同时,在经济、金融战线也与土豪劣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合作社的流通券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当时发行的有银元券、铜元券,该券为铜元“壹串”的一种。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木刻标语 工农革命军第七军1928年在麻城县林店大树上刻下的宣传标语,长120厘米,宽50厘米,中间刻楷书四行,右起第一行能辩认的有“护中”2字,第二行“从暴动中学习革命常识”和第三行“从暴动中学习斗(争)”,第四行仅见“中实”2字。大树伐倒后保存下来,1958年征集,现藏麻城市革命博物馆。

  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决议油印件 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为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的决议。《毛泽东选集》将其改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选集中作了很大的增减。这篇油印件基本保持了原稿的内容。油印件长20.5厘米,宽14厘米。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红一军政治部告滕家堡群众书 1930年12月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政治部印发的传单。1930年罗田滕家堡地区的群众受土豪劣绅的欺骗宣传,受敌军的强迫驱使,帮助敌人进攻苏区,造成赤、白区群众对立。红一军为唤醒受蒙蔽的群众觉悟,印发这种传单。传单长32厘米,宽32厘米。现藏黄冈市博物馆。

  红十五军袖章 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战士范金和使用过的袖章。1930年红十五军在黄梅考田村成立时分发,袖章上有“红军十五军”、“范金和”字样,五角星的中间有斧头和镢头。袖章宽23厘米。现藏黄冈市博物馆内。

  列宁小学课本 鄂豫皖苏区小学使用课本,纸质,长20厘米,宽12厘米。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收藏有多种版本的列宁小学课本。

  《庆祝红四军胜利宣言》 1931年春夏,红四军反“围剿”取得多次胜利,5月16日,中共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县总工会联合印发庆祝宣言,白纸油印。红安县典明乡万家畈明佑华保存至1958年献给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收藏。

  董必武手书信笺 1937年,董必武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写给程致远的信,文曰:“致远兄鉴:日昨读尊处训练队员材料事,特介绍桂涛声兄前来候教,希予接洽为盼。桂君系一有名作家,新刊物中多见其著作。如蒙竭诚相与,当于兄等工作裨益不少也。手此即颂大安。弟董必武十一月十八日”。纸质,长30厘米,宽21厘米,直行行书。1982年程致远之子献出,现藏浠水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