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周朝历史>

古代周朝的宇文邕

学良分享

  宇文邕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下面是有古代周朝的宇文邕,欢迎参阅。

  古代周朝的宇文邕

  宇文邕(543年-578年),南北朝 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史称北周武帝。他是北周 建国的奠定者、西魏权臣宇文泰 的第四子,鲜卑人。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 ,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 为帝,仍掌朝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摆脱鲜卑旧俗,接受汉族文化,他在政治上整顿吏治,使北周 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关心民间疾苦。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 ,未出发即病死,时年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他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少数民族 政治家、君主。

  宇文邕平生概述

  据《魏晋南北朝帝传》 载:宇文邕,中国南北朝北周 皇帝,小字祢罗突,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 第四子。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 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 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 ,始亲自处理国务。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 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后宫不过十余人”。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 旧俗,接受汉族 文化,他在政治上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他还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 、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而被视为三武之祸之一。

  四年,宇文邕独与齐王宇文宪 等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北周武帝统军围攻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 (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 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 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 公主为后。

  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两三年之后,杨坚灭周。

  宇文邕后人评价

  宇文邕是中国历史是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他灭北齐 ,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其传记中常见“登城搏战”之类的用词。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 佳丽仅有10余人。那时候的南陈政权 已经岌岌可危,他完成全国统一的愿望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后继者的无能、残暴注定了大周政权不能完成历史的使命,也暂时推迟了中国 统一进程。

  北周 武帝的改革青史留名,他让汉族 同胞看到了少数民族的智慧,但是,历史总是那么的偶然与必然,让一代人强大起来,然后让下一代人完成更为神圣的使命。
猜你喜欢:

1.周朝的礼乐制度

2.论述周朝礼乐的内容

3.周代礼乐制度形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