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周朝历史>

周文王是如何请姜子牙出山的

燕华分享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故事

  话说姜子牙在渭水边上钓鱼,然后引来了周文王,周文王为了能够获得人才,在派遣士兵、官员相邀无果的情况下,亲自动身下山来请姜子牙。

  话说有一天晚上,周文王梦见了一只飞熊,醒来之后派人去寻找,找到了渭水边上,遇见了姜子牙,姜子牙号飞熊。周文王听了禀告,亲自乘着步辇来到渭水边请姜子牙出世。姜子牙问周文王:“你想怎么请我出山。”周文王一听,这是要观察我的诚意啊?于是很客气的回答道,骑马还是坐轿子都行。

  但是没想到姜子牙这样说:“我既不骑马也不坐轿子,我要做你的步撵进京。”下边的文武百官一听大惊失色,古代等级森严,只有帝王才能乘坐步撵,姜子牙要做步撵不就是越权了么,别说把这种话说出来了,就是想想也要杀头啊。没想到周文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时候姜子牙又说:“要大王您拉着这个车子。”周文王一咬牙,心想反正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不在乎拉着了。于是开始拉车子,但是周文王从小娇生惯养,平时肩不能提,走几步便走不动了,于是喘口气再走,就这样走几步歇几步,最后实在走不动了。

  姜子牙看周文王不走了,便问走了多少步,周文王说自己没有数。姜子牙微微一笑:“大王你拉着我走了八百七十三步,我便保你八百七十三年江山。”周文王一听大为惋惜,想要再拉也晚了。

  姜子牙对后世的影响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

  如何评价姜子牙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纵观姜子牙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称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猜你感兴趣

1.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

2.关于姜子牙师兄弟的简介

3.姜子牙真正的师父是谁

4.姜子牙真能预知未来吗

5.历史上的姜子牙

6.姜子牙做生意的趣闻

7.周文王重用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