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夏朝历史>

古代夏朝的国防的形式

学良分享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同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下面是有古代夏朝的国防的形式,欢迎参阅。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 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 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 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 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 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 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了。据今所见夏代的铜镞有的和石、 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 戈也是新型的兵器。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 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 厘米、内宽3.9―5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 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 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 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

  戈是一种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前锋可用于啄刺,下 刃可用于勾,上刃还可用于推杀,但夏代的戈主要用于啄击,勾 杀只是必要时的辅助功能,所以应看作啄兵。研究考指出,夏代 主要是步战,步战条件下用戈,啄击最为有效,这是由人臂关节 结构和武器工作原理决定的:啄击动作迅猛,有利于增强武器动 能,啄刺阻力小,能收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夏代青铜戈的形态特 征也表明它是按“啄兵”的要求制作的:第一,它的援部平伸,与 戈有直角相交,可保证前锋以最佳角度击中目标。若使用下刃, 这种角度无论对杀伤力还是戈结合牢固程度都不适合。

  夏朝的军制

  夏朝的军制留存的史料很少,但有限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起止时间有多种说法,通行之说约公元前22或 的21世纪至前17或前16世纪。这一时代,国家已经形成,军队随之产生.反映奴隶立阶级意志的车事制度相应出现。 夏王朝脱胎于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掌握国家政权的夏后氏 只是众多部落中力量最强大者,处十天下“共王”地位。

  与其共主政 体相适应,夏后氏建立以奴隶艾贵族为骨干、“众”(平民)为基础的 国家军队.赖以“守邦”。被夏后氏征服和承认其共主地位的各部 落,作为政治实体而存在,有各自的武装组织,承相对复朗贡纳和 应召出征的义务。作战时,夏王根据需要,或征集点接统治地区的 “众”,或同时征召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异姓部落出战,实行居则为民 战则为兵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夏朝车队编制不详。《左传?哀公元年》关于夏工少康以“有田 一成,有众一旅”复国的记载,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旅”为军队员大 建制单位。有学者认为,夏朝军队按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组织,以 十进制编成。

  夏王为最高统帅。夏启灭有启氏的甘之战中,所辖 “六事之人”,亦称“六卿”,当是分工不同的六个奴隶主贵族首领,他们平时治理民事,战时担任作战指挥。

  夏朝的国号由来

  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朝代,夏朝国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夏国号的意思,从古到今出现过十几种说法,其中最为传统的、最为普遍的说法,见于《说文解字》,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作者是东汉的许慎,夏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夏,中国之人也,。从交、从页、从臼。臼,两手.交,两足也。”甲骨文“夏”有三个部分组成,上部是“页”(读xie),它指的是人头。两边象手一样(读ju),下面是(sui)是脚的意思。在《说文解字》里的“夏”,是居住在中国的人,称夏人,夏人有头、有手、有脚。这不是中国之人独有的特征,而且许慎说,夏为中国之人,其实夏朝还没有出现中国这个名号,中国名号确见于西周武王时期,也可能出现于商朝,既然如此夏国号到底什么意思呢?

  要想明了这一点,最好能找到“夏”字最初的写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公认的夏朝的字,但是晚一些的字是有的,这就是商朝的甲骨文,非常幸运的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了一连串这样的字,其实他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发展的早期,一个字有不同写法是正常的,象形稍微有一点差距也是正常的。这个字象什么,学者解释很多,有人说是蟋蟀,有人说是天牛,有人说是蝗虫,还有其他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字都是画的蝉的象形,也就是知了的样子,它就是春夏秋冬的“夏”,主要有两点理由:1、形似。2、义合。

  形似: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象形字,不是图画,象形就是把字,要指代的事物的特征把它表现出来,比方说要表现牛,就画一个牛头,要表现羊,就画羊角,按照这个原则,去认甲骨文上很多字,就能判断出来。具体到蝉,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触须,宽宽的额头,另一个特征是网络状得、纱一样的薄翼,这一批字已经具备了这两个特征。

  义合:蝉在夏天是常见其形,唱闻其声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甲骨文的“春”字,表示的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得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时代早于夏朝的辽西红山文化中,江南良渚文化中,已经有了玉蝉,可能当时人们意识到了,蝉——蛹,这种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有关系,这种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商周时代,在青铜礼器上,大量地雕缕蝉纹图像,按照清朝冯云鹏兄弟所写的《金石索》的解释蝉纹的意思是取居高饮清之义。两汉时期,在丧葬的仪式中往死者嘴里放玉蝉,以寄托生命如蝉,获得再生的希望。

  从很久远的时代,蝉能够蜕变、转生,蝉处于污秽而化成高洁,蝉居高而鸣远,蝉饮露而清高等等,已经逐渐的丰富和明显了起来,如此我们可以推断,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反映了启仿佛秦始皇帝嬴政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愿望。也可以反映全新意义上的,确立了世袭制的夏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那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
猜你喜欢:
1.中国古代真存在夏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