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夏朝历史>

杜康在夏朝的身份

学良分享

  杜康是中国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善于造酒。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下面是有杜康在夏朝的身份,欢迎参阅。

  杜康在夏朝的身份

  杜康是中国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善于造酒。有说杜康是酒的发明者,因此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造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擅长造酒的杜康是否真有其人仍不得而知,甚至杜康的生卒年代、生平、身份等等谜团自古即众说纷纭。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称:“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一说杜康即少康[1],一说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杜康牧羊于空桑涧(今汝阳县杜康村),史载“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张华撰《博物志》一书认为杜康是汉朝酒泉太守。

  明清时期的陕西省《白水县志》中有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杜康死后,葬于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后侧建有杜康庙,立有石碑、供奉、纪念、颂扬杜康造酒始祖杜康。杜康酿酒用水,系杜康沟之杜康泉水。《梁志》载:“泉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有酒味。”

  或说河南汝阳人。明朝万历年间修撰的《直隶汝州全志·伊阳(今汝阳县)古迹》载:“杜康即杜康村,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处,有杜水,《水经注》名康水。”该志卷九又载:“杜水河,城北五十里,源于牛山,由杜康石八过铜沟至夹河,会于伊(水),长十里,因杜康造酒于此,故名。”

  杜康的基本简介

  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杜康,字仲宁,周代人,生于陕西白水县康家卫,葬于此地。据清乾隆年间《白水县志》记载:“杜康,字仲宁,为县之康家卫人,善造酒。”。

  少康,中国夏朝第六任国王(自禹起第六位),相的儿子,杼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仍即任,太昊之后,今济宁任城),第二年生下了少康。(一说少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

  夏王相统治的末期,后羿发动叛乱,废相篡夺王位。七年后寒浞杀后羿篡位,并追杀相,相死时妻子后缗时正怀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积极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后在同姓部落斟灌与斟鄩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杜康造酒的故事

  关于杜康造酒,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张华《博物志》云:“杜康作酒。”顾野王《玉篇》云:“酒,杜康所作。”李瀚《蒙求》云:“杜康造酒,仓颉制字。”朱肱《酒经》云:“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类书纂要》云:“仪狄作。杜康造。”

  杜康造酒,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呢?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传说,轩辕黄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杜康,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杜康很尽心。他把丰收得到的粮食都堆放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下令说:以后如果粮食再霉坏,就要处死杜康。当时,黄帝正在准备与陆浑族大战,征调来的粮食无处存放,杜康十分着急。有一天杜康在空桑涧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桑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面已经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给周围的人,大家都赞同,并且一齐动手,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粮食全装进树洞里,谁知那几年风调雨顺,连年好收成,粮食到处都是。装在树洞里的粮食顾不上用,几年以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

  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桑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就大步走过去,想把这些野物弄回去让大家吃。谁知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正在纳闷,一头野猪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它一见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只醒来逃走了。杜康正准备往回走,

  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也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想看看刚才山羊舔的是啥。不看则罢,一看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刚才躺倒的山羊都跑掉了。他顺手摘下了腰间的尖底罐,接了一罐水浆带回到杜康村,杜康把他看到的情况,向其他管粮食的人说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说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人不同意: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被降了职;现今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要把他打个半死。杜康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说:“事到如今,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着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话,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都认为这水是粮食的元气,并非毒水,应该给这种水起个名字。当时,为黄帝造字的大臣仓颉站出来说:“酉日得水,咱就造个‘酒’字吧!”从此,黄帝就命杜康用粮食造起酒来。

  杜康为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加封他为“宰人”。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有新的改进。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年又是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五十六年的日子,合宫内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首领。黄帝命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宴会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摆在宴会上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也伸不进去,馋得龙嘴里的涎水不断滴进酒坛里,当时大家吓得目瞪口呆,只有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口大碗里,然后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黄帝再倒第二碗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黄帝又命令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谁知,杜康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倒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巨龙的龙液落进酒坛所致。

  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的涎水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此,杜康在乘人不注意时,从滴有龙液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罐内,那罐酒味道变得也很香。宴会结束后,杜康派人专门保存那坛龙液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他每日一口口细细品尝,真的活到了一百七十多岁。黄帝死后,杜康就在杜康村专门酿酒,把造酒秘诀传给了后人。

  关于杜康造酒,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汉夫先生则带给大家一个新的思考,刘国城教授在汉夫长篇小说《杜康造酒》里如此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的这首沉雄苍凉的著名诗篇《短歌行》,似乎无意间让杜康闻名天下,世人尽知。历史上杜康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如何造酒的呢?怕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似乎朦胧又似乎明白的“说不清”。汉夫先生历时多年考证历史,笔耕不怠,完成的力作《杜康造酒》可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杜康,也让我们感悟了杜康所造之酒的浓浓醇香和远古的美好!
猜你喜欢:

1.杜康的意思是什么

2.酿酒始祖杜康的故事

3.酒神杜康

4.杜康是什么朝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