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
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辉煌时期。器形制作精湛,器表纹饰繁密精美。这一特征一直延续刀西周早期,即商末周初时期。近百年来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商代方国之地,众多商器的发现,多为精美绝伦。但南北方器物风格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由于北方受王权礼制的约束,气体庄重,南方无约束而气氛活泼的影响,器体奇秀。这一时期的器物总的来说与商前期的相比铸造更精湛且种类繁多,新出现了形体活泼的各种鸟兽形的尊,以及乐器、车马器等。此时器物的纹饰出现主题花纹与衬托花纹,采用浮雕与平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一变化是从殷墟二期开始的,该时期的青铜器出现主题纹饰如兽面纹的躯干以浮雕手法来表现,地纹填以云雷纹,即我们说的三重花,总体纹饰刻划极为精湛。随着三重花器物的出现,这一时期器物纹饰丰富多彩,繁缛富丽。并且流行器身上集中多种动物形象,赋予神秘怪异的神话色彩。例如安徽阜南出土的容酒器龙虎纹尊,在其肩、腹、圈足部位设置了三层纹饰。第一层肩饰三足蜿蜒的浮雕龙纹,圆雕龙首悬于肩,龙尾后另饰一小龙纹。腹部饰三足浮雕双虎捕食鬼魅图文,双虎首相对,作张口欲噬之状,一跼蹲状似人非人的鬼魅形象,正处于虎口之下。腹部龙首下饰有镂雕扉棱。圈足平雕兽面纹。在浮雕图文周边衬地纹与龙、虎、鬼魅浮雕上均饰有雷纹或曲状条纹,堪称这一时期铜器“三重花”饰的经典之作。
再如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商晚期通体象形的象尊,主体饰夔龙纹,腹下另饰一曲折角兽首。后部饰兽面纹与夔龙纹。前脚饰虎纹,后腿饰兽面纹。挺举的象鼻前饰鸟纹,后一伏兔。前额一对蟠蛇,双耳下饰鸟纹。全器共有各种动物图案11种,为商晚期“三重满器花”器物的装饰艺术之典范。
再如造型艺术动人心魄的虎食人卣与设计巧妙的人面盉,两件器物在装饰风格上殊为怪异,蕴藏着几分神秘色彩。而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四羊方尊,以其造型熊秀奇瑰,造型与纹饰设计巧妙结合,讲圆雕、浮雕、线雕融于一器,将平面的图像和立体的雕塑结合,将动物形态与器皿的结合恰到好处,在我国青铜艺术史中以其独特的造型而独树一帜。
这一时期的铭文普遍还较为简单,多为族氏和被祭人名。偶见记事体短文,开始出现“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祈愿用语。这一时期江西新干、古蜀之地的三星堆猝然面世的商代众多青铜器令世人惊目。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器数量巨大,种类丰富,造型奇特、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神秘。除少量容(礼)器外,青铜神树群、人像群、面具群尚属首次发现。三星堆出土青铜器是以人像、面具、神树、太阳、动物、禽鸟等为表现主体。之后成都发现的金沙遗址出土的与三星堆相近似的青铜器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通常被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夏、商、周三代的器物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多出土于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心河南省各地,工艺极为精美,其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即采用陶范工艺。
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首先要用泥巴塑一个的模型,然后把它翻成一个范,在上面加工,刻花纹,刻铭文,然后再把范(包括内范和外范)合起来进行浇铸,进行铸造,铸造了以后再进行修整成器。这种手工制作陶范的特点是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中是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的,每一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增加了青铜器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后人辨别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真伪的标准,如果有两件相同的青铜礼器,必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为赝品。
鼎,胎于原始时代的陶鼎,本来是用以煮饭和煮肉的。其形为方体或圆体,有三足或四足,便于架在火上烧,腹侧有两耳,便于端持。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鼎被专门用做典礼或祭祀,故逐渐显得贵重,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有云:“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迁即鼎转换了主人,表示国家政权发生更迭。鼎的形象本身具有稳定挺拔的特征,便于赋予它相关的含义。
鬲,款足似鼎,煮食器,似今日之蒸锅。款足即足中空,便于加热。
甗(音眼),其上身似鼎,下身似鬲,中间相通。下身放水,上身放粟,底烧火蒸,颇似今日之蒸笼。
甑(音增),形似,所不同的是甑上下分体,同时中间以纽扣合。
敦(音对),其外形上下内皆圆,上有纽,下有足,中有耳。
簋(音鬼),盛饭器。商簋多无盖,周则多加盖。椭圆形,有两耳,高圈足
簠(音府),盛稻粱(高级米饭)器。外形侈口而长方。商周贵族主食以黍稷(今日北方人所食之小米),盛于簋,如遇宴享宾客或过节,则须改膳以稻梁,盛于簠。
豆,肉食器。主要用于盛菹醢(音组海),菹即咸菜、酸菜之类;醢即肉酱。古人吃熟肉时蘸一些肉酱,配一些咸菜酸菜以调味。
盘,商周行祭礼或宴享,皆有盥洗之礼,盘与匜需相配而用,形似今日之水瓢,泻水于手,以盘接盛之。故匜有鋬和鎏;盘浅而巨,两旁有耳,便于端持接水。
尊、罍,尊是盛酒备斟酌之器,罍是盛酒酿酒之器。以铜器储酒时间长了会有毒,古人已知其害,故平时多以陶罍储酒,但宴请宾客时陶器又欠美观,故临时改用铜器。尊多作成兽形,如犀尊、象尊、枭尊、驹尊之类,而且装饰华丽。背凿洞,便于注酒,加盖以防尘污。凡祭祖与立坛社稷用大罍和大尊,二
器多同时使用。
壶,盛酒浆之器,其形仿自然的瓜瓠即瓠芦瓢。一般有提梁、两耳,大多无盖。
卣,盛酒器。较壶为小,形状近似。有提梁。袝(音附)祭用卣。(《周礼·春官》)。
觥(音工),《诗经》屡言兕觥,可见其重要。盛酒饮酒皆用之。觥制作极为华丽,多做成动物形象,有的一器兼塑四十多种动物形象于一身。
盉(音和),合水于酒之器,用以调节酒之厚薄。作工亦较华丽。
爵,饮酒兼温酒之器。间有二柱,旁有耳,口前有鎏,口后有尾。二柱用以节酒,并非单纯为了美观,而是柱于鼻口有碍,不能一饮而尽。
觚(音姑),其形圆体、侈口、圈足。体有四棱,故谓之觚。商朝贵族饮酒风气极盛,铜觚流行,且制作精美。周禁酒,但宴享宾客仍少不了酒,所以仍需酒器。只是多以木代铜,所以显得酒器少。《庄子·天地篇》有云:“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此可为周人以木为酒器的佐证。
觯(音志),饮酒器,形似瓶而矮。
角、斝二器皆三足一耳,形与爵略同。角,口羡而无柱,上多有盖。斝(音甲),口圆而有柱,饮酒器,甲骨文写作,上象柱,下象足,形似爵。造型精巧,装饰华丽。
匕与柶实为一物,因质料不同而异名。古之匕以角制,柶以木制,平时饮食多用以匕,待客以柶。匕柶即今日之汤匙。
禁,陈放酒具之器。形如案板加矮足。
鉴,形似大盆,盛冰器。
乐器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钟、铙,商代有铙无钟。铙口向上,执而鸣之。似今日之手摇铃而略大。周有钟而很少有铙。钟体大量重,故口向下吊悬而鸣之。大钟以木杆撞而鸣之。
鼓,湖北崇阳已出土了商代铜鼓,但迄今尚未发现周代铜鼓。《诗经》有“钟鼓将将”的描述,证明周代有铜鼓。
錞,即錞于,圆如碓头,上大下小,乐作鸣之,与鼓相和。《周礼鼓人》云:“以金錞和鼓。”但迄今未见商周遗物。
铎,似钟而小,有舌,以甬为柄,持而振之。钟、铙、錞、铎被称为四金。常与鼓合用。
青铜器会给人们的审美意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诗经鲁颂·閟宫》记述了鲁僖公兵伐淮夷取得胜利后,告祭祖先的片段:“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祈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祭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炮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鲁僖公取得战功,兴师动众去告祭祖先,供上牲牛和别的供品,盛供品的青铜器华美悦目,铿锵悦耳。其排场阔绰可想而知。青铜器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实用价值的青铜器,而成为沟通人与神及祖先的信物。它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实用价值的青铜器,而成为沟通人与神及祖先的信物。
如何鉴定青铜器的真伪
在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象征,那么青铜器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历经夏、商、周和春秋战国,兴盛了大约一千五百年,尤其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达到了顶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闪闪发光。在中国夏商周时期,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进入夏商时期,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动物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我国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到来。
一、中国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因而将青铜铸成的器物称为青铜器。中国青铜时代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从公元21世纪开始到公元5世纪止。经历1500年,大体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相始终。中国青铜器早期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山东岳石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辽宁下家店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早期青铜制品。其中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饰品,人们已掌握冶炼,翻模制法,雕刻铸造青铜器的一整套工艺技术中期青铜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西周则以陕西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高峰。商代中期已具备大多数器种,并开始出现铭文。商晚期的铜器种类丰富,盛行装饰繁缛的花纹,铭文字数见多,西周晚期仍继承晚商传统。
西周后期到春秋时期为青铜文化晚期,这时开始铸造大量青铜币。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出土大量铸铸青铜货币的铜范。春秋晚期至战国,铜器装饰普遍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针刻等新工艺,纹饰也日益简单化。战国晚期日用器增多,转向规格化和朴素的作风。
二、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分为礼器、兵器、生产工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四类。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器物合金配比不同。在纯铜中加锡,是为了增加硬度和韧度,加铅是为了增加铜液的流动性。《周礼·考工记》中有:“……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是古人对青铜器合金比例的记载,现代科技的荧光能谱仪,对大量青铜标准器进行能谱分析,发现成熟稳定期的器物合金配比与古代文献记载基本吻合。运用这种方法,科研人员采集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合金配比数据,总结出青铜器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借助这种高科技手段,是可以把一些不符合合金配比规律或元素种类的伪器排除掉的。
三、青铜器的鉴定
对中国古代青铜是的鉴定,主要是之对青铜器进行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价值进行判断和辨别。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识别一件古铜器的真假,应该掌握古青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同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技手段当然不能落下,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能谱分析,即是将大量通过科学发掘和部分传世青铜器物作为标准器,将其元素含量按年代排序收集到数据库中,再将待鉴器物的元素含量数据与之对比,得出待鉴器物是否与标准器相符合的结论X光电子能谱法即是一种表面分析方法,提供的是样品表面的元素含量与形态,而不是样品整体的成分。其信息深度约为3-5nm。如果利用离子作为剥离手段,利用XPS作为分析方法,则可以实现对样品的深度分析。固体样品中除氢、氦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可以进行XPS分析。X射线激发出来的光电子,根据光电子能量。可以标识出是从哪个元素的哪个轨道激发出来的电子,如Al的2s、2p等。由谱图可知,该薄膜表面主要有Ti,N,C,O和Al元素存在。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表面元素的定性分析。定性的标记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来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的存在,如荷电效应导致的结合能偏移,X射线激发的俄歇电子峰等,因此,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XPS谱图中峰的高低表示这种能量的电子数目的多少,也即相应元素含量的多少。
四、青铜器的仿造、伪造
青铜器的仿造与伪造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首先不论古人还是今人伪造青铜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仿造青铜器则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爱好,或是以复古宣扬传统礼教为目的,所以仿古与伪造二者的性质与目的均不同,由此在器物上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需加以区别。
(一)青铜器的仿造
青铜器的仿制可追至唐宋,宋代金石学兴起,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富商巨贾皆以收藏青铜器为荣,宋代宫廷曾对内府所藏青铜器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红铜又称纯铜。由于铜矿石与其他有色金属矿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红铜中常含有铅、锡等金属。一般称锡含量低于2%,铅含量低于3%的铜为红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铸成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人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铅,熔点可降低43℃;加入10%的锡,熔点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193℃。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100。另外,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1.硬度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适用的器物。2.熔点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3.便于铸造。青铜溶液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微不入,凝时满范,而且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4.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锈蚀,外观也很美丽。这些优点,兼有石器青铜器的长处而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所以青铜发明以后能够广泛地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和各种生活用具,促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重大的变化,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转变。
青铜器生产工序:1.采矿: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年代最长的古铜矿遗址。据测定:最古老的矿井距今已有3100多年。这个大型富矿在西周时已被发现和利用,说明中国在矿物勘探开采上很早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初炼:把选择好的铜矿石加以破碎,然后与溶剂木炭一起放进坩埚或炼炉内,点火熔炼,等铜矿石熔化后,把汁液倒出,弃去炼渣,便得到粗铜。
3.制范:须经过三个程序:造型、翻范、合范。造型就是作模子。翻范,就是把澄滤过的细泥调和均匀,拍成平片按捺在模型外部,用力压紧,使模上的花纹反印在泥片上。等到泥片半干时,按器物的中线或耳、足、边、角用刀划成若干块,各片之间划出三角形的卯以便密切结合,然后慢慢阴干或用微火烘干。一件器物的外范划成多少块,要根据它的大小来决定。合范,就是把分片作成的外范合拢在一起,作为器物的外腔,再在外范中心加一泥芯,作为内范。内范比外范略小,二者中间的空隙就是浇注铜液的地方。
看过“商朝青铜器的特点”的人还看了:
2.我国出土的青铜器
上一篇:苏妲己的故事
下一篇: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