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的服饰变迁研究
民国女子的服饰变迁研究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中西交融的现象。民国时期的服饰有传统的袄裙,中西结合的改良旗袍、文明新装,西方引进的服饰。女子的服饰变迁表现了女性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她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成为新一代女性。
(一)袄裙
1912年颁布的《服制》,女子礼服为齐领、对襟、长上衣、下穿白裥裙,衣长与膝同齐,有领,裙子左右、后下端开衩,民国服制的颁发对礼服样式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基础。
袄裙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唐代已经有记录,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初期,袄裙是主要的流行服饰,基本延续着清代汉族女装遗留的服饰特点。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一直在中国流行着,随着时代的发展,摒除了繁杂的花式纹样,逐渐趋向于简便的服装形式。民国初期,袄裙受留日女学生的影响,逐渐简洁合身、朴素淡雅,很快成为青年女学生青睐的主要服装之一。民国中期,袄裙受西方服饰的影响逐渐变得华丽,裤裙在20世纪20年代末流行。
袄裙一直活跃在民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即使后来出现了“文明新装”“改良旗袍”“洋装”等新式服装,它的地位也不可动摇。
(二)文明新装
民国时期,服饰各式各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文明新装”彰显出新时代、新思潮的气息,女子崇尚自由的社会风潮。“文明新装”的出现引领了服饰风向。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引发了人们思想的高潮,出现了一种新式女式“文明新装”。“文明新装”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以素雅简洁的风格为主,首先出现在留洋的女学生和本土的教会学校学生中,后来流传至大城市女性中。在此期间,女学生穿着白、灰、蓝布衫、黑色长裙,不佩戴耳环、发簪等饰品,一时间在全国流行起来。
“文明新装”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而产生的服装,符合人们追求新民主的愿望。“文明新装”又被称为“五四装”,是追求新文明、新知识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新装”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三)旗袍
民国初期、中期、末期都有不一样的流行服装,不同阶段展现不同的服饰,有袄裙、学生装,还有之后的改良旗袍。在1929年颁发的《服制条例》中,旗袍被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普遍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外在样式不断变化,由一开始的宽松肥大到后来的紧身收腰,下摆弧度的直到弯,衣长由齐膝到脚踝再到膝以上,袖子的无袖、短袖、长袖变化,花纹样式的多样性,这些细小的变化造就了旗袍的优雅高贵,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流行达到高潮。在民国女装的变迁史中,女性的服装与配饰一直跟随潮流的变化而變化,其间受思想运动、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变动。
民国时期,服饰文化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阶段,服饰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不断适应新的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袄裙到之后的文明新装,再到后来的旗袍,女装的这些阶段性变化不断突破思想的束缚,追求新时代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潮。服装的变迁史是国家的变迁史,不同阶段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
三、服饰变迁的原因
服饰变迁伴随着许多文化现象,包含西方文化的入侵、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思想运动的兴起,这些政治社会原因促成了融合的服饰文化。
(一)西方文化的入侵
清朝末期,资本主义大肆入侵,带来西方文化。国民服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向西方靠拢。民国时期,受资本主义侵略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中西文化出现交融现象,女装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也不断变化。其间出现了西式时装、婚礼服、海派旗袍、高跟鞋、手表、耳环等配饰,染发烫发剪发也随之流行起来。西方文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刺激,是一种新鲜事物。在很大程度上,西方文化是服饰变迁的催化剂。
(二)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
服饰受政治的影响,会随着这些因素的转变而变化。民国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各派系纷争不断,本土经济受国外经济的冲击变得不景气,本土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西化,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服饰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此期间、本土面料受到了强烈冲击,变得越来越丰富,花样也逐渐丰富起来,面料不再只是棉粗布,多了些西方传入的人造丝、呢绒面料、纽扣等。
(三)思潮运动的影响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受西方文化入侵、社会体制变革、思潮运动等因素影响,服饰也不断更新。“西风东渐”“女权女学”“妇女解放”运动、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兴盛,推动女子解放天性,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进而影响服饰的改革。思想运动的兴起打碎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女性受其影响,一直追寻自由平等。伟大的女权运动家秋瑾从日本归国后一直穿男性服饰,以此来推动女性解放,她曾说过,要想解放就要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女子穿西装不受束缚,这是与以往等级制度所不同的,女性逐步打破此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思想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服饰变迁。
上一篇:民国时期名人孙中山简介
下一篇:民国时期的学生装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