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民族学>

汉族武术的套路是什么

宇晴分享

  武术又称为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汉族传统体育项目,汉族武术其实是有套路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汉族武术的套路,欢迎大家阅读。

  汉族武术的套路

  相传为北宋赵天祥所创,注重散打实战功法。

  其拳冲拳如三角,挑拳似牛角。相打紧迫前,掌法如刀镰。上用打,下用穿,左右开攻打两边。上打如雪花盖顶,下穿似古树盘根。

  拳法讲究五行变化。灵活运用刚、柔、直、横、斜、虚、实七种劲力。手法有冲、贯、扣、盖、横、砸、挑、撩及擒拿手、封闭手、砍手、劈手、标手、压书、接转手、抓手、摆手等。肘法有靠、横、直、挡、撞、架顶等十多种。腿法有弹、踹、蹬、铲、踩、挂、扫等。梅山拳十分强调桩功练习。其桩功以坐、箭、丁三种为主。坐桩有上、中、下三盘之分,其姿态如三点梅花“品”字形;箭桩多用九点游龙步,其前弓后箭务必做到十趾抓泥。

  其丁桩要求虚实分明:丁腿脚尖点地为虚,支撑腿全掌着地为实。“立如钉”。

  梅山拳的格斗散招也有其独到之处。其冲拳、贯拳、盖拳、横拳等几十种拳法,在实战运用时均有许多讲究。例如盖拳,有单双之变,阴阳之分,阴单盖拳、阳单盖拳,阴双盖拳、阳双盖拳。阴单盖拳的技法要领是一手握拳,以大臂带小臂,由曲到伸,向前盖击敌方头部;力达拳背,拳心朝上;另一拳则收防于胸前,当敌方来拳攻击时,前拳开路击开来手,后拳由胸前挥出盖击敌方头部。故其拳阴单盖拳为翻天一火即,阳单盖拳如雷击空心树;阴双盖拳似泰山压顶,阳双盖拳如猛虎扑食。其拳势威猛。无极拳

  无极拳源于华山《无极图》,为古老的内家拳种以“混吨虚空”为精义,采先天之气,调后天纯阳之精,返本还原,凝神返虚,而达无形无象境界。

  无极拳属内家拳,主张形骸操练不以形。“有形而破体,无形则居气”。

  无极拳行功有十八诀,即起式为“朝”,收式为

  “晦”。 前后分“托、摩、揉、搓、、丝、困、缠、绕、点、按、拆、卸、顺、旋、流、合。”根据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总结无极拳之精义,把地球自转看成是人体百骸机能。其拳诀中包含十六种自然景象,二十七种脉象,三十种人体形骸。蕴于内者二十种劲即为:“冷、弹、脆、快、硬、沉、长、绵、柔、巧、活、缓、轻、灵、抖、含、虚、粘、连、随。”表里相合,内外相应。出乎神奇,变化莫测,以稳、准、虚、灵而求快是为诀窍。

  无极拳修炼有二宗:一为玄门、二为俗家,今将俗家一脉奉献给有缘者,以期共同参悟。

  (一)朝字诀

  (1)面东而立,两掌相对,全身放松,头上顶,足下踏。

  (2)掌心向下“按”,扬掌缓缓过头顶。提气,再灌气。

  (3)双掌合于头顶,运气于足,由足达指尖,双掌再下降于胸前。身由左向右转,再由右向左,依此为序。

  (4)运气双掌,自胸向两侧开。气由左足向上运,而达头顶,双掌再合至胸前。

  (5)掌心向下贴膝前,气循头向右下行达右足。双掌相插到双肩,以脊骨蠕动收缩,使气贴背行。双掌合于胸前,左手穴府,右手气府。

  (6)两足左右分列,两膝微弯成桩式,左足根向右交气,右腿抬起成独立桩式,双掌相合成运球式(如图1一10)。

  汉族武术的简介

  武术又称为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武术被国际上称之为"功夫"的汉民族体育运动,其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就是“技击”,即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在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项目有角抵、相扑、手搏、手战、击剑、击刺、校棒、刺枪等,并有打擂台比武的习俗。“舞”,就是“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的武术。它与“技击”的搏击性不同,而具有表演性。这种以形体抒情和造型美感为特征的武术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正因为武术既可看,又可用,还可以锻炼身体,所以深深扎根于民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汉族的武术受传统道德影响,一般情况下主张“点到为止”、“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甚至在战争中,搏斗也有一定的规范。古代中原地区各“国”,受道德的约束,个人格斗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有一定的规矩。例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正打算用“拖刀计”杀黄忠,可是因为黄忠意外“马失前蹄”,关羽便终止了攻击,就是一例。再就是装束的不同,造成打击方式及动作的不同。战国时有“胡服骑射”的故事,是说由于服装、装备的不同,赵国的军队与胡人作战时往往吃亏,因此赵王带头穿着胡人的服装,骑马射箭。其实,赵王的改革一定还包括了徒手格斗(含擒拿、摔跤)技术。清代出现的拳种,起式常有“提膝撩襟”、“虎抱头”等动作,这是因为当时男人都穿长袍、留辫子的原故。为了方便运动,打架之前先要把袍襟撩起别在腰带上,辫子也要绕在脖颈上。

  汉族武术的发展演变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所载﹐当时比试武艺已非常讲究技巧﹐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 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书 .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或耽于宴乐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中﹐如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剑代刀剑﹐用荒诞无稽的邪说取代练武﹐致使武艺停滞不前。

  隋唐五代时期﹐随著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武术重新兴起﹐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贯五扎﹐戈矛剑戟便于利用……”(《武备志‧太白阴经‧选士篇第十六》)。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

  随著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宋史》卷 191)。在城市中﹐据《栋亭十二种都城记胜》所载﹐在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表演的武艺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剑以及打弹﹑射弩等﹐对练叫“打套子”﹐有“枪对牌”﹑“剑对牌”等﹐这时﹐集体项目也发展较快﹐例如﹐《东京梦华录》卷 7载:“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元典章》卷 3﹐赈饥贫)﹐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派﹑沿革﹑动作名称﹑特征﹑运动方法和技术理论等﹐有的还附有歌诀及动作图解﹐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著各种形式的拳社﹐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3年﹐举行了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接著又举行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会。为了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武术书籍和挂图﹐拍摄武术影片和录象。为探讨武术运动锻炼的价值﹐还组织有关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学化。此外﹐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建立武术班﹐各地武术协会设立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其中包括嵩山少林寺南北武术院吸引著大批武术爱好者习武健身疗病。


汉族武术的套路是什么相关文章:

1.关于武术的资料

2.李家教拳术套路的介绍

3.学武术的基本功五步拳

4.黑虎拳功夫的介绍

5.梅花螂螂拳的拳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