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少数民族辉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发展 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音乐,记录着先辈们的劳动业绩,表现出人们在音乐上的创造才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按其流行的层面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四大类,每个大类中有包括若干不同的体裁。传统音乐和新音乐的区别是其形式及风格特征,在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不仅体裁多样,品种纷繁,而且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要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这些风格特点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除“独创性”、“特殊性”之外,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通常还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在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既包括着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同的因素。又包含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同的因素。正是因为这些“相同的因素”使各民族音乐联系在一起。所谓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音乐文化体系,也可以看作是由56个民族音乐文化单位、由若干层次和范围的音乐文化体系所构成的综合体。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古代,我国各封建王朝对各少数民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传统音乐作品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搜集和整理,许多优秀的少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被遗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此,我国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压迫制度,许多被历史遗忘的、沉睡的民族觉醒了,许多停滞不前、濒临衰亡的民族获得了新生。随着各民族平等团结、有爱合作、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业也逐步在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和各民族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民歌的生存空间受到侵占或挤压, 导致了会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 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年轻人热衷于都市流行音乐, 很多民歌随时都有消亡的危险。为了保护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这一口头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广西、甘肃、青海三省( 区) 少数民族的民歌进行了考察, 结果不容乐观。 这些积淀了少数民族丰厚文化底蕴和拥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由于保护和抢救不及时, 优秀的民族特色音乐流失严重。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群体, 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在2006年10月8日国家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 已经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 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门设立! 原生态唱法, 用于鼓励这些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自然形成的音乐。这些来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手, 没有经过专业的歌唱训练, 用他们纯天然的嗓音, 唱起了蒙古族呼麦、羌族多声部等传承祖先的原始音乐。这些散发着田野气息和草根馨香的少数民族音乐, 使久居城市的人们不仅感受到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魅力, 也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挖掘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迫切性。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音乐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结果。纵观中国音乐史,哪一个时代各民族间音乐文化交流频繁,那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就会高度发达,否则必将走向衰落,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可以预见,将来的中国音乐也必然建立在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学习和研究,对于发展和振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的经典音乐
1)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民歌)
(2)忠实的心想念你(达斡尔民歌)
(3)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
(4)山丹红花开(回族民歌)
(5)杵歌(高山族民歌)
(6)月下情歌(白族民歌)
(7)道拉基(朝鲜族民歌)
(8)哇哈哈(新疆民歌)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界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混合发展的态势,之后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民间器乐
在各少数民族中都蕴藏着一定数量的民间乐器和乐曲。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形制的乐器达五百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其表现性能丰富多样。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均含有独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乐、拉奏乐、弹拨乐、锣鼓乐以及丝竹乐、吹打乐、弦索乐等。少数民族的乐种也颇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还有苗、壮、彝、侗、瑶等民族的芦笙乐和铜鼓乐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民间歌舞
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如壮族的蜂鼓舞和扁担舞、佤族的木鼓舞,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和天鹅舞、锡伯族的贝伦舞、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葫芦笙舞、月琴舞、三弦舞等。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壮族的末伦等。
民间戏曲
民间戏曲音乐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的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侗剧、彝剧、苗剧、布依剧、毛难剧、傣剧、新城戏(满族)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相关文章:
1.少数民族音乐欣赏
2.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上一篇:蒙古族婚礼习俗大全
下一篇:新疆的经典音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