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考古学>

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其芳分享

  音乐考古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在考古学和音乐学的羽翼下逐渐形成的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意义。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意义一

  .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史学

  对于音乐学而言,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史学的一个分支,这已是国内外学者一致的认识。例如,德国学者德列格将音乐学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音乐民族学(民俗学)、音乐社会学和应用音乐学五大类,其中,音乐考古学是作为历史音乐学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的;音乐史学家李纯一认为:“它(音乐考古学)应该既是普通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又是古代音乐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意义二

  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人类对美的认识,或者说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就存在方式而言,不外乎两种形态:美的物化形态、美的抽象符号形态。具体到音乐美学而言,美的物化形态是主要指乐器;美的抽象符号形态主要指以书写符号记录的文本,即通常所指的记载人的音乐思想的文献史料。

  理解美的抽象符号形态并不难,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美的物化形态――乐器,并将其确立为音乐美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这是我们需要仔细考量的。

  修海林认为:“任何音乐美学理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框架中,都是历史中产生的音乐美学理论,其研究都是以历时过程中展现的音乐美的实践以及在此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意识乃至审美情感的物态化表现,作为研究的对象。”作者在此明确将“审美情感的物态化表现”作为音乐美学(史)研究的对象,即是将“乐器”纳入了音乐美学史的历史框架之中。

  由此,他在历史维度上拓展了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的上限,通过对考古出土的乐器,如原始拟音工具、骨笛和鱼形埙的音乐上的特征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史前先民们的审美意识、形式美感、审美听觉尺度等。

  可见,通过对考古出土乐器的形制、音乐性能、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追溯早期音乐在律、调,以及乐器的材质、构造、声学等方面的特征,而且还可以较全面地揭示其音乐的社会功用以及历史上人们的音乐美学思想等。

  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意义三

  音乐考古学作用于民族音乐学

  如果说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是由历史音乐学作用于民族音乐学而形成的,相信学界对此并不陌生。但若说音乐考古学可以作用于民族音乐学,我们尚需对此进行一番辨析。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的特点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当下活态的音乐,阐释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时,应该有一个历史的维度作为参照系,即强调音乐研究的现实语境和历史语境。

  而历史语境的形成,除了通过文献记载获得外,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图像是其产生的基础。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民族音乐志的撰写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很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是口传历史,没有文字记载,有的民族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通过汉族语言文化教育而逐渐有了自己文字记载的历史。

  可想而知,对于这些民族音乐的研究以及对其音乐表象背后文化意义的阐释,要想仅仅通过文字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完整和不可靠的,这就需要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考古出土的实物和有关音乐的图像。

  将音乐考古学作用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学界不乏有人对此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王玲的《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一书,即是作者通过搜集古代文献记载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图像、云南地区考古发现的音乐图像,以及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音乐图像,运用民族志类比的方法,结合当时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理念,对云南史前的音乐历史以及有文字记载的历代音乐生活进行了深描,在宏观上给我们展示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全景图;

  此外,作者还通过某些考古出土的音乐图像的个案研究,“阐释云南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图像所蕴涵或象征的神话、巫术、民族历史、社会环境、文化特征、艺术传统、宗教情结、审美心理等意蕴”,这是将音乐考古学作用于民族音乐研究所做的可贵的探索,其取得的成就,值得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