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

其芳分享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欣赏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1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2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3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4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图5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创办经济特区:

  (1)含义: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创办:创办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A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B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影响:

  A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B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C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政府还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开发区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注:第一批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中属于江苏的有2个:连云港和南通。南京是第三批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猜你喜欢:

1.八上历史知识整理框图

2.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框架

3.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4.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5.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