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初中历史>

战略大决战中考知识点总结

宇晴分享

  《战略大决战》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人民解放战争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战略大决战中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战略大决战必考知识点

  1、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恒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从9-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首战地点是锦州)。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11——1949年1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里,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日凌晨,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战略大决战教案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战略大决战同步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  )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

  B.蒋介石宣告“引退”

  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 ”

  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

  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据此请回答2~4题。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  )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 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4.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

  A.三大战役胜利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北平和谈失败 D.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

  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 (  )

  A.22年 B.12年 C.25年 D.32年

  6.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是在 (  )

  A.1949年9月底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6月 D.1956年底

  7.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C.苏联的援助和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D.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二、材料分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

  (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C 2.D 3.D 4.B 5.A 6.C 7.B 8.D

  9.(1)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2)北平谈判;中共方面首席代表是周恩来,国民党方面首席代表是张治中;国民党用谈判为手段,加紧重新编练新军,整军备战,准备东山再起的方针没变。(3)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第三野战军进军华东,第四野战军进军华南;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意图东山再起,阴谋破产。(4)楚汉之争时,项羽本可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结果为图美名而多次坐失良机的史实;告诫人们不要坐失良机。

战略大决战中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初三中考历史复习知识

2.2016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3.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4.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2017中招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

6.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