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考必考知识点
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爆发:1919年由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起,其口号主要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了学生斗争;③发展:6月初,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④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⑤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北伐战争 ①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主战场的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④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也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错误的方针路线,遭到了巨大损失。在危急关头,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考重要知识点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操,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所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但他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的纠正自身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始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3)工农红军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经历了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能够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考知识点归纳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北P63: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P63:5月4日,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声响彻云霄。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P65: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北P6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南昌起义。
北P7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P76: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北P76—77:毛泽东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红军长征;长征精神
结合地图(北P79)、诗歌(北P78)了解长征,知道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甘肃会师,可根据自己体会,认识长征精神。
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P77—79: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P79: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P80: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