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初中历史>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其芳分享

  冀教版历史有其特色,其知识点的总结也是不同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冀教版历史的知识总结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老状态里。(和平建国VS内战独裁)

  ★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 害怕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 并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

  4、叙述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

  ,团结教育了人民。 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

  时间:1946.6;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内战。 *8、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意图将中国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

  *9、中共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原则、作战方法、战略方针。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方法: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战略方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第2课 转入战略进攻

  ★1、叙述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的时间、对象。

  时间:1947.3; 对象:陕甘宁(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2、中共中央为何主动放弃延安?

  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战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因此为保存实力、避敌主力主动放弃延安。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依据有哪些?

  a、地理位置优越;b、延安是红色革命的中心。群众基础好;c、留在陕北,在战略上可以以较少兵力吸引和歼灭敌人大量主力部队,支援其他战场;d、直接指挥西北野战军作战;e、鼓舞全国人民胜利的信心。 4、述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主要事迹(指挥、重要战役)。 ★指挥:彭德怀;★主力:西北野战军;用时:5个月;歼敌:2万余人; ★战术:蘑菇战术。 ★主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

  ★5、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指挥、主力、意义。

  时间:1947.6-8; 指挥:刘伯承、邓小平; 主力: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意义:a、迫使将军回援,支援了陕北、山东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将战争引向国统区,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6、全国性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1、战略决战为何首先从东北开始?

  A、兵力对比: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B、敌我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东北军装备良好,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C、东北物资: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物质力量雄厚;D、战略意义:避免敌人主力会合;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 ★2、淮海战役是围绕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展开的。

  **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4、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C.不战

  1

  而屈敌之兵 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又是如何实现的?基础: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的退路;实现过程:先打两头的张家口、天津,而后和平解放北平。

  ★6、傅作义的最大贡献是使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 7、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何在?略,见9题表。 8、和平解放的城市:长春、北京。

  ★9、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主力、特点、主要战役、歼敌数量、意

  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3.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发展人民军队 东北野战军。

  2.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叙述渡江战役的目的、时间、指挥、战线、结果。 目的:尽快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统治,消灭长江以南国民党军队; 时间:1949.4.21; 指挥:邓小平; 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 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23。

  ★2、解放南京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覆灭。(渡江战役的意义)

  ★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

  为了干净彻底的消灭敌人,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向全国进军的结果如何?

  1949.9 除西南中南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5、全国解放战争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的时间:1950.6 **6、人民解放战争为何三年多就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

  a、中共中央军事思想的正确指挥是快速取得胜利的关键(主要原因);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援助是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根本原因)!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者。

  ★时间地点:1949.9,北平。 参加者: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 2、《共同纲领》的内容、职能。

  内容:★a.规定了国家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b.规定了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规定了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各级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 ★职能:临时宪法(代宪法)。

  3、政治协商会议的其他内容、会议作用。

  其他内容:a.确定国都-北京,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公元纪年法;b.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周恩来、陈毅等56人;c.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准备。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 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b.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从此揭开

  历史,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 3.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省民换来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

  度的建立。

  6、西藏和平解放的有利条件、时间、标志、意义。 有利条件: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 时间:1951年;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意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 7、开国大典:时间,主要过程(了解),知道28响礼炮代表中国

  年的奋斗历程。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和平方式解放西藏,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西藏的和平解放阻止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的阴谋,使西藏人民与内地紧密相连,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1、抗美援朝原因、目的、指挥者、主力、起止时间、结束标志、意义。 原因:A、美国出兵朝鲜,轰炸我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B、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C、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捍卫民族独立,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和平——保家卫国。

  ★指挥:彭德怀; 主力:中国人民志愿军; 起止时间:

  1950.10-1953.7; 结束标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a、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b、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c、捍卫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自身的安全与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

  主义的精神,被国内人民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是。 民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主要指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以及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支援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巩固有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海军包括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

  ★4、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成立不久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以英勇无畏、敢打敢拼取得辉煌战绩。

  5、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结束时间、政策、内容、意义、目的。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的时间: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政策:分批推进;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但是直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才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

  2

  迅速恢复和发展。 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土地制度及不合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废除了封建制度;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以民为本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也巩固了新生的废除于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时期,土地所有制形式变为土地公有制。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7、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原则、意义。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融合和民族进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制度。

  3.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意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4.坚决打击民族分离主义,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维护民族 与“特别行政区”有区别。

  ★8、建国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了哪些斗争?(五项)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1、新中国自成立第一天,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过程:a.1953.12,★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印度代表团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4.6,周恩来应邀访问印缅两国,并同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影响。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4、万隆会议的时间、特点、背景、主要议题。

  时间:1955.4; 特点: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没有帝国主义参加。 背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是在一个充满希望与危机的背景之下召开的:一方面,二战后,亚非出现一大批民族独立的国家,他们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美国对亚洲一些地区的进一步卷入,使亚洲局势变得错综复杂。★主要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是什么?什么是“万隆精神”?

  基础:共同的历史——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在近代都普遍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愿望——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刚刚获得民族解放,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万隆精神:独立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 ★ 6、50年代外交成就

  :中苏建交、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3.万隆会议上体现得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周恩来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现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5.万隆会议是中非外交关系的开始,中非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则,1955年,我国代表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

  1、一五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意义? ★一五计划的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主要成就: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无缝钢管厂、武汉长江大桥、华药等。 ★意义:一五计划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机构及其核心内容、性质。★时间:1954年9月; 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核心内容:a.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规定了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规定了国家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时间、内容。

  1953年。 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的含义: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5、为什么必须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造的途径及主要形式是什么?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改造的途径和形式: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途径及主要形式是什么?

  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途经: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全民所有制。 主要形式:以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赎买。 ★7、三大改造的实质?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为公有; 基本完成时间:1956年底。 历史作用(意义):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势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我国逐渐确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8、1953年以前,侧重于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年起,侧重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国历史主题:建立

  “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

  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

  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新中国成立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