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历史知识也是涉及面很多的,那么,同学们有对历史知识总结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一、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1、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2)三国东晋南北朝。(3)五代、辽、宋、夏、金、蒙古的并立。
2、统一的几个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汉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3)西晋的短期统一。(4)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趋向繁荣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3、认识:
(1)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主流。分裂局面出现的时间远远短于统一时期的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并没有间断,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和国际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1)北方: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2)南方: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解和交往。(2)西汉设置西域教护,新疆归属中央管辖。
(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西南:吐蕃 吐蕃是今天藏族祖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双方“和同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渐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西藏:确立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
人教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教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距今年代 生产 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170万年(最早) 知道用火 群居生活 原始人群
北京人 70万年 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 3万年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 血缘氏族 氏族公社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氏族遗址 距今年代 生活地域 生产状况 生活状况
河姆渡遗址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耒耜、水稻 干栏式房屋
半坡遗址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磨制工具粟 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第3课 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3、尧、舜、禹的传说:
1)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 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3)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人教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3、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各派纷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淝水之战(383年)
(1)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
(2)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4)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5)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和条件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以来的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篇:人教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下一篇:人教版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