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是怎么写出来的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那您知道俳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俳句是怎么写出来的,一起来看看吧。
俳句的构成
一首俳句由十七个音组成,构成俳句和划分诗节的单位都是音,而不是假名(日本字母)。这十七个音又分成三节,第一节是五个音,称为上五。第二节七个音,称为中七。第三节五个音,称为下五。
如:
除夜の鐘もつともちかき相國寺
上五 中七 下五
(除夕最觉传声近相国寺里鸣钟晚)
由上可见,用两个假名组成的拗音只算一个音,长音及促音符号也各算作一个音,因此有的俳句往往连十七个音都不到,构成音素比我国的五言绝句还少。
俳句的季题
每首俳句必须有一个季题目。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题材,范围极广,举凡与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有关的自然界现象以及人事界现象都包括在内,例如“元旦”为正月季题,“早春”为二月季题,“其角忌”(俳人榎本其角的忌辰,在农历三月十三日)为三月季题,“观潮”为四月季题,“蔷薇”为五月季题,“蚯蚓”为六月季题等等。季题原来不多,正冈子规在1895年所著的《俳谐大要》中提到的仅有数百,1975年高滨虚子编的《新岁时记》已列出三千左右。1977年出版的《新纂俳句岁时记》所搜罗的季题更时超过三千。
俳句虽然属于韵文学,但对押韵却不怎么讲究,押头韵,尾韵,甚至完全不押韵都可以。现代俳句很多是完全不押韵的。
俳句的汉译
俳句介绍到中国来的不多,翻译时以何种形式最为恰当迄今也无定论。目前见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俳句的古诗体
钱稻孙先生的译作多用此体,一般每首俳句译成两句五言或七言古诗,意不能尽则译成四句。解放前还有人将俳句译成词曲体或一句古诗的。
俳句的白话诗体
周岂明先生解放前后俳句和歌的译作多用此体,或按照原文句数,或不限制句数,字数。
俳句的十七字体
将俳句译成十七个汉字,或按照五,七,五格式,或不按照五,七,五,只凑足字数即可。
这几种翻译体裁各有长短。古体诗较容易概括,特别适宜古雅的辞藻翻译古典俳句,但在翻译现代俳句时有时会感觉比较牵强。词曲体可能会使中国读者认为俳句没有固定格式,一句古诗体则似欠稳妥,只能偶一为之,一般使无法曲尽整首俳句句意的。十七字体则因拘泥于形式,对每一节的处理难度很大,有时得敷衍多余的话,有时又非得言简意赅不可。因为日语中复音词很多,一首俳句虽有十七个音,实际上独立构成得词(包括名词,助词,形容词等)可能只有十个左右,而汉语基本上由单音字构成,十七个字可以各具含义,很难译得恰如其分,如果有意地用复音词来翻译,就更加难推敲了。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俳句都是用的五,七言古体诗的翻译模式。
俳句的起源和早期的俳句
要谈俳句,就得从和歌说起。和歌是日本韵文学最早得传统形式之一。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所谓“万叶假名”,就是用汉字在记录日本语的音标文字,只借用汉字的音或训(用日本固有的语音读汉字的方法),不取该汉字原来的意义。由于一首和歌有三十一个音,在《万叶集》中通常用三十一个汉字来表示,因此和歌又被称为“三十一文字”,而俳句脱胎于和歌,所以俳句也被称为“十七文字”。《万叶集》的作者和编纂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从其内容(收集约313-759年间的和歌4496首)和表达方式(借用汉字记音)看来,大概还是在谴唐使,学问僧来唐学习,将汉字带回日本以后才集结的。大约在平安朝(794-1192)以后,盛行由两人合咏一首和歌,既由第一人咏前句(五,七,五),第二人咏副句(七,七);也有前句是七,七,而副句是五,七,五的。内容大致是以诙谐滑稽为主。和歌的这一形式称为“连歌”,也叫做“短连歌”或“二人连歌”。稍候,在平安时代末期,镰仓时代(1192-1333)初期,又出现乐“锁连歌”,或称“长连歌”。长连歌的创作方式是许多人在场,由第一个人咏五,七,五,第二个人咏七,七,第三个人再咏五,七,五。第四个人再咏七,七。如此反复,一般以咏满百句为度。短连歌之所以发展称为长连歌,主要受中国柏梁体诗的影响。长连歌逐步发展,最后完全取代了短连歌的地位。在整个室町时代(1392-1573),连和歌都呈现了衰败迹象,然而长连歌却十分风行。连歌原是作为和歌的余兴而产生的,但到了室町时代,它的规则已经相当复杂,内容也极为严肃,于是“俳谐连歌”又作为连歌的余兴应运而生。“俳谐”二字源自我国《史记滑稽列传》“滑稽如俳谐”一语。“俳谐连歌”主要是想摆脱连歌的严谨格律,用平易的口语来描写诙谐洒脱的题材。日本第一百零五代后奈良天皇(1496-1557)时,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等又将俳谐连歌的发句(五,七,五)独立起来,作为一种新颖的咏叹形式,这就是最早的俳句。宗鉴所编《犬筑波集》中已经将发句单独分立。旧时发句脱离连歌而独立的明证。
综上所述,俳句的历史沿革:
和歌-短连歌-长连歌-俳谐连歌-发句(俳句)
俳句作为文学形式出现,至今不过四百余年。但最初,俳句都被称为“发句”,明治维新以后,正冈子规提倡排坛革新,力主使用“俳句”这一名称,由于当时子规派俳句风靡天下,流风所及,“俳句”一词被普遍使用。
俳句的黄金时代与松尾芭蕉
在俳句史上,所谓的“黄金时代”,总是和松尾芭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芭蕉以前,虽然也有不少俳人就俳句的形式,内容,格律,技巧等作过孜孜不倦的探索,但是俳句始终没有走上正道。松尾芭蕉树立的“蕉风”,进行了俳句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使得俳句得以正式进入艺术殿堂。他对俳句所作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完全无愧于后世给他的“俳圣”称号。
芭蕉对俳句的贡献的确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丰碑。他认识到要作为文学形式长期流传下去,不能光是在滑稽诙谐中混日子,而要以严肃的态度进行创作,要从多方便对感情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探讨。俳句是应该,而且可以写出严肃而又清新的作品来的。芭蕉以自己的作品为俳界树立了一个可供研究,效法的典范。指出了俳句的正道。从芭蕉开始,俳句才走入了艺术领域。
猜你感兴趣:
3.描写元旦的俳句
4.描写樱花的俳句
6.日本文化是什么
上一篇:日本有哪些隽永的俳句
下一篇:松尾芭蕉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