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事件>

戚继光历史事件介绍_戚继光历史事件叙述

炀炀分享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儒家学者,更是一位具有非凡造诣的“儒将”。之所以称其为“儒将”,主要是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戚继光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定远人,字元敬,号南塘,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

  出身将门,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55年调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为抗倭主力。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次年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解除东南倭患。1567年调往北方镇守1548年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自戚家军成立开始,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10余年,大小80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1588年1月5日逝世于蓬莱故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戚继光,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1555年调浙江抵抗倭寇,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1567年调往北方镇守1548年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

  戚继光抗击倭寇

  山东备倭

  戚继光抗倭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父职,成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

  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领卫所士兵远戍蓟门(今北京市东北),春去秋归,每年一次。

  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举,次年进京会试,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围北京城,戚继光临时守卫京城九门,并两次上书陈奏守御方略。

  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后,戚继光整顿卫所,训练士卒,严肃纪律,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浙江抗倭

  当时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龙山、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实战过程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最后得到批准。

  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无意目睹到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军。”戚继光在义乌招募了近4000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

  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

  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戚继光龙山所之战

  龙山所在定海县(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境内,北面濒临大海,是倭船往来必经之道。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龙山所,戚继光这时新任参将不久,听到消息立刻率军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高石上,一连三箭将三个倭酋射倒,倭寇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戚继光与俞大猷等率军抗击,三战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军跟踪追击,至雁门岭遇伏,纷纷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两次龙山所之战,戚继光初露锋芒。同时,在此战役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兵无专统,谋不佥同」,有必要训练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

  战后不久,戚继光便连续两次上书,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建议未能及早实现。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第三次提出建议,决定到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得到上司同意。

  到义乌后,戚继光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严格的要求:

  莆禧古城北门戚继光石雕像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严厉的要求还在下面:

  (1)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要;(2)胆子小的人不要;(3)长得白的人不要;(4)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要。

  而被录取者,还必须具备如下特征:臂膀强壮,肌肉结实,眼睛比较有神,看上去比较老实,手脚比较长,比较害怕官府。

  最后选定四千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看过“戚继光历史事件”的人还看了:

1.中外历史的英雄人物事迹

2.刀的历史简介

3.历史时间怎么记

4.戚继光战绩

5.历史上戚继光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