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印度历史事件>

介绍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

漫柔分享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在印度经历了早期佛教阶段之后,依次相继经历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个阶段,到13世纪初便在印度本土衰落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介绍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

  印度密教:6~7世纪,印度教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逐渐取得了占优势的地位,从玄奘的记述中可知当时对湿婆、毗湿奴、梵天的崇拜极为盛行。8~9世纪间商羯罗创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论上得到重大发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这种社会潮流影响下开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爷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干高原以及东印度出现了金刚乘和易行乘等。

  前一个时期的显教中观派和瑜伽行派逐渐融合起来作为密教的世界观而继续存在。其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密集经》、《喜金刚经》、《胜乐轮经》、《时轮经》等。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坛场、仪轨和各种神格信爷为其特征。

  仪轨极为复杂,对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皆有严格的规定,主张修“三密”,即手结印契(身密)、口诵真言(语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8~9世纪以后,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僧团日益衰败,内部派系纷争不已,从而日趋式微。后来又由于伊斯兰教的大规模传播,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迄13世纪初,终于一蹶不振趋于消亡。

  19世纪末,在印度沉寂约700年的佛教出现了复兴运动。1891年锡兰(今斯里兰卡)的达磨波罗在印度首创摩诃菩提会,很多佛教胜地恢复旧观,并重新建立了一些寺院。

  1947年印度独立后,佛教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在那烂陀、浦那、贝纳勒斯等地创设了一些研究机构,并在很多著名大学设佛学系或巴利语系;出版了大量书刊。1956年印度政府举行释迦牟尼涅槃2500年的国际性大规模纪念活动。

  同年10月,印度首任司法部长、宪法起草人安培多伽尔在那格浦尔组织了一个有50万“贱民”参加的改信佛教运动,先后有几百万“贱民”由印度教皈依佛教。1957年印度佛教徒组织了佛教的政党——共和党。

  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因不满共和党的政治路线另组了困豹党。该党在孟买和马哈施特拉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印度的佛教组织(摩诃菩提会、佛教神智会、圣弥勒教会等),在国外建立了很多分支,广泛地开展了国际活动,经常召开国际佛教学术讨论会、座谈会等。

  根据1980年的统计,印度有佛教徒5554000人,约占总人口的0.8%,印度的佛教徒虽然人数很少,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颇有影响。

  介绍印度密教的特征

  密教的特征是,主张身,话,意一三密相应行, 以求得出世的果报.也就是手结契印(手势,"身密"),口诵真言咒语("语密"),心作观想佛尊("意密"),三者相应,即身成佛.由此,其他各种以语言文字明显表示佛教教义的教派,就统称为"显教".密教奉行咒术,教理通俗,礼仪简单易行.后来更主张立地成佛,所谓成佛也就是常人多"快乐"的境地.提倡低级趣味,以适应社会上一部分落后愚昧群众的需要.密教并不排斥大乘佛教,他把大乘佛教看做初步阶段,认为自身是高级阶段.他承认大乘中也有高低阶段之分,中观学派高于瑜伽行学派.由于密教对大乘佛教随意割裂剪裁,是大乘佛教各派都难以发展了.密教还主张"六大"缘起说,宣扬宇宙的本体与现象合二为一,两者都由"六大"(地水风火空识)所构成,宇宙万物都是由"六大法身"的显现,而"六大法身"就是佛的真身,也就说,宇宙万物都是佛的化身.这是一种极度神秘主义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