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帝国的灭亡原因

漫柔分享

  亚历山大帝国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的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那么你知道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是哪位吗?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关于亚历山大帝国的灭亡原因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亚历山大帝国的灭亡原因

  一座位于埃及的著名港口城市,见证过了一个庞大帝国和一位帝王的存在,那就是以这位帝王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大帝作为一代军神,使得那段历史对人们来说极富有吸引力,我们能记得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也能记得亚历山大大帝用以制胜的法宝:马其顿方阵,更能记得那个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虽然那个帝国只是昙花一现,而我们要讨论的便是亚历山大帝国为何昙花一现。

  其一,靠武力征服的领土并不牢固。亚历山大大帝就是这样,不但他是如此,他的先辈亚历山大一世和腓力二世也是这样:靠武力征服获得马其顿领土的扩大。一旦统治力量失去了核心,反马其顿势力会迅速活跃起来推翻先前马其顿的统治。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突然遇刺身亡后,马其顿的局势也开始动荡起来,亚历山大也是在这样的情况受命于危难之机。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在马其顿统治仅限于希腊地区时,反马其顿势力就时刻准备造反,更何况到亚历山大帝国时区域更加辽阔,统治的民族更加多样,而靠武力征服的思路却没有什么变化,这实质上就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其二,忙于征服却未思考如何治理。亚历山大大帝是相当能打的一位君王,征服王的称号流传至今,以至于我们平时都不称呼其亚历山大三世,而是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方阵也不是其发明的,是他的父亲腓力二世,但在战术运用上,亚历山大大帝把马其顿方阵发挥到了极致,当时各国拿不出破阵的战法,只得投降称臣。

  亚历山大大帝十年东征,主要的措施都是镇压各地骚乱与起义以及带兵作战,并未给其已征服的地区有什么稳固统治的措施,对反抗自己的人毫不留情,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被沦为了奴隶,而不是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新子民。

  如果说前期征服是为了马其顿国土的周边安全,那么后期几乎是为了征服而去征服的军事行动了,甚至每攻下一个地方,亚历山大大帝还会把财宝归还给原驻地的贵族,只要他们能称臣就行。虽然这对帝国的长治久安是极其不利的,但考虑到亚历山大大帝当时的年龄,也是情理之中,没有人能驾御他,也没有人能战胜他。

  其三,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命周期太短了。刚结束十年东征没多久,一场疟疾就夺走了他的生命。大帝的短命,也差不多为他亲手打下的帝国划上了句号。

  他本来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这个国家也需要时间去融合不同文化的民族。

  然而大帝这一死,一切成为了空谈。

  更致命的是,大帝也临死前也没为国家明确的指定继承人,只是含糊说了一句:”强者为王。”这等于是为他的战将们瓜分帝国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借口。

  亚历山大帝国的早期

  亚历山大帝国又称马其顿帝国,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缘,南接贴撒利,中隔奥林匹亚山,西为伊利里亚,东邻色雷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马其顿明显分成两部分:上马其顿,位于西部,地域广大,山脉纵横,森林密布,适于畜牧业,是马其顿人基本居住地;下马其顿,是块濒临爱琴海的沿海平原,适于农业发展。

  马其顿人来源不清,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共同后裔。由于僻处一隅,马其顿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基本被排除在希腊邦际生活之外。而马其顿人则粗犷勇武,被看作是非严格意义的希腊人,许多希腊人甚至称他们是异族蛮人。马其顿国家形成的过程极为模糊。它发展很晚,又长期处于希腊世界外围,没有史家专门以它为记载对象。

  根据现有零星材料,马其顿早期存在过一些独立的部落联盟。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巴赛勒斯。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可能发生过类似提修斯改革的统一运动,形成早期国家,定都上马其顿的埃盖,实行君主制,但公民大会仍然起一定作用。在希波战争中,马其顿依附于波斯,并被迫加入波斯军队。

  公元前5世纪末叶,马其顿开始介入邻国事务,国都移至下马其顿的派拉,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发生权力之争,国家几面受敌,危在旦夕。危机是转变的契机。摄政王腓力二世临危受命,将威胁一一去除。后来他废黜幼主,自称国王。经他苦心经营,马其顿很快成为强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