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岑参的生平事迹

炜基分享

  岑参,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连死也是客死异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岑参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岑参的生平事迹

  岑参,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客死咸阳。岑参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宰相。其伯祖父因不同意力武承嗣为太子,被贬后远征吐蕃,后被诬陷进了牢狱被诛杀。岑长倩的五个儿子全被杀害。岑氏亲族很多人被流放。

  岑参的父亲曾经出任过仙、晋(今天的山西临汾)二州的刺史,不幸的是岑参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岑参父亲去世后,家道更加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很孤贫。但是岑参天资聪颖,五岁就跟随其兄长学习读书,九岁便能吟诗作赋。天宝三年,岑参考取进士,之后仕途算不上顺风顺水,曾两次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前往塞外,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岑参的边塞作品也大都是在这阶段完成的。

  岑参的作品涉猎很广泛,山水,赠答,边塞等各个方面,岑参早期的作品多为写景和抒情的赠答之作。诗中抒发了很多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嗟叹贫贱的忧愤之情。在边塞的那几年经历让岑参的作品的境界开阔很多,继而他写出的边塞诗多瑰丽浑厚,想象丰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边塞的生活让他近距离地接触了边关战士的英勇感受到了边塞异域风光。他将这些感情都融入了他的边塞作品中。岑参晚年的作品大多感怀战乱,他本人也更加渴望回到故乡,但是当时蜀中爆发安史之乱,岑参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于公元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的代表作

  岑参的代表作很多,如《岑嘉州集》、《轮台歌》、《逢入京使》等。其父早逝,家道渐渐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孤苦,五岁跟随其兄长读书,天资聪颖的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二十岁及第,后曾两度满怀报国之情前往边塞,在边塞六七年的生活对岑参的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岑参早期的诗歌涉猎很广,赠答,山水,感叹身世和坎坷经历等等,他到塞外之前的山水诗风格和谢兆、何逊很是相似,但是岑参的山水诗想象更为大胆和奇特,想象力很是丰富,如《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又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中的“长风吹长茅,野火烧枯桑”等等,都是意境造奇的诗句。

  天宝八年,岑参初次入塞,天宝十三年,二次入塞。六七年的边塞生活让岑参零距离地感受到边塞的广袤雄奇风光,如火山云,狂风和瀚海。更是真实感受到了边关战士的军旅乡愁。岑参将这些感情全都融入到自己的边塞作品中,如描写边塞奇特景象的《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在这段时期完成大量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境界开阔非凡,极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广为称赞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晚年赶上安史之乱爆发,所以其晚年的诗歌大多感怀战争的伤乱,渐渐趋向消沉。

  岑参的碛中作讲了什么

  《碛中作》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奔赴安西时在沙漠途中见到的情景。诗歌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从题目碛中作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在沙漠写的诗,诗中作者告别亲人,骑马西行奔赴塞外保家卫国,广阔的西北了无人烟。看到升起的圆月想起自己已经离开家乡两个月了。眼前平沙茫茫,而夜幕降临,不知道自己今夜露宿何方。军旅之途劳苦非常,又没法好好休息,只能在这荒漠就着了。

  全诗用词自然舒缓,看似平淡的辞藻之下却勾勒出一幅生动真切的军旅愁苦思乡图,表面看上去周围的环境好像透着一丝消极与悲哀,但是作者的情绪并不悲哀,今夜不知何处去,平沙万里绝人烟。诗中作者故意设疑,不知今夜露宿何处,下句作者却反转话头,说起了其中的风景来了,在作者的笔下,军旅生活虽然艰苦,思乡之情虽然强烈,但是作者依然怀有强烈的报国热情。可以看出岑参的心态是何等的积极向上与乐观,这也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充满着激情与壮志。

  这首碛中作被后人广为陈赞,不少后来的评论家评论岑参的这首诗,如明代的李攀龙、叶羲昂在《唐诗直解》中赞叹道“马上真境,未尝行边者,不知此苦”、“久旅远行,哀而不伤”。

岑参的生平事迹相关文章:

1.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

2.岑参的生平简介

3.曾巩的生平事迹材料

4.岑参简介资料

5.王昌龄的生平是怎样

6.王昌龄生平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