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文坛巨匠>

文学作家刘绍棠是谁

学康分享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文学作家刘绍棠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的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97年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刘绍棠生平经历

  获奖记录

  1981年,短篇小说《蛾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蒲柳人家》获《文艺报》中篇小说二等奖。《渔火》获《北京日报》优秀作品奖。《蒲柳人家》获《十月》文学奖。同年5月,《蒲柳人家》(发表于《十月》1980年第3期)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二等奖。

  1982年,《二度梅》获《芙蓉》文学奖;《布鞋与乡土文学》获《北京日报》优秀作品奖。

  1983年,《荇水荷风》获文学丛刊《长江》优秀中篇小说奖;《蒲剑》获《昆仑》优秀作品奖。

  1985年,《君子兰和她的女儿》获第二届“东方文学奖”。

  1987年,《暮春》获“小天使”铜像奖最佳作品奖;《老侠金钟罩》获第一届传奇文学奖。

  1989年,《这几个酸儿辣女》获《小说林》优秀作品奖;《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0周年长篇小说奖。《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获文学双月刊《十月》优秀作品奖。

  1990年,《续弦》获《人生与伴侣》创刊五周年荣誉奖;《鱼菱村女子》获《解放日报》“霞飞杯”优秀奖。

  1990年5月12日,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奖的有颜廷瑞的《庄妃》,星显的《钱庄风云》,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刘绍棠的《敬柳亭说书》,缪晓阳、张晖的《龙云出山》五部长篇小说。

  1994年,《黄花闺女池塘》获《人民文学》20世纪90年代优秀小说奖。

  荣誉记录

  1982年当选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1985年12月,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1987年,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作家名人录》,再次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1988年,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名人录》。

  1991年7月,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终身享受国家特殊补贴。

  对刘绍棠的评价

  刘绍棠的好友、作家从维熙深情地说:“刘绍棠61岁去世,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难以弥补的伤痛。”从维熙认为:刘绍棠的一生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他从生活的最精微细腻之处入手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以文学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是不多的。刘绍棠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是刘绍棠的北大同学,他对刘绍棠在晚会上能将三言二拍小说《乱点鸳鸯谱》倒背如流印象深刻,他指出:刘绍棠虽是天才,但他同时下过很大工夫。有人认为刘绍棠的作品“太土”,其实刘绍棠对外国文学是努力学习过的,他把肖洛霍夫作为自己的榜样。段宝林认为:刘绍棠的文笔在中国作家中少有,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传统应该得到继承。

  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评价刘绍棠时激动地说:“在我的心目中,刘绍棠是伟大的,超凡的。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养育了绍棠,绍棠没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创作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奉献给大运河。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说过:‘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

  钱钟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作品:“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