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关于孔子庙堂碑和虞世南你知道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庙堂碑介绍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
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四庙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时石断为三。断后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明中期拓本末行“风水宣金石”几字完好。
虞世南书法风格
虞世南所在的虞氏家族家族,历代都是将相之材,世代为官,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而当时虞家与王羲之的王家关系甚好,尤其是虞世南和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关系极为亲密,是无话不谈的好友。王氏家族自古便以书法见长,所以智永和尚自然也是书法大家。虞世南的书法便是师承智永和尚。据了解,当时虞世南学书法时,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智永和尚当时为了磨练虞世南的意志,每天让虞世南用手提水很多桶,研并且每天研磨墨汁,对于古文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必须精读古文,不仅要背诵,还要默写出来,并且智永还会时不时的考考虞世南有没有真正地领会。经历过如此魔鬼训练的虞世南,书法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他的楷书笔画平直,规矩整齐,为后世典范。而他的草书也极为厉害,笔画连绵,而且遒劲有力,如疾风吹过一般,狂放不羁,深得后世喜爱。以上便是虞世南书法的风格特征。
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生于我国诗词文化最繁荣的朝代——唐朝。是我国初唐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写的文章用词精准,言语生动,受到一致的好评。连唐太宗都曾赞叹过他的文章,可见其功力深厚。据悉,虞世南并不像很多文人那样,文质彬彬,一副瘦弱书生的模样。虞世南自小便身强体健,而且身高八尺有余,搁在现代,绝对是型男一枚。而且虞世南自小便喜欢读书,跟在先生身后问这问那,喜欢刨根问底,什么都要问出个为什么来。他痴迷于学习,学到紧要处,经常忘了吃饭喝水,想来后来的虞世南文章写得如此好,与他小时候的勤奋自然是分不开的。虽然虞世南是一个文人,但是在涉及政要的问题上,他可是一步都不会妥协。
虞世南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就连唐太宗也不能幸免。虞世南曾多次奉劝其要勤于政事,并且参照古人的言行,论证事情的利弊。上了年纪之后的虞世南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但始终不被允许,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能者多劳吧。一直到后来,虞世南都未能回乡,卒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