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学康分享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要算是孔子了。他的教育思想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孔子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影响一、发现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这里说的“学”,是指读书、读简策。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而不动脑筋、不思考,完全相信书本上说的,就容易受书的迷惑而无所得。相反,如果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会由于精神疲惫而无所得,也就会感到疑惑。所以,学习和思考二者必须结合统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孔子还强调先学后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所以必须先学习,头脑中拥有充分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思考,才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在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也就可能会发现新知识。所以这对于我们平日的学习、教师教学都有着启发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尤其是当前的教育,要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多留课余空间,指导学生多看相关必要书籍,教给学生学习看书的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全部理论知识,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学会方法,才能不断的持续学习。学生也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时间是挤出来的,要学会争分夺秒的利用时间看书,不是纯粹地死记硬背老师给的条条框框,这只能应付暂时的考试,而不能促进自身的超越性的发展,不利于发现新知识,不利于长远的创新发展。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定要在适当的年龄阶段积累好必要的知识,这样在以后用到之时就能像呼风唤雨一样,想要什么就能用什么,这样下笔才有神啊。这就和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可能会有理性认识,要想理性认识,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是不可能有理性认识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还是要先学习,先具备充分的知识,才能去深入的思考,才可能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当前的教育中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创新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

  影响二、启发式教学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朱熹对此注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也就是说,孔子启发教学的涵义是:教导学生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孔子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起促进指导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对改变当前教育中的“机械式的学习”、“满堂灌输的思想”、“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影响三、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特别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我们当前教育中的大班教学,统一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应该尽可能的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尽可能的能够与每一位学生接触交流,尽可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等不同的特点,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厌学。同时,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大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学在招生时,应该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要求调剂专业的要求,而不是强行的让学生去服从专业调配。此外,在大学生选择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时,也要慎重地考虑,不是跟着大家后面一窝蜂的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而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即使是决定工作后,也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工作,到底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而不是当前什么工作最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去追求、奢望,当然这也要考虑的,但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而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影响四、有教无类

  孔子的有教无类教学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等级教育的现象,使得平民子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数量,孔子的弟子中既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贱人"的仲弓父;既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箪食瓢饮的颜回;还有穷困到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等。尽管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这种平等教育的思想,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尽管当前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但是却仍然有很多的学生面临着不能上学的痛苦。许多农村、山区的家庭连生活都顾及不上,学校没有或者是师资短缺,他们又怎么能和城市的那些孩子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呢。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如每年的高考,不同的省份在外省招收学生的人数和分数线与本省的截然不同,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就及其不公平,许多学生都得不到合理的机会去发展自我。所以,我们当前应该深思孔子的这一思想,孔子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的思想,为什么我们当前很难去实施呢?什么教师歧视现象,“好生”、“差生”等名词还依然存在呢?

  影响五、终身教育的思想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看来,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并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事,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当前终身教育思想的前驱,为全面推广终身教育思想打了初步的草稿。

  孔子提出的思想还有很多很多,如强调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由讨论式教学、教学相长、民主教学等,同时孔子还注重情感教育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敏而好学”、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教育思想都值得我们深思探讨,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