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民国人物>

吕碧城的一生是怎样

炜基分享

吕碧城是素食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佛教居士。她是20世纪在欧美提出禁止杀害动物的先驱者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吕碧城的一生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吕碧城的一生简介

吕碧城1883年出生在安徽旌德县,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她算是那个年代的传奇人物了。不仅是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还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更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性撰稿人。这么多的第一个就足以证明吕碧城的传奇所在,她更是开创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

吕碧城虽然出生在书香门第但是她的一生并不顺遂,甚至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吕碧城10岁时就已经订婚,但是在她1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她父亲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去世之后吕碧城一家就陷入悲惨的境界。由于吕父一生并没有留下男丁,所以族人就以无后继承财产为由头霸占吕家的家产。这时候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就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求助信最终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这件事传到了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耳朵了,汪家认为吕碧城太过于厉害精明就退了婚。

在当时退婚对一个女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于是吕母不得不带子女们远走投奔娘家,可是又一件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在娘家的吕母与两个小妹受不了折磨服毒自杀,虽然性命救了回来但在吕碧城的心里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所以才有了之后提倡女权,建设女学。吕碧城长大后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但是这些都和童年留下的阴影离不开关系。

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在游历的过程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吕碧城的作品怎样

吕碧城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确实吕碧城的才气热昂很多人为之动容,甚至很多人都用碧城作为自己的笔名。吕碧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光绪年间的进士,从小的耳濡目染或许对于吕碧城有一些影响,但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天赋。吕碧城作品之中就能感受她的才气与天赋。

吕碧城非常的早慧,12岁之时诗词书画上的造诣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形容吕碧城是自幼即有才藻名,不仅诗词方面擅长,连丹青都很擅长,而且会刻印章,还精通音律,但她最为人陈赞的是她的词,每当有新的词写出就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争相阅读。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拍案叫绝,他无法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是怎样写出夜雨谈兵,春风说剑这样的词句的。

吕碧城的作品有很多是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她在大公报会发表一些关于女学、女权、以及女子教育的文章诗词,这些受到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和响应,很多文人学士都投稿附和。但是吕碧城一直坚持用文言文创作,她反对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创作,有很多人说以吕碧城的文学功底如果愿意用白话文创作的话,她的成就一定会是极高的,甚至会超过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但是吕碧城却是一直坚持文言文创作,这也是这个传奇的女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的一个原因吧,吕碧城作品越来越难让人想起了。

吕碧城的评价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一定水准,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得吕碧城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22]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不能相信“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如此词句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

作为《大公报》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位女编辑,女性撰稿人,吕碧城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不小的天赋和才华,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不仅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还特别注意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对宣传兴办新式女子教育的益处不遗余力,大力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例。

吕碧城不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组织者,还是男女平等的呼吁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权和女学的急先锋。她在《大公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些关于女学、女权和女子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诗词,受到极大关注和响应,众多文人学士纷纷投诗相和。

此外,吕碧城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但有论者说,以吕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她几位女性作家。

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看透世态炎凉,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当友人问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于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终身未婚,后皈依佛门。止庵认为:吕碧城为什么未嫁,关键点在于经济权,她在袁世凯称帝之前辞职到上海做生意,在那两年里跟外商合作挣了好多钱,生活非常奢华。“有才,有名,有财,事业上又有很大的成就,这女人就没有当时女性结婚的理由——找个男人养着,她没有结婚的实际需要。”

吕碧城的诗词文章,手笔婉约,敏感玲珑,别见雄奇,却又暗蓄孤愤,曾产生很大的影响。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易实甫认为其“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她毕生用文言写作,时光变迁,其文名渐被湮没。时至今日,这位民国女侠,已鲜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