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东汉名将陆逊怎么死的

学康分享

  陆逊是东汉末年吴国著名的军事将领,那么陆逊怎么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陆逊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跟随孙权很久,在吴国有很高的声望,孙权甚至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而吕蒙死后,陆逊更是成了对抗蜀国、魏国的支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支柱存在的人物,孙权却一直没有给陆逊相应的权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说是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

  其实,孙权之所以逼死陆逊无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觉陆逊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因为陆逊和其他大将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胁到孙权。

  首先,陆逊出生于贵族,姻亲关系更是显赫,所以陆逊权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谋反。

  其次,陆逊在吴国的声望太高。特别是吕蒙死后,陆逊独挑大梁,更是让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与他交好,可谓是功高震主。而且当时三国局势已定,即使没有陆逊,吴国也可以自保,所以孙权没有一定要依靠陆逊,所以在陆逊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之后,孙权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陆逊。

  再次,陆逊功高,孙权可能还可以暂时压制,但一旦孙权故去,幼子继位,很有可能陆逊变成为摄政大臣,吴国迟早要易主,所以为了后世计,孙权也不可能留下陆逊。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原因。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孙权的基业可以说是从孙策手中继承过来的,开始是为了拉拢陆逊,但陆逊权势渐长之后,难免孙策的子孙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们也是王族。

  陆逊墓在什么地方

  在苏州娄门外五里许有个陆墓乡,因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墓埋葬于此而得名。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在赤壁市北边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修了陆逊墓。

  陆逊,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约,是吴郡吴县人。曾经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三国时期孙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陆家在江东是名门大族,陆逊自小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后被送往亲戚家。青年时期曾是江东远近闻名的书生,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孙策死后,孙权招揽名士,二十一岁的陆逊应召前去,并迅速展露头角,成为孙权极为重视的心腹幕僚。

  孙权为了拉拢人心,将自己哥哥的次女许配给陆逊,在吕蒙死后,陆逊成为吴国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战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战,这是第一次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

  而陆逊为人小心谨慎,才堪负重,孙权曾多次询问陆逊的意见用于作战。但他也并不是十分的相信陆逊,虽然让他统领军事,却并没有给他军政大全。而在陆逊的晚年时期,更因为力保太子卷入立嗣之争而反复受孙权的责罚,多年郁郁,终于在245年3月19日陆逊忧愤而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辉煌从此也长埋地下。

  陆逊的本名是陆议,历史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为何改名,何时改名,最大的猜测只是在他死后,由孙权赐名,改为陆逊,如今的陆逊墓也正是如此。

  陆逊和周瑜谁厉害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生于183年,猝于245年。三国时期孙吴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陆家祖上是江东大族,但他年少失父,从小随堂祖父陆康长大,后被送往亲戚家。在青年时期,是名温文尔雅的书生,在江东素有贤名。在孙策死后,孙权继任他之前的领导地位,广招贤才,聘请有志之士。此时21岁的陆逊应召前来,并迅速展露才能,成为孙权极为看中的幕僚。

  最具有代表性的战役夷陵之战,是积极防御成功的首次战例,在吕蒙死后,陆逊一度成为抗魏的支柱力量,领导人物。却因晚年卷入立嗣之争,让孙权避讳,最终逼死陆逊,让其郁郁而终。

  周瑜,字公瑾,(175年―210年),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因其长壮有姿貌,精通音律,在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忌”之名。素来与孙策交好。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领江东孙氏部队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拜曹军,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次年病逝于巴丘(湖南岳阳),年仅35岁。

  周瑜被誉为惊世奇才,心性恢宏,却在史书上被传小心眼,心高气傲。因诸葛亮有才华而心生妒忌,虽屡次被诸葛亮看破计谋,却依旧不服,以至于被气死之时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从这一方面说,周瑜并不如陆逊,因为陆逊在与诸葛亮的抗衡中全身而退。

  但也有传言称真实的三国时期,周瑜并没有和诸葛亮暗中较劲,他为人才华横溢,精明老道,在他辉煌的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名将陆逊的生平故事

2.三国名将陆逊

3.三国吕蒙是个怎样的将军

4.吕蒙怎么死的

5.关羽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