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国学大师>

冯友兰的一生是怎样

炜基分享

  冯友兰是我国当代的一代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儒学家,声名响彻国内外。他的一生可谓不凡,那他一生是怎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冯友兰的一生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友兰的一生简介

  冯友兰的早年教育与大多数中国读书人并无两样。7岁上学,先读《诗经》,次读《论语》、《孟子》,再读《大学》、《中庸》,从头至尾,反复吟诵。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父被委任为南昌“方言学堂”的会计庶务委员(相当于后来的总务长),合家迁往南昌。因其父公务繁忙,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自然落在粗识文字的冯母吴清芝身上。好在当时儿童重记忆、轻理解,如此他又勉强读完了《书经》、《易经》和《左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冯家专门聘请了教师负责冯友兰的教育,较正规地开设了古文、算术、写字、作文等功课。因课程较为轻松,冯友兰在闲暇时还常阅读一些他父亲所藏的新书籍、新刊物,开始初步接触一些世界知识。

  冯友兰的生活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的。冯友兰的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其祖父、其父亲都是典型的读书人,祖父虽无功名傍身,但却尤其善长作诗,而父亲则是取得了进士的功名。冯友兰的文化教育经历,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经历了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加上家庭文化的熏陶,冯友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文学修为,在高中学业结束后,冯友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从此开启了他的哲学之路。

  完成学业之后的冯友兰与任坤两人喜结良缘,度过了一段浪漫而平实的日子,任坤作为冯友兰的贤内助,真是给冯友兰生活上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冯友兰专心研究哲学的时候,家庭生活则全依赖任坤的操持。但在_,冯友兰受到了深深的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任坤则在这段时期永久的离开了冯友兰,给予了冯友兰深沉的打击。

  “学海无涯生有涯”。冯友兰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世事迁变,人世沧桑之后,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1990年11月26日,在95岁华诞的前夕,这位现代中国的一代大哲安然地离开了这个纷攘多变的世界。

  冯友兰作品有哪些

  冯友兰大师的作品可以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冯友兰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与好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杂志,并在杂志中担任编辑一职。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冯友兰开始正式进入人生哲学的浩瀚海洋,开始从事他哲学相关作品的创作之路。在1924年,冯友兰的第一个较为有名的作品终于问世,那便是《人生理想之比较》,又被英国称为《天人损益论》。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的哲学思想雏形基本成立,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首度提出了人生理想也是一种哲学,并最终做出了哲学就是让人们向好的一种学问。

  第二类,是冯友兰的青年时期,在这个时期,冯友兰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趋于成熟,经过他不断的笔耕不缀之后,《中国哲学史》这部大作终于出炉,这部大作将中国哲学分为了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这本书的特殊之处,是采用了西方的形式来阐述了中国的哲学,可谓角度新颖。

  第三类,是冯友兰的中年时代,他创作了《贞元六书》,这部书包括了《新理学》、《新事论》等六本书,因为创作年份,故取名为《贞元六书》。

  冯友兰的评价

  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以《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哲人。

冯友兰的一生是怎样相关文章:

1.冯友兰哲学简史读后感

2.冯友兰的人生哲学论文(2)

3.冯友兰生平简介

4.冯友兰人生哲学读后感

5.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6.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