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文化遗址>

安顺有哪些古遗址

莉莉分享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天学习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安顺的一些古遗址,欢迎大家阅读!

  安顺古遗址: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安顺市区以北32千米处,在普定县城关镇西南约5千米处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孤峰的山腰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一带,一万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在这一片峰林谷地生息繁衍。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西秀区的猫猫洞及还愿洞、平坝飞虎山洞、普定白岩脚洞都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其中普定穿洞遗址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存印证了黔中地域辉煌的史前文化,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成为史学界一颗引人注目的灿烂明珠。

  穿洞为一自然溶洞,南北对穿,故名。其四周一片溶蚀盆地,绵延数十千米。峰顶与盆地相对高87米,洞口距盆地26米,洞长30米,最宽处13米,高9米。穿洞冬暖夏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居住。

  1976年,南京大学教授俞锦标等人到普定作岩溶勘察,在穿洞首次发现骨化石、残骨、灰烬及染色的红土矿,从而揭开了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神秘的面纱。穿洞出土的部分古人类文化遗迹文物立刻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分外重视,封存于历史尘埃中的古人类生活图景由此而逐步展现出来。

  1979年,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教授与俞锦标教授相继对穿洞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又获得一批珍贵的文化遗物。是年冬,中国科学院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淼水教授应邀考察了穿洞,裴文中充分肯定了穿洞古人类遗址的价值,认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超过其文化内涵丰富新颖、突出的类似的古人类遗址,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安顺古遗址: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原为慈云寺,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城中心中华东路首端北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市博物馆设于此。

  安顺武庙的前身为慈云寺,明季城中居民捐资而建,择地于大十字钟鼓楼东向北侧,仅一门一院一殿,其碑记在后来的重修中湮灭,故建成年代不详。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入主,崇尚教化,兴建庙宇。出于祀典,各地当有文武二庙以供春秋祭祀。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将驻跸安顺的贵州提督李本深征拨慈云寺,大兴土木,改建为武庙,安顺武庙自此始建。

  慈云寺改建武庙,不唯将原大殿全部拆除重建,建成面阔五间,前后带廊,三十六根整料石柱,殿高六丈之歇山顶石木结构建筑,还兴修牌楼式山门,中有额曰:“文武圣神”,门前竖下马碑。新建院中泮池、泮池后宫墙、礼门、义路、天子台、两庑等建筑,俨然与文庙规制相符。大殿中塑关帝坐像、行像各一。此后,每至岁时,安顺城中文武官绅由提督率先,举行祭祀大典;安顺府属武进士、武举人、武秀才亦在此游泮、祭圣。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改建殿后观音楼为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建筑,底层平面为方形,面阔进深皆三间四丈,左右及后面筑石墙。左廊柱侧刻题改建观音楼题记,楼中祀观音大士。观音楼阶下左右各建厢房三间,供庙中住持居住。其余武庙各殿宇、泮池、宫墙等亦加以培修。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又重修,典籍中有此次重修的记载。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提督徐印川将泮池后宫墙拆除,修成厅房五间,作岁时各官祭祀更衣休憩之所。又因庙门临街近市,遂以石栏围护以期洁净而壮观瞻。

  安顺古遗址:天台山伍龙寺

  天台山位于平坝县城南13公里的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距安顺城区32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民间戏剧博物馆设于此,是贵州西线著名旅游景点。

  天台山于万山丛中一峰崛起,山势险峻,危岩耸立,状如登天之台,故名。天台山西南北三面绝壁悬崖,如斧劈刀削,东面有石级可登,蜿蜒而上。山高仅百米,而气势巍然,极目远眺,群山跪伏。山下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五百年古银杏苍劲挺立。山巅有寺,名伍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相传为白云寺僧所建,历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几次增修扩建,日臻完善。

  伍龙寺是一座布局谨严,设计精妙的古建筑群。寺庙建筑结构分内外两个部分,外墙均用石块砌筑,与山体浑然一体,犹如天成;内结构则为精雕细作的木石构建,灵巧精美。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两庑配殿、观音殿、玉皇阁、祖师殿、藏经楼等九组五十余间厅堂殿宇。有“黔南第一山”、“天中之天”、“印宗禅林”、“清静禅院”四重山门,有小月台、大月台、望月台及峭壁边缘凿出的狭径“天街”、石栏、后花园等建筑。寺庙依山布局,因形就势,迂回曲折,错落有致。大殿、配殿等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对称修建,采用鱼背梁含榫、龙凤堆画屋脊和屋檐结构造型,承袭宋代建筑风格,是贵州仅有的一组仿宋古建筑群。

  天台山古建筑群布局设计独具匠心,山体空间虽小,因结构巧妙,拥而不挤,窄中见宽,于方寸之间呈现雄伟之势。其建造工艺巧夺天工,部分建筑伸展悬崖之外,如临仙阁,似危而安,让人叹为观止,被中国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誉为“中国古代山地石头建筑的一组绝唱”。

  安顺古遗址:明代遗址云山屯

  明代朱元漳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完成统一大业。为了稳定边锤,把兵丁留下,实行屯田制、卫所制,现在贵州许多称屯、堡、哨、所的村寨,就是当年的历史痕迹。明永乐11年(1413年)贵州始建行省,结束了过去分属邻省的状况。这对贵州历史发展无疑是划时代的转变。

  到哪去寻觅贵州历史上这精彩的一页呢?安顺市东郊的云山屯,就是明代屯堡人生活方式的活生生的展示。大约因为地处边陲,又深藏在云山屯的半山窝,近、现代文明和种种变迁较少地冲刷到它,所以旧貌破坏不多,许多古迹,如屯门、屯墙、箭楼、碉堡、石柜台、古民居、古街巷等等,都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且屯堡人还保留着卷舌的外来发音方式,以及长袍大袖、丝绸系腰、绣花翘头布鞋的明代妇女服饰。这里处处可略见明代汉族最大一次移民的深远影响。

  这样的古屯堡,现存的“明代一条街”,正处在安顺风景区的旅游热线之上。以云山屯为中心辐射平坝、长顺、镇宁、普定的屯堡文化圈,他们的地戏、花灯、山歌等民间文艺,地戏脸子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独具一格的服饰,别开生面的生活习俗,都是独特的文化景观。


猜你喜欢:

1.安徽阜南县有哪些古遗址

2.关于文物古迹的介绍

3.文化遗址

4.巴公镇的古遗址

5.安庆遗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