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揭秘>未解之谜>

秦可卿之谜_秦可卿身世之谜

淑贤分享

  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关于秦可卿之谜依然是红楼梦众多谜团之一。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秦可卿之谜,希望对你有用!

  秦可卿身世之谜

  养小叔子

  焦大醉骂“养小叔子”意指秦可卿与贾蔷乱伦:贾蔷是宁府中之正派玄孙,是一位正牌小叔子;他就住在贾蓉房里,最多机会接近秦可卿;他与秦可卿传出绯闻,惹人闲话,最后不得不搬出宁府;他搬出去后,仍旧与贾珍、贾蓉要好,只是不能进内闱与秦可卿厮混,可见个中事由并非因他与珍、蓉不伦,而是与秦可卿不伦;秦钟在学堂受人欺负时,他第一个站出来暗中帮忙,同时为了避嫌,又第一个溜之大吉。

  其它说法评介:(1)凤姐与贾蓉,二人是婶婶与侄儿的关系,不是叔嫂关系,并且实无奸情,第6回凤姐叫贾蓉晚上再来,也无苟且之事,因为她还吩咐了家下众媳妇管事晚上进来回话;(2)宝玉与秦可卿,秦可卿是宝玉的侄儿媳妇,不是叔嫂关系。

  霪丧天香楼

  甲戌本脂批:“秦可卿[霪]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称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霪]丧天香楼”作回目,写秦可卿与贾珍私通,事泄后羞愤自缢于天香楼。此说最早是由民间红学家据判册、曲子、鸳鸯自缢三处研究来的,并非脂批原创。1921年上海《晶报·红楼佚话》明确讲到:“秦可卿之死,实以与贾珍私通,为二婢窥破,故羞愤自缢。”1923年俞平伯《红楼梦辨》首次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详细论证。

  由天香楼和二婢的线索,能解开秦可卿“[霪]丧”的疑案:卧房典故里,婢女红娘引诱莺莺与张生幽会西厢,隐喻宝珠、瑞珠二婢引诱秦可卿与贾蔷幽会天香楼;事泄后,秦可卿遭受五重活受罪,卧病三个月后殒命;二婢惧引诱之祸,故一死一出家。

  命删天香楼

  甲戌本脂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按此计算,第13回现存约4900字,若加上删去的四五页,共约7300字,对比相邻章回(第11回约5600,第14回约5400,第15回约4800,第12回约4000),显得极不正常。所以,脂批“少去四五页”之说十分可疑。

  考诸红学史,1923年俞平伯猜想:“若明写缢死,自不得不写其因;写其因,不得不暴其丑。而此则非作者所愿。但完全改易事迹致失,亦非作者之意。”俞平伯猜到“[霪]丧”的故事可能被删削,但又说删书非作者之意。1927年甲戌本“老朽命删”之说有意回应“俞平伯猜想”,且模仿俞平伯文风,故其年代或疑在俞平伯之后。

  出身与婚配

  营缮郎秦邦业家境清寒是不争的事实。贫女秦可卿能嫁入贾府豪门,原因就在“素与贾家有些瓜葛”。贾珍置三代单传的危机和门当户对的家法于不顾,给儿子贾蓉娶进秦可卿这样一个贫女、祸水,过门后又恣意爬灰,使她至死都未能给长房留下一男半女,以此烘托贾府末世,深著贾珍荒[霪]败家之罪。作者特意设计长房宁府三代单传,目的就是要写宁府绝后。又根据门当户对的婚配规律,秦可卿必须出身寒微,造成宁府重孙媳妇门不当户不对,与三代单传一道构成贾府末世格局。

  秦可卿身世之谜

  秦可卿是在第五回出场的,段落中很轻松就把这个人物的一些外貌和性格特征描写出来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这是贾母对秦可卿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既代表了贾母,也代表了权威性的发言,依赖这个总体概括,才有了后来悲剧性的走向。

  《红楼梦》是怎么交待秦可卿的出身的呢?是在第八回:“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寥寥数语就把秦可卿的出身交待得极为详尽,这也是刘心武老师证明秦可卿出身卑微的佐证。虽然秦可卿是养生常抱来的“私生子”,但秦业却不是,他是做什么的呢?营缮郎,这个职务在今天来说也是个司局级,就是掌管一些工程建筑之类的,其中的油水很丰盈,他连区区几十两的银子都拿不出,说明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所以才能教育好像秦可卿这样的上上下下都有口碑的好媳妇。

  虽然她是养生堂的弃婴,但秦业却是朝中五品大员,与贾政同朝为官。一个五品之家的女儿,嫁给一个四品的官员,无论如何也称得上是“门当户对”,秦可卿的出身,不能用养生堂而论,只能从她的父亲秦业算起。

  秦可卿之死

  这个问题,可算是《红楼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因为有曹雪芹的删节,删掉了“淫丧天香楼”一节。所以,秦可卿的死,至少有两种可能。

  第一,病死的,这是删节之后的一个最明显的效果了。生病,请名医看病,病情一日比一日重,托梦王熙凤,于深夜死去。这是修改后的《红楼梦》给我们呈现的最为清晰的结局,秦可卿是病死的。

  第二,自缢而死的,这也有依据,一是第十三回脂砚斋批语有记载,曹雪芹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二是第五回的判词,依然是说的秦可卿自缢而死,这和删去的淫丧天香楼是一致的。因此,其实秦可卿是自缢而死的。

  秦可卿判词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注释]

  这一首是写秦可卿的。

  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这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词。“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错字。“幻”在这里是动词,与“幻形入世”、“幻来亲就臭皮囊”用法相同。作者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2.“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3.“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意思是引诱宝玉的秦可卿的堕落是她和她公公有暧昧关系就开始的,而这首先要由贾珍等负责。衅:事端。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回目,写贾珍与其儿媳妇秦氏私通,内有“遗簪”、“更衣”诸情节。丑事败露后,秦氏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作者的长辈、批书人之一畸笏叟出于维护封建大家族利益的立场,命作者删去这一情节,为秦氏隐恶。这样,原稿就作了修改,删去天香楼一节四、五页文字(从批语提到该回现存页数推算,原来每页约四百八十字,删去二千字),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样。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迹,如画中“美人悬梁自缢”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猜你喜欢:

1.《百家讲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四)

2.红楼梦之秦可卿简介

3.秦可卿身世之谜是什么

4.《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集

5.《百家讲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