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陵墓>

慈安太后的陵墓有被盗过吗

世芳分享

  古代皇族的陵墓大部分是精致奢华的,慈安太后陵墓的陵墓又被盗过吗?接下来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慈安太后的陵墓有没有被盗过,欢迎阅读!

  慈安太后的陵墓有没有被盗过

  被盗过1945年夏天日本战败后河北皇陵地区权力真空。一伙盗贼盗的陵墓中,有慈安的定东陵。目前清东陵所有帝陵当中,只有清世祖皇帝的孝陵没有被盗。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嫡母为宗室觉罗,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在一部分影视作品中和个别清史研究员的眼中,慈安虽忠厚老实,却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傀儡太后,是一个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一个人,这样的看法未免太偏颇了。事实上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慈安在一个锦衣玉食、天生就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大家族中长大,又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学识呢?既然所有人都公认慈安是一个忠厚、老实、善良的人,慈安又拥有母仪天下的高修养高素质条件,那慈安又怎么会是一个在完全没有知识熏陶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呢?说慈安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在《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她的政治才华毫不逊色。慈禧有才干,又有强烈的政治欲望,但最终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轮不到她来管。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日常事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她乐得轻松自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慈禧可以任意而为。在朝政大事上,还得是慈安说了算。因为虽然都是太后,但慈安为嫡,慈禧为庶,在“嫡庶之分”的礼制束缚下,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绝不敢擅自主张。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大权在握、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老百姓多有赞同,当时的民间,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

  一。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经17岁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同治喜欢阿鲁特氏,如果没有了慈安的意思,很可能就会依慈禧的意思选了别人为皇后。三。创造“同治中兴”。

  在清代同治帝年间“洋务运动”(史称同治中兴)。在同治年间,慈安才是真正的国母,才是最高统治者,任何大事都必须经过慈安同意后才能实行。没有个五、六千万是办不成的,六千万对于当时可是天价了,卖了你慈禧你也拿不出这个钱出来。如果慈禧有这么多钱的话,早就拿来给自己修圆明园去了。要想拿到这钱,除非是从国库了拿,想动国库银两必须经过权力最大的那个人才行那就是慈安,只有慈安才有这个权力开国库。慈安要是不同意是不能实现“洋务运动”的,所以说能举办“洋务运动”是慈安的意思。如果说是慈禧的意思除非是慈安死了,慈禧才有那个权力开国库,既然慈安没死专家们没必要说是慈禧的功劳。还有就是《史书》上和《德龄日记》里都提到慈禧最讨厌洋人东西的人,而且是个非常守旧派的人,而“洋务运动”恰恰相反,“洋务运动”乃是向洋人学习反封建的活动,你说这么封建的一个慈禧反对都还来不及,怎会想办“洋务运动”造船等呢?如果说慈禧不像我们说的那种人,那慈禧为什么会反对光绪帝的《戊戌变法》?她恨透了《戊戌变法》,又怎会赞同举办“洋务运动”呢?事实上不管慈禧同不同意,由慈安说的算。我觉得一开始推荐“洋务运动”的人应该是恭亲王奕訢,因为他是最喜欢洋人文化的人,是他推荐这政策给慈安,然后慈安才举办“洋务运动”。

  如果说谁才是真正“洋务运动”的功臣,那第一号功臣绝对就是:恭亲王奕訢。第二号功臣是:慈安。第三号功臣是: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丁葆桢五位大臣。从始至终压根就没有慈禧的份,她和“洋务运动”一点边都沾不上。“洋务运动”之所以能举办成功,最主要是有恭亲王奕訢其次是慈安太后,总之这两人缺一不可,历史也证实了这点,慈安和恭亲王奕訢合作就能举办“洋务运动”,而慈安死后,恭亲王和慈禧合作,而什么事都做不成,反而被外国人打得又是逃跑又是签卖国条约,以恭亲王的政治才华根本不可能会输给外国人,更不会输给慈禧。恭亲王和慈安合作就一帆风顺,而恭亲王和慈禧合作就出事,很明显就是慈禧出了问题,通过慈禧晚年的种种案例,足以证明慈禧与“洋务运动”没有丝毫关系。虽然慈禧也有过通过改革富强国家的想法,可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同时出现时,让她二选一时,慈禧选择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

  慈安太后死后被葬在哪里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

  她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普祥峪定东陵,为清文宗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太后)的陵寝,因为位于咸丰帝定陵之东,所以统称为定东陵。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东为裕陵妃园寝,西与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太后陵寝)之间仅隔一条马槽沟。

  据《爱月轩笔记》中记载其墓中含有大量奇珍异宝,后被军阀孙殿英将其地宫盗空,史称《清东陵盗宝案》,盗运出清东陵内大量珍宝,后那批珍宝分散于国民党各个高层手中,渐渐不知所踪。

  慈安太后是怎么死的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神速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

  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

  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没有可靠的史实依据。究竟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1.孝庄的陵墓介绍

2.帝王陵墓风水

3.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之间关系

4.慈禧随葬多少稀世珍宝

5.清朝慈安太后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