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史记当中的故事有哪些

燕青分享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那你知道史记当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当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当中的故事:大权在握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也就是秦昭王的舅舅,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是魏冉物色并拥立了昭王。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等到昭王即位,她才被称为宣太后。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武王的母亲称作惠文后,在武王去世之前就死了。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弟弟就是魏冉,同父弟弟叫芈戎,就是华阳君。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叫高陵君,一个叫泾阳君。在众多贵族中,数魏冉最为精明,在惠王、武王时就开始担任职位掌握大权。昭王即位后,他有拥立的功劳,便被任命为,戍卫咸阳城。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的王后也驱逐到了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也全部被诛灭。一时,魏冉的声威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小,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前300年),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这显然对赵国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仇液上路前,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先生劝秦王拜魏冉担任丞相,假如秦王不同意,楼缓知道后必定会怨恨您的。先生不如先告诉楼缓说:‘秦王接见时,我会劝说秦王不要急于让魏冉担任丞相’之类的话安抚他。秦王见赵国使者请求任用魏冉的心情并不急切,必定会感到奇怪,也将不会听从您的劝说。这时先生再提出请求,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仍然会任楼缓为相。这样楼缓也不会怪罪您;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了魏冉为相,那么魏冉当然会感激先生了。”于是,仇液听从了宋公的意见。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起用魏冉为相。

  史记当中的故事:内政的巨变

  随后的几年里,范雎与秦王的关系日益的亲近,逐渐成为秦王最信任、宠爱的臣子。范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下手整顿国家内政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游说秦王说:“臣在关东的时候,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等人,没听说秦国还有大王您。一国之内只有大王可以独揽国家大权、能够发号施令以及控制人的生死。如今,太后独断专行根本不考虑后果;穰侯擅自出访诸侯国,也不报请国君同意;华阳君、泾阳君经常藐视国家律令胡作非为;高陵君擅自任免官吏,也不提请大王恩准。这些情况下,国家不亡都是不可能的事,国君的存在与否也已经失去了意义。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内能够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外会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力。穰侯出访,挟持了大王的权威,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缔结盟约,他还擅自出兵征讨,各国没有不听从的。攻战获胜,好处就归于自己;攻战失败,百姓就会有怨言,灾祸却归了国家。有首诗说:‘果实过多就会压折树枝,压折树枝就会砸伤果树的主人;扩大贵族的封地就会危害整个国家,臣子过分地受到尊崇,国君的地位就会卑微。’现在,臣听说,太后和穰侯当权,三君辅佐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把您放在眼里,甚至最后会取代大王。再者,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主把政权完全交给大臣,自己就寻欢作乐、不理政事。得到大权的臣子,嫉贤妒能、欺下蒙上,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对此,君主不能察觉、醒悟,所以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现在,我国从上到下的官吏以及大王左右的侍臣,绝大多数是相国的人。看着大王越发地孤立,臣私下里为您担心,恐怕不久以后,统治秦国的不是您的后代了。”

  史记当中的故事:恩仇并报

  范雎担任宰相以后,有一次,王稽对他说:“不可预料的事情有三种,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有三种。先说前者,君王的去世是其一,您的去世是其二,在下的死去是其三。再说后者,君王一旦去世,您尽管对我感到抱歉,也无可奈何。您突然去世,您尽管对我感到抱歉,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在下突然死去,您尽管对我感到抱歉,还是无可奈何。”范雎是个聪明人,听懂了他的怨言,知道这是讥讽自己忘恩负义,于是感到不高兴。后来他进宫向秦王进言说:“如果不是王稽的忠心,没有谁能把我接到秦国来,如果不是大王圣明、贤哲,没有谁能够重视我。如今,我身为宰相,爵位达到了列侯,而王稽的官职依旧停留在一名谒者之上。这不是他当初接纳我的本意。”于是,秦王召见王稽,任命他为河东郡郡守,给予他三年的自主权。不久,秦王又任命了郑安平为。这时,范雎散发家里的财物,将其全部施舍给曾经和正在因贫穷而受苦的人。他对于自己落难的时候,给予一顿饭这样小恩小惠的人也一定会报答,而对于陷害、仇视自己的人则一定会报复。

  后来,秦王听说魏齐躲藏在平原君家里,便一定要为范雎报仇。于是,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平原君,信上说:“寡人久仰您的崇高、正义,希望与您成为平民一样的朋友。如果您肯赏光来访,寡人愿意与您痛饮十天。”平原君害怕秦国,而他又被信中秦王的言辞所感动,于是,他就动身来到秦国,觐见秦王。秦王与平原君喝了几天的酒。有一次,秦王对平原君说:“周文王得到吕尚,尊其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其为仲父。如今,寡人把范先生视为自己的叔父。寡人听说,范先生的仇人在您的家里,所以,希望您派人回去把他的头取来,不然,寡人就不让您走出函谷关了。”平原君十分讲义气不愿出卖朋友,为了保护魏齐,装疯卖傻,就是不承认魏齐在自己家里。于是,秦王心生一计,写信给赵王说:“大王的弟弟现在在我这里,而我国宰相的仇人魏齐躲藏在他的家里。寡人希望大王马上把魏齐的人头送来,不然,秦国将出兵攻打赵国,而且大王恐怕以后见不到您的弟弟了。”

  赵王没有办法,便出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准备捉拿魏齐。魏齐早一步闻讯,逃了出去,请求赵国的丞相虞卿,保护自己。虞卿估计自己无法说服赵王,便解下相印,同魏齐一起逃出了邯郸。他们认为魏国离赵国最近,便跑回了大梁,打算通过信陵君的帮助逃到楚国。信陵君得知二人前来投奔自己,由于他害怕秦国,便犹豫不决,不肯接见他们。信陵君向他的门客侯嬴询问虞卿的为人。侯嬴认为虞卿是位贤者,他重情义,不贪图功名利禄,能够急人之难,信陵君不应该如此无礼地对待他们。信陵君感到惭愧,便亲自驾车到郊外去迎接他们。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对他们的到来感到为难,失望至极,觉得天下之大却终究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便一怒之下割脖子自尽了。赵王听说魏齐自杀,便派人割下了他的头颅,送给了秦国。于是,秦王把平原君释放回国。

猜你感兴趣

1.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2.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3.史记中有哪些故事

4.史记里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