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史记经典故事

燕青分享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那你知道史记经典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经典故事:转危为安

  魏武侯是文侯的儿子,他去世以后,公子茔与公中缓争着想当太子。当时,公孙颀游宦到了韩国,他对韩懿侯说:“魏国的公子茔与公中缓争当太子,君王您听说了吧?现在,公子茔得到王错的辅佐,占据了上党地区,等于半个魏国的土地。您如果趁机除掉公子茔,必然能够打败魏国,机不可失啊!”韩懿侯听了很高兴,认为占便宜的时候到了,便联合赵成侯一起攻打魏国。

  公子茔见到外敌入侵,组织军队前来抵抗。魏军与联军在浊泽交战,由于实力悬殊,结果魏军大败,公子茔被联军包围。于是,赵成侯对韩懿侯说:“现在我们趁机除掉公子茔,拥立公中缓为国君,强迫魏国割地,然后我们再撤军。这样对韩国、赵国都有利。”韩懿侯老谋深算,觉得他想法不够完美,便摇了摇头说:“这样做不行。如果我们杀死了公子茔,人们一定会骂我们残暴;强迫人家割地而后撤军,人们一定会骂我们贪婪。依我看,我们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强于宋国、卫国,就永远不会是我们两国的祸患了。”赵成侯固执己见,并没有听从韩懿侯的建议。韩懿侯很不高兴,不想再跟他合作了,便率领韩国的精锐部队趁着夜间离去。第二天,赵成侯知道韩军撤走的消息后,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没有取胜的把握了,也随即率军离去,魏军转危为安。正是因为韩、赵两国的意见不一,魏国才得以保全,公子茔才能够在日后继位为魏惠王。所以说,国君去世后,如果没有嫡子即位,政局就会陷入混乱,国家随时都有被外人攻破的危险。

  史记经典故事:昭侯为政

  到了韩昭侯在位的时候,韩氏早已经与赵氏、魏氏一同瓜分了晋国,成为诸侯国。韩国加入了与其他诸侯国争霸战争的行列,但是,由于韩国实力弱小,相继被秦国、宋国、魏国击败,失掉了部分土地。为了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立足,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国。申不害对君主驾驭臣下的权术颇有研究,他以此辅佐昭侯,并且在国内推行法家的主张。经过数年的努力,韩国国内稳定,实力大增,诸侯们都不敢再来侵犯。但是,在申不害去世以后,后继无人,韩国的改革基本上中断。昭侯此时也变得怠惰,疏于朝政。韩国的国势又衰弱下去,再次成为任人欺凌的国家。

  昭侯二十五年,韩国发生了大旱灾,河水干涸,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昭侯不仅不去关心百姓疾苦,却命人建造了一座高门,金碧辉煌,耗费无数,引起了群臣的不满。大臣屈宜臼私下里对别人说:“别看这座门盖的这么漂亮,我看昭侯不会从这扇门中出去了。因为它修建的不合时宜。我所说的时宜,不是具体时日,而是指国家时运。人本来就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昭侯曾经有过顺利的时候,那时他并没有修建高门。去年,秦军攻占了我国宜阳;今年,我国又发生了大旱灾。如今灾难接连发生,昭侯不在此时抚恤百姓,反而更加奢侈,修建这样华丽的高门。他这是在衰败的时候办兴盛的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不会得到好什么结果的。”一年以后,高门完全建成,而昭侯却在此时去世了,果然没有从这座高门中出去。

  史记经典故事:张良行刺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韩开地,曾经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亲韩平,曾经做过僖王、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韩平去世。二十年以后,秦国兴兵灭亡了韩国。当时,张良还很年轻,并没有在韩国政府中做官。他家里十分富有,光奴仆就有三百多人。但是,当他弟弟死后,并没有用厚礼埋葬他,而是变卖了全部的家产,寻求刺客来谋刺秦始皇。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张良的先人世代深受韩国的恩惠,他发誓要为韩国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拜访苍海君的时候,张良偶然遇见了一位大力士,两个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便结成了生死之交。大力士也非常痛恨秦始皇,愿意和张良一同去刺杀他。张良很高兴,认为这下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他特意让人为大力士打制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作为行刺武器。后来,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和这位大力士得到消息后,在博浪沙中设下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车队一到,两个人突然偷袭他。结果,大力士由于操之过急,手里的大铁锤误中了秦始皇的副车,副车被砸得粉身碎骨,而秦始皇则毫发未伤,躲过此劫。秦始皇为了抓住张良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通缉令,展开了大规模搜捕。于是张良等人改名换姓,纷纷隐藏在各地,张良来到了下邳。

猜你感兴趣

1.史记经典故事

2.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

3.史记中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