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

燕青分享

  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其独特的精神财富,对当今以及未来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你知道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张良复仇

  诗曰:张良狙①击,为韩复仇,灭秦假手,从汉依刘。

  战国时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势力相当,但是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而六国中最早被消灭的是韩国。张良非常忠于韩国,一心想要复仇。

  张良出生在韩国,他家族上面的五代人都是韩国的宰相。秦国灭韩国的时候,他当时二十岁,家里的仆人有二三百人,家境也相当富有。可是国家被秦所灭,国破家亡,张良为了报答深厚的国恩,弟弟死了也不肯多花钱安葬,在匆忙之中把所有家产全部卖掉,来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一心想要复仇。他到处去收买打听有没有大力士,可以把秦始皇击毙的。后来得到了一个大力士,暗暗地调查知道秦始皇行程要经过“博浪沙”,于是在这个地方埋伏,希望能击毙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只击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查找谁是凶手,谁是主谋,于是张良便隐姓埋名在下邳(今江苏省宿迁县)隐蔽了很久。

  后来张良遇到了汉高祖刘邦,就一心辅佐他,直到灭了秦国,张良就离开了刘邦,回到了韩国,立韩成为王,他当宰相。后来国王韩成被项羽所杀,张良又归于刘邦麾②下,最后刘邦消灭了项羽,一统天下。汉朝建立,张良被封为留侯。但是张良是一个懂得进退之人,知道刘邦对贤士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人,于是就离开了他。在汉朝统一天下后,韩王已经去世,张良就辞官学仙道去了。张良多次为刘邦谋略策划如何统一天下,其实他暗中还是忠于韩国,他假借刘邦来消灭秦始皇和项羽,无非是为韩国复仇。

  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丙吉护储

  诗曰:丙吉护储,闭门拒使,宣帝登基,不道前事。

  汉武帝时期,有个大臣叫丙吉,查办当时用邪术来诅咒人的案子。汉武帝相信用祈求平安的一些方法,比如用木头刻成小人埋在宫里,借以持咒来保护宫里人的安全,并且祈祷天下太平。

  有一次武帝生病了,有人算出宫里有巫术诅咒皇上,于是江冲立刻请命搜查此事。其实在算出有巫术之前,江冲已受别人暗中指使,在太子卫据的住处地下埋了很多木头刻成小人来诅咒帝王及宫里面的人,借这个机会来诬陷太子(宣帝的父亲,他是个非常慈悲之人)。这时候太子深怕事情闹大,自己和相关的人有生命的危险,于是,就起兵从外攻打到皇宫里,想捕斩江冲,可是没有成功。在这一次战役当中,死伤数万人之多。这件事被传开以后,凡是有牵连的人全部都要被诛杀。当时也很流行观天象,武帝在生病的时候,就有人跟武帝讲,在京城里头的牢狱当中发出了紫气,这个紫气就是指天子之气,可能在牢狱当中有人将来可以做帝王。因为太子的孙子刘询当时只有几个月,也被牵连关在狱里。而丙吉当时主办此案,他看到这么小的太子,是皇帝的曾孙,都要把他杀掉灭口,太可怜了,所以他不顾自己的生命,护送刘询出宫,抚养他。他对追杀的人说:“有许多人是无辜的,无辜而死就已经很悲惨了,何况是皇帝的亲曾孙。”被派来追杀刘询的人回去报告皇帝,皇帝才觉悟过来,幸亏丙吉全力地保护刘询,否则他都要亲手杀掉自己的曾孙。这个时候皇帝宣布赦免所有的人,不要追杀。

  十三年后,刘询登基,成为汉宣帝。而丙吉从不提当年保护他的事。尽管在当时这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他却施恩不求报,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李善乳主

  诗曰:李善乳主,哺养辛勤,虽在孩抱,如奉长①君。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老管家。他忠实老成、勤勉厚道,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奉侍主人。

  在光武帝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短时间里,一家人大都接二连三地去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几十天的婴儿———李续。空旷的房舍,只剩下孤儿凄凉的啼哭声,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和忠心耿耿的老仆李善,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李善望着这个孤苦伶仃的小生命,多少恍如昨日的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眼泪不禁涔涔而下,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无尽的关怀和照顾令李善感动不已,而这种恩情,哪里是“感恩”两个字所能诉尽的!如今物是人非,受过李家深恩的李善,怎么能够在主人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就这样离去呢?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逃走,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小主人。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到了山阳瑕丘的深山中,开始了艰难的隐居生活。可是维持生计用的一切从哪里来啊?尤其这么小的李续怎么喂乳呢?李善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

  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喝着山间的露水,啃着树上的野果,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可是婴儿还那么小、还那么脆弱,面对这个娇弱的小生命,到底要怎么抚养他、怎么照顾他呢?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李善跪在地上,哀伤不已,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孩子生下来才几十天,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说着说着,他伏在了地上放声痛哭,悲怆②凄凉的哭声在深山中久久地回荡着。没有办法,李善就用自己的乳头给李续含着,想不到两乳竟能生出乳汁,李善看到这一幕,感激地流下泪来。一想到自己终于见到了希望,再想到自己终于得以告慰主人在天之灵,他忍不住跪倒在地,磕头礼拜,感恩老天眷顾他们这样孤苦无依的人(至诚感通,使自己身体的结构都改变了)。所以李续在李善细心哺乳照顾下长大成人。

  山居生活的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男人,不但要耕种采集、煮饭洗衣,而且还要养育年幼的李续,那更是难上加难了。李善就像慈母一样,细心照顾小主人,尽管倍尝艰辛,但在他的呵护与照顾下,李续渐渐地长大了。每天,李善都会讲故事给他听,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在李善的言传身教下,年少的李续也秉承了他淳厚善良的品格。

  当李续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光阴如梭,转眼间,李续已经十岁了。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希望能讨回公道。县令钟离意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李续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县令在感佩之余,决定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他相信李善忠义的节操,不仅能够移风易俗,而且能够教化后人。光武帝刘秀非常感动,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

  在古时候,培育太子是帝王特别用心的一件事。司马光曾经感叹地说,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昏君?这多半是由于他们当太子的时候,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贤明的父王总是会精挑细选,把太子托付给真正贤德之人,让他跟老师生活在一起,凡出入、应对、日常礼仪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都得到严格的调教和指正。老师会夜以继日地看顾太子,培养他的德行,进而奠定成为贤明仁君的基础,承担治理天下的重责。

  后来,李善官拜日南(今越南广治)太守,途经淯阳,阔别了李家这么多年,回忆过去,历历如前,此时的李善百感交集,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一时悲从中来,就命人停下了轿子,他卸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裳,缓缓地走向墓园。荒芜的小径,杂草丛生,李善提起一把老旧的锄头,开始卖力地清理杂草。他一步步地来到主人的墓旁,抚摸着残损不堪的墓碑,禁不住心中的悲恸,跪地放声大哭,哭声哀凄,闻者莫不为之动容泣泪。

  李善开始整理周围的环境,他把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筑起了炉灶,准备了丰富的祭品,来奉祀主人。他跪在主人的灵位前,非常伤感地说:“老爷、夫人,我是李善,我今天回来探望、祭拜你们,愿你们在天之灵都能够得到安慰……”几天来,他都徘徊不忍离开墓园,时时刻刻地追思恩主,有人不时见到李善抚着墓碑暗自抽泣。纵使今天他已经不再是卑微的佣人,而是令人尊敬的朝廷命官,但是他依然不忘本,依然感念李元当年关心照顾他的恩德情义,就好像自己仍然是往昔的李善一样,随侍在主人的身旁。

  饱经沧桑的李善,深深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能够用“仁民爱物”的心来照顾大众,把地方治理得很好,得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后来小主人李续也很有成就,官至河间相。

  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义是水乳交融、相生互通的。李善的美德之所以能流芳千古,在于卑微之时,不但能忍辱负重,尽忠职守,显达之后,仍然对主人感恩戴德。千百年来,他的忠义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见贤思齐,不论身处任何环境地位,都能够做一个尽职尽责之人。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结合了恩义、情义与道义,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知恩报恩的不朽典范。

  【注释】①长:zhǎnɡ,辈分高。②怆:chuànɡ,悲伤。

猜你感兴趣

1.感人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2.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4篇

3.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稿

4.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

5.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