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燕青分享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在道德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你知道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寿昌弃官

  朱寿昌是宋朝时的人,他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的小朋友的母亲早早的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所以他一直明察暗访,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亲。

  五十年来,寿昌几乎日以继夜的思念、惦记着远方的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涕不成声。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后来到了神宗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年纪已经大了,遗憾母亲不能奉养在旁,心里感到非常的遗憾。可是茫茫人海千里迢迢,去哪里寻找母亲?他想再不找到母亲,怕是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就断然辞去官职,要亲自外出去寻找他的母亲。

  因为寿昌此时的年纪也大了,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坚决的对家人说:如果不见到母亲,就永远都不回来。他远到秦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陜西省寻母。他的心非常的坚定,他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定要寻找到他的母亲。与自己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可以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

  终于,到了同州这个地方,奇迹出现了。就在这里,他辗转得知到母亲的下落。这个时候母亲已经七十几岁了,依然健在。分别五十多年,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寿昌非常的高兴,把母亲迎回家里同住,很是孝顺。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云:孝感天地,朱寿昌母亲五十年下落不明,到最后,靠朱寿昌坚定的寻母誓愿和毅然辞官、不畏艰困的找寻,终能骨肉团圆,力尽孝道,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张良复仇

  诗曰:张良狙①击,为韩复仇,灭秦假手,从汉依刘。

  战国时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势力相当,但是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而六国中最早被消灭的是韩国。张良非常忠于韩国,一心想要复仇。

  张良出生在韩国,他家族上面的五代人都是韩国的宰相。秦国灭韩国的时候,他当时二十岁,家里的仆人有二三百人,家境也相当富有。可是国家被秦所灭,国破家亡,张良为了报答深厚的国恩,弟弟死了也不肯多花钱安葬,在匆忙之中把所有家产全部卖掉,来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一心想要复仇。他到处去收买打听有没有大力士,可以把秦始皇击毙的。后来得到了一个大力士,暗暗地调查知道秦始皇行程要经过“博浪沙”,于是在这个地方埋伏,希望能击毙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只击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查找谁是凶手,谁是主谋,于是张良便隐姓埋名在下邳(今江苏省宿迁县)隐蔽了很久。

  后来张良遇到了汉高祖刘邦,就一心辅佐他,直到灭了秦国,张良就离开了刘邦,回到了韩国,立韩成为王,他当宰相。后来国王韩成被项羽所杀,张良又归于刘邦麾②下,最后刘邦消灭了项羽,一统天下。汉朝建立,张良被封为留侯。但是张良是一个懂得进退之人,知道刘邦对贤士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人,于是就离开了他。在汉朝统一天下后,韩王已经去世,张良就辞官学仙道去了。张良多次为刘邦谋略策划如何统一天下,其实他暗中还是忠于韩国,他假借刘邦来消灭秦始皇和项羽,无非是为韩国复仇。

  【注释】①狙:jū,狙击:趁人不备,突然袭击。②麾:huī,古代指挥用的旗子。

  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朱云折槛

  西汉时,有一个人姓朱名云,原来居住在鲁地,后来移居到平陵。他人如其名,年少的时候就像侠客一样,云游四方,经常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举。由于他身材高大,有八尺之高,非常雄壮魁梧,且好勇善斗,因此以武力著名于当时。

  当他潇洒地走过四十个春秋之际,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揽镜自照,才发现脸上刻满了风霜,猛然感到过去的日子就像一场梦,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如果再这样下去,一生不就空过了吗?人生重新开始,应该不算太迟吧!于是,他洗心易行,四处访求明师,期望能在后半生做有修有学的明白人。他师承白子友先生学习《易经》,通晓宇宙万物的自然道理。又追随萧望之学习《论语》,明了修身治国的道德精髓。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图强、废寝忘食,后来他两种学问都学得颇有成就。经过几年的熏习,朱云的德行已为时人所称颂,又兼有义薄云天的侠义之气,更是人们心中真正的高士。

  汉元帝时,朱云被推荐为御史大夫,却因权臣的阻挠未能就位。朱云从未把职位放在心上,他坚守的信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曾在权贵之家谈论《易经》,以深厚的学识令众人叹服;又因屡次上书直陈时弊,受到迫害而四处奔走。但这一切对他犹如浮云,他的气宇和志节吸引了与他有相同抱负的义士,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同舟共济。到了汉成帝时候,他仍然只在槐③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当县令,虽然官职很小,但他素来嫉恶如仇,忠心耿耿,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与赞许。

猜你感兴趣

1.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2.中国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3.表现传统美德的故事

4.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5.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6.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