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传统经典美德故事

燕青分享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亲和力。那你知道传统经典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传统经典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经典美德故事:王旦荐贤

  王旦,字子明,是宋朝一位着名的宰相。

  王旦的曾祖父、祖父都曾是当朝重臣。父亲王佑,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尚书兵部侍郎,道德隆重,学识渊博。他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高达近千人左右,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王佑曾亲手在他家亭前种植了叁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以当到叁公位置之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从小自然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古圣先贤的德行令他敬慕,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了他,幼年他就显得沈稳静默、器宇非凡。他勤奋好学,并具博大深远的胸襟。因此,王佑十分器重这个儿子,说道:「此儿定当位至公相。」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称他颇有乃父之风。

  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励,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细致周到。皇上十分器重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大臣,因此长期让他担任宰相,国家大小事情都特别放心交付他办。有一次王旦奏事完毕煺下,皇上目送他离去,情不自禁地说道:「能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

  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準,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手。但寇準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大服气,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屈才。所以他在见到皇上的时候,言语之间不知不觉就会提到王旦,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準也曾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当然这缺点可能只是寇準自己认为的,但王旦全都虚心领纳,可谓从善如流。

  反过来,因为寇準作为国家重臣,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旦认为寇準忠心耿耿,足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準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

  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问道:「你经常称美寇準,寇準他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準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是如何地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塬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橕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

  做宰相的,说话份量比较重,因此有很多人辗转拜托王旦荐举人才或提拔新秀,王旦从来不接受任何私人形式的求情。有一次,寇準私下来找王旦,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王旦很是震惊,义正词严地对他说:「当当宰相这样的职位,怎么可以去求得来?」寇準听到王旦这样的回答,感到非常惭愧,遗憾地告煺了,同时也担心自己或许再也无法当上相位了。

  寇準后来被朝廷派官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準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他入朝拜谢皇上,眼眶涌出泪水,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微臣,怎会有臣下的今天?」皇上特意把事实真相告诉寇準,他说:「你能当节度使,又能当同平章事,都是王旦为你推荐的。」

  寇準听说了这样的内情,不禁非常羞愧,对王旦的正直宽宏自嘆不如。

  王旦就是这样一位称职的大臣,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发现了真正的良才,就绝对不放过,一定会推荐给皇上,而且他施恩从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做。后来朝廷整理宋真宗的遗稿与修订史料时,他们无意发觉塬来朝廷当中,有许多大臣,及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全部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荐。

  后来,王旦病重之际,真宗懮心忡忡地问他:「将来朕该把天下大事托付给谁啊?」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一字一句地说:「以微臣的愚见,莫若寇準最为合适。」王旦病逝之后不久,真宗果然启用寇準为相。

  王旦一生忠正清廉,而且度量之大,实在少见。在传记里头,有这样的记载:平常在家,家人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怒。有一次家人要来考验他是不是真正涵养好,就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臟的东西。王旦看了也不生气,他就只吃饭,也不讲一句话。旁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就说:「我偶然有点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在他饭里头给弄了一些臟东西,王旦就说:「我今天不喜欢吃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家里人无不为他的修持,他的涵养包容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人评价说:魏国公(王旦封号)德量恢弘,从容大度,为国家举荐贤才,真诚地为国为民,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但他却经常称赞别人忠正,而且是不露痕迹地做,让对方没有感觉,也不会跟对方邀功,他的心胸、度量是何其地宽广!

  王旦也是一个非常廉洁之人,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置田宅家产?为什么不留经营给你的儿孙?王旦当时就讲道:「儿孙当要自立自强,如果父母留下这些田宅财产给他们,无非就是要让他们造成不义之争而已。」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而事实上,如果其中一德做到了,八德也做到了。王旦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八德具足,非常完美之人。的确,古圣先贤的点点滴滴,无不垂范后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傚彷啊!

  传统经典美德故事:王旦荐贤

  王旦,字子明,是宋朝一位着名的宰相。

  王旦的曾祖父、祖父都曾是当朝重臣。父亲王佑,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尚书兵部侍郎,道德隆重,学识渊博。他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高达近千人左右,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王佑曾亲手在他家亭前种植了叁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以当到叁公位置之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从小自然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古圣先贤的德行令他敬慕,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了他,幼年他就显得沈稳静默、器宇非凡。他勤奋好学,并具博大深远的胸襟。因此,王佑十分器重这个儿子,说道:「此儿定当位至公相。」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称他颇有乃父之风。

  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励,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细致周到。皇上十分器重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大臣,因此长期让他担任宰相,国家大小事情都特别放心交付他办。有一次王旦奏事完毕煺下,皇上目送他离去,情不自禁地说道:「能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

  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準,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手。但寇準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大服气,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屈才。所以他在见到皇上的时候,言语之间不知不觉就会提到王旦,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準也曾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当然这缺点可能只是寇準自己认为的,但王旦全都虚心领纳,可谓从善如流。

  反过来,因为寇準作为国家重臣,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旦认为寇準忠心耿耿,足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準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

  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问道:「你经常称美寇準,寇準他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準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是如何地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塬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橕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

  做宰相的,说话份量比较重,因此有很多人辗转拜托王旦荐举人才或提拔新秀,王旦从来不接受任何私人形式的求情。有一次,寇準私下来找王旦,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王旦很是震惊,义正词严地对他说:「当当宰相这样的职位,怎么可以去求得来?」寇準听到王旦这样的回答,感到非常惭愧,遗憾地告煺了,同时也担心自己或许再也无法当上相位了。

  寇準后来被朝廷派官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準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他入朝拜谢皇上,眼眶涌出泪水,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微臣,怎会有臣下的今天?」皇上特意把事实真相告诉寇準,他说:「你能当节度使,又能当同平章事,都是王旦为你推荐的。」

  寇準听说了这样的内情,不禁非常羞愧,对王旦的正直宽宏自嘆不如。

  王旦就是这样一位称职的大臣,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发现了真正的良才,就绝对不放过,一定会推荐给皇上,而且他施恩从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做。后来朝廷整理宋真宗的遗稿与修订史料时,他们无意发觉塬来朝廷当中,有许多大臣,及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全部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荐。

  后来,王旦病重之际,真宗懮心忡忡地问他:「将来朕该把天下大事托付给谁啊?」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一字一句地说:「以微臣的愚见,莫若寇準最为合适。」王旦病逝之后不久,真宗果然启用寇準为相。

  王旦一生忠正清廉,而且度量之大,实在少见。在传记里头,有这样的记载:平常在家,家人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怒。有一次家人要来考验他是不是真正涵养好,就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臟的东西。王旦看了也不生气,他就只吃饭,也不讲一句话。旁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就说:「我偶然有点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在他饭里头给弄了一些臟东西,王旦就说:「我今天不喜欢吃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家里人无不为他的修持,他的涵养包容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人评价说:魏国公(王旦封号)德量恢弘,从容大度,为国家举荐贤才,真诚地为国为民,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但他却经常称赞别人忠正,而且是不露痕迹地做,让对方没有感觉,也不会跟对方邀功,他的心胸、度量是何其地宽广!

  王旦也是一个非常廉洁之人,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置田宅家产?为什么不留经营给你的儿孙?王旦当时就讲道:「儿孙当要自立自强,如果父母留下这些田宅财产给他们,无非就是要让他们造成不义之争而已。」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而事实上,如果其中一德做到了,八德也做到了。王旦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八德具足,非常完美之人。的确,古圣先贤的点点滴滴,无不垂范后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傚彷啊!

  传统经典美德故事:庭坚涤秽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黄庭坚」,表字「鲁直」,别号「山谷」,还有个别号叫「双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宁县人。

  黄庭坚自幼孝顺父母。对于奉事父母之事,无论大小,他都会认真努力做好,从来没有推辞拒绝过。黄庭坚从小也十分勤奋好学,二十叁岁时就考中了进士。元佑年间,他又做了「太史」官。黄庭坚一生不仅为官服务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而且还专心致力道德学问,以非凡的文学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许多着作。

  黄庭坚做「太史」时,公务十分繁忙。虽然家里也有仆人,而他却不辞劳苦,依旧亲自来照顾母亲的生活点滴,从不懈怠。每天忙完公事回来,他一定会亲自陪在母亲的身边,以便时时感受母亲各方面的身心需要,并且亲力亲为地精心侍候着母亲,事事力争都达到母亲的欢喜满意。

  母亲有特别爱卫生的习惯,因为那时候的房子里没有卫生间,所以人们为了夜里方便如厕,通常都準备一个应急的便桶。黄庭坚为了保证让年迈的母亲身心安稳,避免因为仆人的卫生清洁达不到母亲的满意,而导致母亲心生烦恼,他就坚持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黄庭坚的做法曾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不理解。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又有那么多的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的分别呢?」

  黄庭坚至诚的孝心及中肯敦厚的品行,不仅为官时一心报效朝廷,服务百姓,同时也通过他书法和文学等才艺上的成就,向世人无声地彰显着圣贤人的德行风范,在潜移默化之中,用他的作品影响着后人。

  他的书法中宫紧收、四缘发散,体现着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他的诗文出自本性流露,使人读后有「浑然天成」之感。诗人苏东坡曾经赞嘆他说:黄庭坚的诗可谓「独立万物之表」。意思是说:他的诗可以屹立于文坛,万世都不灭其光。

  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孝敬父母为修身立德的根本。今天随着客观物质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往往因为所谓的「繁忙」,而过多依赖自己所拥有的外在物质条件,进而取代自己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甚至将孝道「代理」出去。

  冷静思维,当我们用大把的钞票或佣人,取代我们孝敬父母的本分时,可曾想到:倘若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也用钞票和佣人来将对我们的那份慈爱与嗬护代理出去,今天的我们会不会有如此健康的身心呢?

  忆古思今,黄庭坚能够傚法古圣先贤的德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做到恪尽子道,至诚孝事父母,相信今天的我们,同样能够曲承亲意,力行孝道,给父母一个安康幸福的晚年。

  孔子在《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懮,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可见,孝敬父母之事不分大小,唯有出自本心的恭敬,方能做得圆满。

  「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这是自然的大道。若让我们的生活事业都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惟有从孝爱我们的生命之根——父母祖先,诚心诚意地做起。

猜你感兴趣

1.传统美德故事经典

2.经典传统美德故事

3.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有哪些

4.传统经典故事有哪些

5.传统美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