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

燕青分享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中国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岁月沧桑,但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仍是历久弥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仍将发挥巨大价值。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希宪礼贤

  【希宪礼贤】

  元廉希宪。卓见超群。不厚尊贵。独礼斯文。

  【原文】

  元廉希宪、礼贤下士。刘整以尊官往见。公不命坐。宋诸生褴褛。袖诗请见。公延入坐。尽欢。既罢。人或问之。公曰。国家大臣。语默进退。系天下轻重。刘整虽贵。曾有犯上之行。诸生斯文。我不加厚。则儒术由此衰矣。

  尊富贵。轻贫贱。人之常情。而不知已失礼矣。然非谓尊贫贱而轻富贵也。亦惟视其贤不贤耳。亦非谓尊其贤而轻不贤也。盖不贤者须化之为贤。故嘉善而矜不能。若以不贤致富贵者。则卑之可也。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一个姓廉名字叫希宪的很敬礼贤士。并且很谦虚优待读书人。有个大官姓刘名叫整的去见他。廉希宪不叫他坐。有几个前宋朝的秀才。衣服穿得很破很丑。袖子里带了所做的诗句去见他。廉希宪就邀他们入坐。大家谈得很欢喜。这班人去了以后。人家就问廉希宪。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廉希宪说。凡是做国家里大臣的人。或说或不说。和他的一进一退。都关系着天下的轻重。刘整虽然贵显。可是他曾经有了冒犯皇上的行为。秀才们都是些斯文的人。我若不去格外的厚待他们。那末读书的风气。都要从此衰下去了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朱熹闲居

  【朱熹闲居】

  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未离。

  【原文】

  宋朱熹、字仲晦。自号晦翁。庄重能言。闲居、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于家庙及先圣。退坐书室。几案必正。书籍器用必整。倦而休也。瞑目端坐。休而起也。整步徐行。其威仪容止之则。自少至老。未尝须臾离也。

  晦翁幼颖悟。父松指天以示。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授以孝经。封之。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幼时已不凡。至观其平日行止。无时无地。不合于礼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单名是一个熹字。表字就叫仲晦。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又能够很正直的说话。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每天色还没有亮。他就起来了。穿好了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倦了休息。就闭了眼睛端端正正的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的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节一直到老。没有一些儿时候放弃了的。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彦光易俗

  【彦光易俗】

  彦光立学。招致大儒。焦通礼阙。令其观图。

  【原文】

  隋梁彦光、为相州刺史。相州人情险诐。千变万端。光招致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授。于是人皆刻励。风俗大变。有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光令观孔庙中图像。通悲愧若无容。因训而遣之。卒为善士。

  彦光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迁相州刺史。尽力提倡礼教。卒至大变其俗。焦通礼阙。令观孔庙中韩伯俞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涕之像。通遂自愧无容。卒以改善。愈见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梁彦光。在相州地方做刺史官。相州地方人民的性情。向来是很阴险很偏陂的。所以变化多端。梁彦光就招致了品行端方的读书人。在每一个乡村里。设立一个学校。不是圣贤人的书。是不讲的。因为这个缘故。人人都很刻苦勉励。相州地方的风俗。也大大的改变了。有一个人、姓焦名叫通的。侍奉双亲。没有礼节。给他的从堂兄弟告发了。梁彦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夫子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悲伤母亲的力衰、对着母亲大哭的图像。焦通就悲痛惭愧的了不得。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的样子。于是梁彦光就教训他一番。叫他回去。终于焦通改过了。成了一个品行良善的人。

猜你感兴趣

1.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2.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4.中华传统美德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