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徽州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那你知道徽州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徽州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徽州民间故事:徽州金扁担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岩壁上突然出现了一百个梵文,谁能一口气读完,谁就能得到一根“金扁担”。一时间,四乡的文人才子纷至沓来,可是,谁也认不全这一百个梵文。久而久之,人们只有望文兴叹。有一天,三都来了一个年纪不大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自称能毫不费力的一气读完。这天风清日朗,四乡民众聚合在漳河岸边,等待奇迹出现。时近中午,书生来到岩壁下,仔细端详了几遍,清了清嗓门,又向周围观看的村民扫了一眼,便从容朗声读了起来。众人见了,不断连声喝彩。当书生读到第九十八个字的时候,石壁“豁啦”一声巨响,裂开了一条缝隙,接着,一段耀眼夺目的“金扁担”头露了出来。众人顿时欢呼起来。就在“金扁担”垂手可得之际,白面书生得财心切,竞忘掉读最后两个字,便急着伸手去抓那段“金扁担”。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啪”地一声响,“金扁担”缩了回去,书生只扳下了一颗扁担占(嵌在扁担头的竹钉,供歇肩时柱棒所用)。此后,任书生如何一气读光,“金扁担”再也没露过脸。书生只得怅然而归,众人也只得扫兴而散。

  徽州地区的这则民间故事意在劝诫众生莫要见利忘义、贪图身外之物

  徽州民间故事:徽州墨神

  乾隆年间,徽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徽墨作坊有一百多家,后来只剩下两家老字号,一家是古家,老板叫古雨亭,另一家是月家,老板叫月华堂。

  古雨亭有祖传的制墨秘方,烧制出来的“开文松烟”比月华堂的墨略胜一筹。没过多久,月家墨窑上的蓝烟渐渐熄灭了。月华堂觉得无脸见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家人悄然离开了徽州。

  那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古雨亭拉开院门,“扑通”一声,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门外跌进来。古雨亭吓了一跳,见少年还有鼻息,赶紧叫人救治,原来,少年是个孤儿,父母几年前相继去世,这些年四处流浪,昨天夜里,他看见有扇大黑门,估计是个大户人家,就靠在这里……后来,这个孤儿成了古家墨窑的一名伙计,古雨亭给他取了个名字:石斛。

  石斛身手敏捷,心眼儿灵活,烧制徽墨,上山砍树,装窑烧窑出窑,搅墨打坯,他做起来有板有眼。闲下来时,他便和老板的女儿花椒一起到野外嬉戏,青山下,小河边,到处是他们的笑声。情窦初开的花椒很快爱上了石斛。古雨亭夫妇也觉得这两个孩子是天生的一对。

  春暖花开时节,古家为花椒和石斛完了婚。古雨亭把石斛叫到跟前,将一张写满字的宣纸交给他,说:“孩子,我没有儿子,从今往后我们古家开文松烟墨的绝技就指望你传给后人了。”

  石斛双手捧着那张发黄的宣纸,跪在古雨亭面前:“岳父大人放心,常言道女婿半个儿,我无父无母,我这条命是您老人家给的,连名字也是您取的,从今往后,我就叫古石斛。”

  石斛的一番话说得古雨亭心里热乎乎的,一边的古夫人眼睛也湿润了。可是,第二天早晨,花椒还沉浸在美梦中,石斛却带着那张秘方不辞而别。

  接下来的事情是古雨亭万万没有想到的:在徽州消失多年的月华堂回来重操旧业,石斛竟然是月华堂的儿子,他的本名叫月有光。古雨亭这才知道自己钻进了月华堂父子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

  月华堂凭着儿子的苦肉计,得到了古雨亭的秘方,重出江湖,烧的墨竟堂而皇之地用起古家祖传的“开文松烟”的牌子。古雨亭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他写了状子到徽州府去告,没想到那徽州府台早被月华堂收买,官司不仅没有打赢,反而被判罚三千两白银、坐牢三年、一百年内不准烧制徽墨。

  古雨亭身陷大牢,他的朋友梅花石拿了一笔钱疏通官府,把他从牢里保出来。这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病故,女儿花椒靠刺绣为生。父女相见,抱头痛哭。想到祖传绝技到了自己这辈拱手送人,他悲愤交加,以致双目失明。

  虽然不能烧墨了,好在古雨亭还有一手绝活:鉴画。他能从墨的气味准确判断出画的年代、真伪。市场上交易的名画,只要他鉴定是真的,那就绝对假不了,凭着这手绝活,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

  这年春天,乾隆南巡,来到苏州。苏州知府月有光知道乾隆喜欢字画,早就准备了一幅唐伯虎的《梅花傲雪图》,伺机献给皇上。

  月有光是如何当上苏州知府的呢?当年,月家和古家打过徽墨官司后,古家惨败,月家很快发迹。月华堂用一大笔钱,为儿子月有光买了一个七品县令:在青山做了知县,然后又疏通关节,当上了苏州知府。

  乾隆拿着月有光敬献的《梅花傲雪图》,禁不住啧啧赞叹:“好画,好画啊!”他对身边的大臣说,“传朕的话,请梅先生过来,和我一起赏画。”

  乾隆说的这个梅先生,就是梅花石。梅花石每次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却又不肯做官,不凡的人品和锦绣文章得到乾隆的赞赏,于是被召进宫中,专门陪乾隆吟诗作赋、赏画下棋。梅花石听说月有光献给乾隆一幅唐伯虎的画,围着画转了一圈,犀利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梅花傲雪图》,他说:“皇上,恕我直言,这幅画是赝品。”

  “什么?你说这幅画是假的?”乾隆一惊,叫来月有光询问究竟,月有光大呼冤枉。

  对于这幅画,两人一个说假一个说真,乾隆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判断。

  梅花石说:“启禀皇上,我的老家徽州有个奇人,能闻墨鉴画,从没出过差错,皇上何不传他来鉴赏此画,再作定夺?”

  乾隆问:“月有光,你和梅先生都是徽州人,想必也听说过这个徽州墨神吧?”

  月有光浑身一激灵,让古雨亭来鉴定这幅画的真假,还有他的好果子吃吗?古雨亭知道这画是他送给皇上的,就算是真的,也会说成是假的。他说:“皇上,古雨亭是有点儿雕虫小技,可也不像人们传的那么玄乎。”

  “高人也罢,雕虫小技也罢,叫来让朕看一看不就知道了?”乾隆笑了笑,传旨古雨亭前来苏州见驾。

  古雨亭接旨后,不敢怠慢,在花椒的陪同下,日夜兼程赶到苏州,被带到乾隆下榻的一座豪华画舫上。乾隆想看看这个徽州墨神是不是有真本事,准备了好多画,还传来了许多文武大臣,梅花石和月有光也在其中。乾隆问:“古雨亭,听说你能用鼻子闻出画的真假,是吗?”乾隆的话音刚落,梅花石拿着一张古画来到古雨亭跟前:“古先生,这次,你可得闻仔细啊!”

  古雨亭一听,是梅花石的声音,双眉一皱。梅花石当年曾有恩于他,没想到如今在这里相遇。他来不及多想,将那幅画仔细闻了一遍,对乾隆说:“启禀皇上,这是一幅模仿宋朝张择端的《暮春图》赝品,从用墨上可以看出,这幅不足两尺的小卷是分三次完成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幅赝品应该出自皇上御笔。”

  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乾隆哈哈大笑起来:“古先生虽然双目失明,却是明察秋毫,朕的这幅赝品连京城画师柳三怪也没能看出来,先生是如何闻出来的?”

  古雨亭说:“其实很简单,张择端用的是宋朝的墨,皇上用的是当今的墨,一闻便知。每个人的画用墨厚薄粗细均是不一样的,皇上用墨狂放恣肆,不拘小节,如清风拂柳,潇洒自如,我自然知晓。”

  梅花石又换了一幅画,古雨亭闻了闻说:“这幅画上半部是明朝皖南山水画家陈麻子的《李白醉酒图》,可惜只剩一半。下半部是另一个画家补上去的。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知道她是个女人,而且有了身孕。”

  乾隆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宫廷画谱》上记载的和古雨亭说的一模一样,续画的是前朝一位宫女。

  乾隆问:“你再看看这幅《梅花傲雪图》是真迹还是赝品?”

  梅花石把那幅画展开在古雨亭面前,意味深长地说:“古先生,这是月有光月大人呈给皇上的一幅画,你可要闻准了。”

  古雨亭心里一惊,坐在一边的月有光脑袋“嗡”地一炸,险些从椅子上跌下来。他暗自叫苦:梅花石啊梅花石,你当着古雨亭的面说这话,不是要我的命吗?古雨亭知道这画是我送给皇上的,就算是真迹,他也会说是赝品啊!

  古雨亭在那幅画上仔细地闻着,好半天,他抬起头对乾隆说:“皇上,这是当年唐伯虎的真迹。”

  “古雨亭,你可别看走了眼!”梅花石边小声嘀咕边想,这个古雨亭到底是怎么回事?月有光父子害得他这么惨,如今复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他说一声“赝品”,月有光就是“欺君之罪”,轻则下狱,重则杀头。

  月有光悬到喉咙眼里的心一下子松弛下来,他的眼睛湿润了。

  古雨亭闻墨鉴画,屡试不爽,乾隆连声赞叹。

  第二天,梅花石送他父女俩上路,遗憾地说:“雨亭兄,昨天辨画,正是你报仇雪恨的大好机会,我多次旁敲侧击提示你,你却为何说了真话?”

  “冤冤相报何时了?我说那幅画是真迹,不是因为当着皇上的面不敢撒谎,而是恪守职业操守。我当然知道,只要我说一个不字,月有光可能会遭灭顶之灾,我也就能报仇雪耻了。可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话,我不能说。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可心里却明白。”

  古雨亭以德报怨的义举感动了月有光父子,月有光辞了苏州知府,回到徽州,月华堂带着儿子跪在古雨亭的门前谢罪。后来,两家重归于好,共同经营徽墨,把各自的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畅销至今的徽墨品牌——胡开文。

  徽州民间故事:五老上天都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与仙的区别就在于寿数。凡活到九十开外未满百岁的人统统叫做“半仙”。半仙们只要上了天都,跨进灵霄,朝拜那玉皇大帝,经过御封钦点便可位列仙班,获无量寿福。有一天,从东南西北中来了赵钱孙李周五位朝天讨封的半仙。他们过半山寺,越龙蟠坡,如履平川,毫不费力。他们一看天都在望,仙位唾手可得,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个个又都是做联句诗的高手,不禁相互唱和起来:赵半仙首先开口道:”夏不衣绸缎,冬不着皮裘”;钱半仙续上一句:“荤腥我无缘,终年食甘蔬”。孙半他接着说:“不慕广华厦,栖居陋室久”;李半仙则说:“饭后百步走,劳役自动手”;周半仙笑着说道:“心胸坦荡荡,无愁又无优.”这五位半仙老翁,就“衣、食、住、行、思”五个方面,吟成一首“长寿诀”,可万万没想到这是“泄漏天机”,违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立即施展淫威,一面切断这五位率仙上天都的去路,一面又将他们点化成一组寸步难行的石头,这就是、“五老上天都”巧石的来历.但民心不可违,这“长寿诀”仍不胫而走,世代流传,直到后来编写《百家姓》的人,仍尊此五老为华夏百家姓氏之首。五老也更爱民助民,即使已变成石头,还施了法术变成一只伸颈昂首的“金鸡”,留给世人以“天门可以叫开,寿福可以追求”的启示。

  注:步移景换,从龙幡坡上回头看老人峰,“金鸡”已不见,却见五石如五位老翁,携手持杖,摩肩接踵,向天都峰顶攀登,形象逼真生动,被称为“五老上天都”。前面一石为五老之首,作前导状,亦称“老人峰”。后面几百虽各具形态,有的甚至有退缩之状,但在第一位老人一往无前精神的鼓舞下,他们还是克服了畏难情绪,继续向上攀登。

猜你感兴趣

1.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

2.黄山的神话故事

3.有趣的儿童故事大全

4.短篇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5.关于黄山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