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那你知道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阿诗玛的传说

  相传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赶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以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得救了,兄妹俩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要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俩人都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一经走散,便谁也再找不到谁。直对洪水渐渐退去,阿诗玛和阿黑又才碰到一起。但俩人都已迷失了方向,又加浑身冻得直哆嗦,他们犯愁了。这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为。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我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讲完就落在阿诗玛的包头上,阿诗玛用手把它赶起后,就同阿黑哥尾站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白猪找不到。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他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也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上。天长日久,被雨水不断冲刷,才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了。阿诗玛石像旁的那塘水,也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积下的。

  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金殿传说

  1. 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崇信道教,一日梦见仙人吕洞宾约翌日在鸣凤山麓相会。第二天,陈用宾很早便在山麓等候。只见一个放羊老头,用绳子牵着羊,在山边用一口沙锅偎芋,另一口锅作锅盖,待他走近一看,老头忽然不见了,带绳的羊也没有了。陈用宾恍然大悟:两“口”锅垒在一起就是“吕”字,带绳的羊意味着是“纯阳”,是吕洞宾的道号,这个老头就是吕洞宾。吕真人指示他鸣风山是洞天福地啊!所以在遇吕洞宾处,跨羊清河上,陈用宾修了“迎仙桥”,并在山上建了金殿。

  2. 陈用宾年青时很穷,到处流浪,他信奉道教,对那些云游四方,来去无踪,变化莫测,长生不老的仙人羡慕不已。他听说鸣凤山上有座道观,是块风水宝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住在那儿,于是他每天除了到道观求神拜仙之外,都呆在山洞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修道,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见到吕洞宾。几年过去,连吕洞宾的影子都还没见到,他变得有点不耐烦,动不动就想发脾气。道观的道长见他这番情形就提醒他说:“火气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认不出来。”他听了道长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回到山洞,在洞门口两边写下了几个大字:“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在洞门口遇到一位老头。只见那老头大约八九十岁的模样,可长得鹤发童颜,身体硬朗。这么大年纪还一个人来到这深山老林,看他那具有仙风道骨的模样,莫非他是仙人?陈用宾盛情邀请老头到他的山洞里休息休息。

  到了洞里,陈用宾拿出他存放了多年一直舍不得喝的老陈酒,用精心收藏的传家宝玉龙酒杯斟上一杯,恭恭敬敬地递到老人手中。只听“当”的一声,老头不小心失手将杯子掉在地上,玉龙酒杯摔碎了。陈用宾一下子气坏了,愤怒地冲着老头叫到:“这是我的传家宝,你要赔我!”老头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连赔不是,并说到:“我会赔你的,我要加倍赔偿你,请跟我来。”

  陈用宾以为老人要去买个玉龙酒杯还他,便跟着来到洞口,突然老人化为一道清烟消失了。陈用宾这才意识到这位老头是仙人。待他回头一看,只见洞门口上的对联变成了:“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见了吕洞宾,心头火又生。”

  陈用宾看后真悔恨交加。他回到洞里把所有的酒喝得一干二净。他喝得酪叮大醉,倒头就昏睡着了。朦胧之中,他梦见自己升官发财当上了云南的巡抚。酒醒之后,他受到梦境的激励,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用功读书。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状元及第后做了云南的巡抚。为了纪念在鸣凤山上和吕洞宾的奇遇,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

  关于云南的民间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

  在有关昆明地名的掌故中,“一怒为红颜,铜铸金殿,圆圆曾居,莲花池畔”,涉及地名莲花池、金殿及陈圆圆和吴三桂的故事。

  一怒为红颜,来自“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初诗人吴伟业(梅村)《圆圆曲》长诗中的名句。其意是讽喻吴三桂为陈圆圆,一怒之下,转而投清。数学家熊庆来也写道:“舞衫歌扇已成尘,留得圆圆曲调新。一怒冲冠褒贬在,梅村史笔秉千春。”熊氏认为,孔子春秋之笔“一言之褒,荣如华衮;一言之贬,严如斧钺”。岳飞“怒发冲冠”为国家则属褒,吴三桂“冲冠一怒”应属贬。

  陈圆圆,又名陈沅,字畹芬。本姓邢,出生不久,其母去世,由姨母领养,遂从姨父改姓陈。长为苏州歌妓,“色艺擅一时”。明思宗朱由检的岳丈、田妃之父田宏遇赴苏州,载归京畿。吴三桂出任山海关守将前,于田府识圆圆,接回家中。因其镇守山海关期间,李闯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吴三桂原准备投闯,后闻闯王部将刘宗敏强占了留在京畿家中的陈圆圆,顿时大怒,发上冲冠,转投多尔衮,引清兵入关。他在“专征箫鼓向秦川”的途中,重逢陈圆圆。吴三桂经陕、蜀入滇,封平西王,于五华山建宫殿,填菜海子之半(今翠湖西畔)置平西王府,在商山之麓、莲花池一带特为陈圆圆建安阜园以居。

  莲花池,在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云南民族学院所在之山)下,池侧有水口,水满时流入盘龙江。据明代《云南府志》载,商山之麓“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以去风疾”。历史上池周林木参天,环境清幽,“五月仲夏,芙蓉争艳,一池丹霞。”池畔曾有陈圆圆石刻像。

  至于陈氏所终,众说纷纭,一说“清兵平云南,圆圆投莲花池死,即葬池旁寺中”。

  《昆明风物志·陈圆圆与吴三桂》中,对陈圆圆的结局作了如下安排: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天,传来了吴三桂兵败并病死在湖广道衡阳的消息。当智莹把知道的情况告诉陈圆圆后,她若有所思地说:“三十多年的冤孽债算是了结了。经过这些年,我了解到他只不过是一个表面逞强,心地险诈,患得患失,反复无常的小人;在我的心目中,吴三桂早就死了!”又过了几年,在一个叶落箫瑟的深秋傍晚,陈圆圆正伴着青灯古佛,手持念珠,虔诚诵经拜忏时刻,突然传来了一阵紧急敲门声,智莹忙出去一看,原来是总督蔡毓荣亲自带领兵丁,前来查抄吴三桂的珍宝古玩。智莹立即转身告知陈圆圆,陈马上打发智莹从后门逃走,然后从容走到窗前,遥望着秋水长天,双手合十,安详地跳进池里。有人在池边曾下了“花落苏台晚照红,晓莺啼彻彩云空。沧桑一段风流话,凭吊湘波惜玉容”的诗句。

  周钟岳1933年所作《后圆圆曲序》则说:“圆圆之死,或云清兵入滇时沅(陈圆圆)已先卒……或云清兵平滇时,圆圆实从玉林禅师在宏觉寺祝发,法名寂静,号玉庵。及其葬也,或云在莲花池旁,或云在昙华寺侧。盖易代之际,讳莫如深,传闻异词,日久难定。”《辞海》亦说:“陈圆圆: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今昆明城区省博物馆西北面的瓦仓庄(原是南城外的一个自然村,旧名瓦村庄,因明代在此建有屯储军粮的仓库,而更名瓦仓庄。)曾有土主庙,明万历九年即公元1581年,李贽述职返乡,在昆期间,适值重修此庙,应邀为此庙撰写了《重修瓦仓庄土主庙记》,清初改建为“三圣庵”,据传陈圆圆曾在此出家为尼。

  金殿,在昆明城北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据寺内《碑记》说,最早的金殿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仿湖北武当山天柱峰金殿,冶铜为殿,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名“太和宫”。后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巡捕张凤翮和黔国公沐天波将其搬至鸡足山(今已无存)。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三桂重建。现金殿横梁上有铸字“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计用铜250吨,系全国铜殿之最大者。殿前柱上有联:“金殿凤凰鸣晓月;玉阶鹦鹉醉春风。”铜殿以砖城墙围护,名紫禁城。

  今金殿厢房中存放有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60公斤重的大刀和一把七星宝剑,壁间曾悬有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彩绘画卷,演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往事。

猜你感兴趣

1.云南民间传说故事

2.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3.云南民族民间故事

4.云南的传说故事

5.云南大理的民间故事

6.关于昆明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