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那你知道关于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国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县令设宴断案

  金朝时,元好问到镇平县担任县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卖地案。

  这天一大早,有人前来告状。

  元好问接过状纸一看,状纸上写道:现有本县金家庄村民金二状告本村秀才金诗书,金诗书虽饱读圣贤之书,但不行圣贤之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家道中落,沦为赖皮。其父生前曾将村东三亩三分地以五百两纹银卖给原告金二,但其父死后,金诗书耍赖死不认账。望大人明断是非,替小民金二做主。

  元好问看罢状纸问金二:"你说金诗书父亲生前把地卖给你,可有卖地契约?"

  金二连忙从怀里掏出卖地契约,交给元好问。

  元好问看了一遍,见契约上卖地因由、立约日期、方位面积、证人等一应俱全,急忙令衙役传来被告金诗书。

  金诗书还不知出了什么事,一到县衙大堂,对元好问轻施一礼,问:"不知大人唤生员到此有何见教?"

  元好问说出金二状告他的事由。

  金诗书就斯斯文文地辩解:"非也,非也,子虚乌有,子虚乌有!夫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此等下作小人之语,岂可信乎?"

  元好问看着金诗书酸溜溜的作派,心中暗笑,下令金二的几位证人到堂。在堂上,证人们都说金二状纸上说的是实情,咬定是金诗书想赖账,甚至还嘲笑金诗书,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块地在哪儿!

  元好问眉头一皱,问金诗书:"你家的这块地究竟在哪儿?"

  金诗书眼珠子翻了半天,才犹豫地说在村南。

  他的话引来哄堂大笑:众乡邻全都知道,状纸上也写得明明白白,那三亩三分地在村东,金诗书却把自家的地说成了在村南,说明这小子确实是在信口胡说!

  元好问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竟敢在大堂上糊弄本官!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说?"

  元好问的惊堂木一响,吓跑了金诗书的"之乎者也".他连忙"扑通"跪下,大呼冤枉,并结结巴巴地说出事情的始末。

  金诗书从小闭门读书,中了秀才之后,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不下地干活,全靠老父亲下地耕作养活。金诗书还说,他听父亲说起过,邻居金二看中了他们家的三亩三分地,但老父亲一直到死都不曾变卖祖宗留下的田产。如今这份契约一定是假的。

  原告人证物证俱在,被告则大呼冤枉,至此,这宗卖地案成了棘手的"闷葫芦案".元好问眉头紧皱,他寻思自己既名"好问",何不问上几问?于是他命人把金诗书等人暂且带下,单单留下原告金二。

  元好问客气地请金二坐下,和颜悦色地与金二拉家常。金二见新来的县太爷没有一点官架子,预感自己不但能赢得土地,而且会赢得特有面子。

  元好问与金二说东道西,净问些不相干的事儿。突然,他状似随意地问金二:"按照当地规矩,交割地契那天你家一定吃过酒席吧?"

  金二点头,说置田买地是大事,置办酒席天经地义。

  元好问又问证人是否全部都请到了。

  金二说:"一个都不少。"元好问听了直夸金二办事有条有理,绝不是胡搅蛮缠、惹是生非之辈。

  接着,元好问又让证人一个一个进来单独问话。他态度和蔼、笑容可掬,都问些鸡毛蒜皮、不痛不痒的事儿。不过所有回答,都让师爷一一记录在案。

  元好问问完话,重新升堂断案。众人突然看到,在县衙大堂正中间端端正正地摆了一张八仙桌,周围放了几把椅子。大家都在心里犯嘀咕:莫非县太爷今天要在大堂上请客?请谁呢?

  这时,元好问微微一笑,开口说话了:"本案断到这一步,已经接近尾声,真相即将水落石出。本官今天兴致很高,特地在大堂上专设一席,款待原告、证人,大家辛苦了!"

  元好问说到这里,大堂上一阵骚动,金二一帮人欢天喜地,互相道贺;而金诗书则大呼冤枉。

  正在这时,只听一声惊堂木响,人们静了下来。只见元好问霎时变了脸色,厉声对金二一帮人说道:"卖地契约上的日期,离今日不远。原告、证人对那天酒席上的事想必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就请诸位按照刚才自己说的座位入席,师爷已经记录在案,谁坐错席位,本官定公事公办,严惩不贷!"

  这时大堂内外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好戏开始了。只见大堂上金二一干人在那里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下了决心,却又出现了几个人抢一个座位的混乱场面。

  元好问不动声色地向金二问道:"金二啊,那天你就是这样待客的?"

  大堂内外响起了一片哄笑声。

  金二头上早已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子,他一看纸包不住火,连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大堂上,大呼:"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啊!"接着便招认了自己与同伙的罪行。

  原来,金二早就对金诗书家的三亩三分地垂涎三尺,千方百计地想骗过来。前些日子,他见金诗书老父亲一命归西,金诗书又昏昏然不理正事,就与一群酒肉朋友合谋,伪造了一份卖地契约。金二本想趁着新县令刚刚到任,来个浑水摸鱼,谁知道元好问不露声色,设席问案,三问两问就使他露出了马脚。

  元好问秉公依法惩办了金二一伙,也为金诗书主持了公道,现场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金诗书再三谢过了元好问后,仍迟迟不肯离开大堂。他站在大堂磨磨蹭蹭想了半天,才对元好问说:"大人断案,如日月经天,明镜高悬,使生员自愧弗如,感触良多!思虑再三,赠大人一联,望大人不吝赐教。"接着,他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元好问有学问贵哉敏学好问。"

  元好问一笑,不假思索地对出了下联:"金诗书喜读书惜乎饱读诗书!"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桃花鱼的来由

  在湖北宜昌西坝的最下端,原有一座庙,名水府庙,那里便叫庙咀。现在的三江,以前人们叫它小河。在庙咀旁的小河出口处,盛产一种铜钱大小的生物,它游动时在水中一闪一闪,因在三月桃花盛开时才出现,又形似桃花,因此,人们就叫它桃花鱼。可是过了三月,桃花凋谢以后,就不见它的芳迹了。为什么呢?这还得从西坝的地理环境变化说起:

  西坝分上下两端,下端叫西坝,上端就是造船以上地方叫黄草坝,西坝外侧的江中有一小岛,叫葛洲坝。涨水季节,江水从城区与西坝间穿流而过,就形成了一条小河;枯水季节,水位下落,小河干涸,人们可徒步而过。自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以后,西坝的地理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葛洲坝已成大坝的坝址,黄草坝已建成了葛洲坝电厂,原来的小河,现在是通航的三江。几经沧桑,桃花鱼没有了生存环境,现今每逢三月艳阳之时,故而就不见它的倩影了。

  提起桃花鱼的来由,不得不引出一段叫人嫉羡更叫人揪心的故事来:

  据传,早在明朝年间,张三丰张真人云游到宜昌与长阳的交界处,忽乌云滚滚,飞砂走石,一股强劲的龙卷风拔地而起,许多小树、生灵都被卷到空中,搅得天将倾斜,张真人云游到此,用拂尘一指,一根擎天大柱挡住了龙卷风的去路,在风息云散之后,这根擎天大柱成了一座大山,于是人们便叫它擎天山。为念及张真人好生之德,当地的豪绅们在擎天山顶盖了一座道观,因有一道人叫无尘主持修建道观,于是这座道观便叫无尘观。

  无尘道人生得鹤发童颜,白色眉毛长约寸许,一缕白须撒满胸膛,一派仙风道骨之相。豪绅们还在当地找了一人专为无尘道长烧火做饭。关于他的来历,人们七说不一,有人说是四川峨嵋山来的,有人说是武当张真人的徒弟。人们有叫他无尘道人的,有叫他无尘道长的,有叫他无尘真人的。叫什么他都不在乎,欣然答应。人们再也不去考查他的身份。其实他是一位道行很高的仙人。

  擎天山上满是苍松翠柏,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由于气候温暖而湿润,各种植物长得枝繁叶茂,山上有四季不败之花,八节常绿之草,待到寅卯红日东升之时,山上云雾缭绕且只露出山顶,真是一派仙境!

  在擎天山脚下,有一农户,丈夫叫鄂善,妻子叫李卿,有一子名蛮牛。这小子虽只有两岁,却生得虎头虎脑十分惹人喜爱。一家三口,男耕女织,生活倒也和和美美。有一年,擎天山一带瘟疫流行,蛮牛父母被瘟疫夺去了生命,他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无尘道长见年仅6岁的蛮牛十分可怜,但身坯子很好,是学武的好料子,便把他带回观内,教他习文练武。他聪明伶俐,八年以后小蛮牛成了个壮实的小伙子,不单武艺超群,且识字习文也十分了得。他在习文练武之余,就在擎天山上漫山遍野地跑或攀爬悬崖大树,因而练就了一身轻若猱猿的轻功。虎豹豺狼也都成了他的好朋友。每每雨天过后,他就上山捡蘑菇,有灰白色的松树菌、鲜红色的栗树菌还有金黄色的鸡蛋菌,五颜六色,斑斓纷陈。捡得多了除留一部分师徒三人吃外,余下的便拿到城里去卖,所得的几十文钱除买些米油盐外,还买些豆腐,豆干之类的豆制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四年。在三月初三这天,蛮牛挑着蘑菇进入城内,觉得身上十分闷燥,便到庙咀旁的小河擦澡,将一担蘑菇放在岸上。澡刚擦完,忽见一条渔船驶来,靠在离他三尺许的岸边。船头上坐着一个二八渔姑,只见她青丝如缎,眉青目秀,樱桃小嘴,糯米银牙。他见船靠岸,只得后退数步,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几乎摔了个趔趄。渔姑见状忙起身一个箭步跳上了岸,扶正蛮牛,极为抱歉地说:"惊扰公子了!"她深深一个万福,又微微一笑,双颊边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万分妩媚可爱。当时,只窘的他连说:"我、我……"我不出来了,最后才说出:"我没什么。"须知,蛮牛除他妈妈以外,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女人,今天这个女人将他亲手扶起,还深深一个万福,又还浅浅一笑,且又是一个比天仙还美几分的女人,这怎不叫他窘迫十分呢?!

  渔姑见旁有一担菌子,便对蛮牛说:"我用活鱼换你的菌子如何?"他忙答到:"好、好、好!"说罢便捧了几捧最好的松树菌和鸡蛋菌放在船头上,渔姑忙说:"够了,够了!"渔姑从舱里挑了一条四、五斤重的金色鲤鱼给他,他刚接过手,见鲤鱼双眼似乎在流泪,心中十分不忍,便轻轻将鲤鱼放入水中说:"你去吧!"鲤鱼游了丈许远,回过头来,点了点头,潜入水中。渔姑见此情景,心中暗自思忖:"好一个心地善良、憨厚、纯正的小伙子!"盛夏来临,日头高照,天上没一丝云彩,还未到午时,大地已被烤得象冒了烟似的,一阵阵熏风,吹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为了早点返回观内,蛮牛在寅牌时分,已挑着一担干柴走在进城的路上了。

  虽一担柴重一百多斤,他仍健步如飞。仅一个时辰已进入城内,在卖完柴又买了米油盐后还买了五斤猪肉,在街上又遛了一会,才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用草帽煽着,似觉凉爽了许多。他走到一棵树下,听到一阵低微呻吟声,他寻声定睛一看,见一位老婆婆躺卧在树下的草丛里,蛮牛连忙将她扶坐起,右臂挽着她的肩背。只见老婆婆年约六旬,骨瘦如柴,头发蓬松,有些还结成一团一团的;脸色蜡黄,双眼紧闭,小口微张,气息甚弱;一身粗布衣服已破烂不堪,也分不清是白是黑;浑身散发出阵阵恶臭。蛮牛顾不了许多,将她扶正坐稳。

  只见他双目微闭,缓缓伸出双掌,贴在老婆婆背上,顿时,蛮牛头冒白气,约过了一炷香工夫,婆婆脸有红晕,眼也睁开了,呼吸也平和了许多。见他为自己运气治病,心中十分感激,只说了句:"孩子,谢谢你了!"此时早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也陪着流泪说:"婆婆,你家在哪里,我送您回家。""我哪有家呀!家乡遭了旱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我只得离乡逃生了……"蛮牛听罢,两眼饱含晶莹的泪水,面对着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婆婆,他决定背她回家。于是背起了老婆婆,稳步向擎天山脚他家走去。他父母在世时住的一间茅屋,还较宽敞,前面是厅堂,中间是住屋,后面是厨房,因长期未住人,桌上灰尘很厚,经他一番打扫、洗刷,室内显得干净多了。"婆婆,您就住在这里,柴米油盐什么都不用愁。"婆婆感动得只是用袖子擦着涌出的泪水。

  蛮牛为她换好衣服,做好了饭,立即上山向师傅禀告救助婆婆的经过。无尘道长听罢说:"无量福,善哉,善哉!孩子,你做得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功德无量!""今后我伺候您老人家就要少些了。""你去吧,一切我会自己料理的。"从此以后,他每天为婆婆做饭、洗衣。为了让婆婆尽快好起来,还上山打黄羊,抓野兔给婆婆补身子。仅两个月的工夫,婆婆已面色红润,身子骨硬朗起来。每天清晨他上山随师练武,下午在家习文不辍。到九月黄花遍地之时,他又打了一只黄羊兴冲冲地扛回家,见婆婆不在,便四处寻找,仍不见人影,后见在壶下压有一张纸条:"牛儿,我谢谢你救助了我,两三个月来,你待我象亲生婆婆一样,现在我已完全恢复了,家乡还有我的亲人,我很挂记他们。我走了,今后你会有好报的!"蛮牛看着纸条,泪如泉涌,怅然若失。他担心婆婆今后的命运,无尘道长得知老婆婆不辞而别后劝慰道:"这是缘份,有缘今后还会相聚。她不是说,今后你会有好报的!"几日后,蛮牛又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每天不是习文就是练武,闲暇就去爬山,特别去爬十分陡峭的山岩,因而他的轻功又增进了许多。

  一晃已到九月末,气候比较凉爽许多,一天午后申牌时分,他爬山意正浓之时,忽听得前面林中虎啸不断,且夹有女子的惊叫声。他那敢怠慢,急向林中奔去,只见一女子坐在树丫之上,双手紧抱着树枝,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围着树转,时而用两前爪刨地,时而想爬树,时而纵跳欲抓那女子,但都不得逞,急得猛虎啸叫不断。他两三步窜到虎前,高声喝道:"孽障,休得伤人,还不离去!"那白额大虫刹时虎威全无,俯着头,低垂着尾,悄然离去,倏忽不见。

  那女子见猛虎已去,便纵身落地,蛮牛以为那女不慎失手跌落,倏然上前双手扶住女子,当四目相对之时,羞得那女子满脸绯红,他也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是那个渔姑吗?!"忽然见到他日夜思念、令他难以忘怀之人时,叫他又惊又喜,不知所措,十分尴尬,狼狈至极。他嗫嚅了好久,才崩出了与心相违的话:"怎么会是你?"在双方稍微平静之后,渔姑才缓缓道:"我姓皇,因排行第九,都叫我九姑。前几日父亲去鱼市卖鱼,渔霸不让,双方发生争执,被渔霸殴伤卧床,为给父亲治伤,故而来此采些草药,谁知遇上老虎,险些送命,幸公子相救,九姑万分感激!"两人相伴而回,蛮牛在路上又觅得许多蘑菇。

  回到家中之时, 时已过午,他连忙生火做饭,好在婆婆离去之后,柴米油盐都没搬上山去,样样俱全,不到半个时辰,一桌农家噴香的饭菜摆在桌上。他给九姑和自己各盛了一碗白米饭道:"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算是为九姑压惊!"饭后,蛮牛略述了自己的不幸身世,九姑听到他父母被瘟疫夺去生命之际,面色戚然,泪光闪动;讲到无尘真人收他为徒,教他习文练武之时,面呈喜悦。两人相对而谈。这对年轻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不觉已到燃灯时分,蛮牛说:"九姑,你今晚就睡在这里,我回观中歇息,明早我送你回家。"九姑求之不得,欣然应允。

  第二天清晨,蛮牛挑了一担腌制的黄羊、野兔、干蘑菇及他平日采的七叶一枝花、三七、百年灵芝、千年首乌等,这都是治跌打损伤的灵丹妙药和健体强身的珍品。蛮牛送九姑回家,两人一路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事。高兴之际,蛮牛唱了一首山歌:"哥在这边唱,妹在那边听,边唱边听心相印;哥采一朵花,抛向妹身边,小妹插在头发上,看得哥哥狂又喜。"九姑也回唱了一首渔歌:"妹在溪头唱,哥在溪尾听,妹送一条鱼,给哥补身体。"对歌,完全表达了两人互爱之意。唱完两人会心地一笑,两颗年轻的心,紧贴一起了。

  愉快的时刻总是过得很快,转瞬间就到了九姑的船头,只听九姑一声"爹爹!"声若银铃;紧接着一声"乖乖!"略有嘶哑,却沁人肺腑。蛮牛挑着担跳上船头,稳稳站定,见一四、五十岁的壮年男子,睡在舱里,略欠身子,另有一中年妇女,他们惊异地望着他。九姑忙介绍说:"他就是今年三月我用鲤鱼换他蘑菇的公子,叫蛮牛。蛮牛放鱼的一幕清晰地浮现在他们眼前,当时就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个心地善良,诚恳宽厚的孩子!他连忙说:"请舱里坐,舱里坐!"蛮牛将担子放在船头上,入舱刚坐定说:"大叔,让我查看查看你的伤势!"蛮牛见他两胁及背部有几块淤血瘢块,忙将其扶正坐好,运气为他疗伤毕,从身上取出小瓷瓶,交给九姑说:"每天早晚用温酒服一粒,三日便可痊愈。"九姑在接药时深情地看了蛮牛一眼:"谢谢牛哥!"他听了,心中一颤,心甜似蜜,也顺口答道:"举手之劳,九妹不用谢!"九姑的父母,看在眼里,听进耳里,喜在心里。吃过午饭,九姑的父母又问了蛮牛许多家事,当得知他父母双亡时,轻轻叹道:"可怜的孩子!"晚饭后,蛮牛欲回,九姑的父亲伤已好了五成,他俩站在船头对九姑说:"你送牛哥一程!"九姑巴不得这句"送牛哥一程。"忙笑着:"哎!"两人跳上岸,夜幕已浓,迎着习习秋风,叫人心旷神怡。两人手牵手走了一程又一程,难分难舍,走到一棵大树下,树盖甚大,两人双手相握而立,九姑似有轻轻啜泣之声,他顺势将九姑拥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肩背:"九妹,别伤心了,来日方长呢!快笑一笑!"九姑嫣然一笑,如雨后梨花,艳丽动人。他情不自禁地将咀印在九姑的樱桃小口上了,如胶似漆,久久黏在一起。良久良久,九姑才舒了口气:"牛哥,我都快憋死了……"蛮牛回到观中,魂不守舍,一个人坐在菩团上,似打坐练功,却又不象。无尘真人看得真真切切,对他说:"牛儿,打坐时要意守丹田,要眼关鼻,鼻关口,口关心,不要心猿意马。你与九姑有缘,自会相聚。不日九姑便会自来!"蛮牛十分诧异,师傅怎知我与九妹之事,欲问个明白,只见师傅微笑闭目打坐,不便再去询问。

  五日后的一个上午,蛮牛打了一套拳,又练了一会剑术,正欲歇息喝茶,便见一身着兰印花布上衣的少女,挑着两条大鱼,一条是鲭鱼,一条是鲶鱼,姗姗进门而来,他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紧拉着九姑:"九妹,真是想死我了!"九姑羞怯地瞟了他一眼说:"爹爹命我挑两条大鱼来孝敬无尘道长。"说罢便双膝跪下,低头便拜,无尘道长忙扶起九姑说:"九公…"无尘刚开口"主"字还未吐出,她拦住说:"道长休言,时机未到,天机不可泄露。"蛮牛一头雾水,不知他们说些什么,惊讶十分。无尘说:"牛儿,你将鱼拿到厨房去,吩咐火工做饭,我与九姑叙谈叙谈。"说完他将九姑领至练功房,紧闭房门,打个稽首道:"不知九公主驾到,贫道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九公主万福道:"不瞒道长说,我私出天宫,违反了天条,是我咎由自取,但我无怨无悔,我与牛哥之事万望道长玉成!"无尘吟哦良久方说:"玉帝知道咋办?""我自会领罪,与道长无干,另请道长务必不要泄露天机!"无尘打着稽首呼号:"无量福,善哉,善哉!九公主尘缘未了,我当尽力成全!"一个简朴的婚礼在小茅屋里举行,女方的父母是九公主请来的当地土地菩萨,男方家长,自然是无尘道长。婚礼过后,无尘道长在送别土地菩萨时说:"有劳二位菩萨了,只是我十分担心九公主今后的命运!" 土地菩萨道:"尘缘未了,这要看她造化了,难啦!"他们结合后,蛮牛简直是跌到蜜罐里了,要多甜有多甜。蜜月之乐,其乐无穷,真有所谓乐不思蜀的意味了。经九妹多次提醒:"牛哥,你不要误了习文练武。大丈夫,为人一世,要有所作为!"他听了十分感动,此后,习文练武更加勤勉,姑且不表。单表这对新人的蜜月生活。天将五更,九妹便将热热的洗脸水端到床前,帮他洗漱,穿衣完毕,便吃早餐,后又送他上山,小两口才依依而别;天未正午,九妹早把可口的饭菜做好摆上了桌,等着蛮牛回来,举案齐眉,其乐融融。一天午后,申牌时分,天气有些闷热,蛮牛说:"九妹,我们何不去山涧小溪去玩玩。"九妹十分高兴,夫妻手挽手来到小溪旁,只见两山高约千仞而峙,形成一条深深的峡谷,小溪从峡谷中潺潺流出,出得谷来便入丘陵,在山谷出口处,因水缓而形成一个深潭,潭深数丈,潭边怪石嶙峋,怪石旁有一丈长许的青石,平整而光滑。脱衣完毕,蛮牛手牵九妹步入深潭,九妹松开蛮牛,纵身一跃象一条白色鳗鱼潜入水中,他四处张望,见九妹已潜至青石旁,他急不可耐地也潜入水中试图在水底抱住九妹,聪明的九妹身子一闪,待他露出水面时,九妹已坐在对岸沙滩上拍手大笑了,蛮牛不甘心她的逃离,象支离弦的箭,猛冲过去,于是两人便抱在一起,在沙滩上打滚,欢笑之声震荡山谷。玩累了,两小口便相依而卧,睡在米黄色的沙滩上。少倾,他又牵着娇妻双双游到青石边,九妹躺在青石上,蛮牛坐在她身边。只见九妹满头青丝撒在青石上,一双大而黑的眼睛朗如会说话的流星,传情的眼睛上两道秀眉横卧,眼下是高而端庄的鼻子,鼻下是一张樱桃小口,唇红齿白,嘴角旁有一对不深不浅象似盛满了蜜酒的酒窝;素色的短褂里衬着桃红色布兜,双乳微微耸起;一条大红短裤紧裹在圆圆的臀部上;一双修长的双腿平直地伸着…蛮牛一阵心魂荡漾,情不自禁地吻着酒涡,吻着殷红的嘴唇;双手轻轻抚摸着高耸的乳峰,九妹只是闭着双眼,轻声嘤嘤,享受着将自己洁白如脂的胴体展现在自己心爱的人眼前的娱悦。九妹陶醉了,蛮牛更加陶醉了,两小口完全忘却了人间还有烦恼!他们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欢乐,更充分享受着夫妻蜜月的欢乐!完全可以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转眼间过了四年,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九妹对蛮牛说:"牛哥,你明天进城,买些月饼回来,再上山采些核桃、板栗把师傅请来,我们愉愉快快过个中秋佳节。"第二天蛮牛将一张八仙桌摆在茅舍前,桌上放满了月饼、板栗、核桃,九妹还泡了一壶浓而香的清茶,只等无尘驾到,不一会无尘飘然而至,只见他身穿玄色道袍,足穿白袜云履,(这些是手巧心灵的九妹做的)手执拂尘,满面笑容。夫妻站起迎接,落座后,九妹满满斟了一杯清茶,捧到无尘面前,然后小两口双双跪下,九妹道:"道长将牛哥抚养成人,教他习文练武,又玉成我们的婚姻,真叫我们感恩不尽,您是我们再生父母!"说罢,夫妻低头便拜。无尘赶忙站起:"使不得,使不得!折煞贫道了!"扶起九姑坐定。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又值皓月当空之际,秋风徐徐,十分怡人。九姑沉思良久说道:"牛哥上无父母,只有您是他的亲人,今后还望道长多多关爱他。"说罢她面带戚色。无尘道:"理所当然,理所当然。"说罢瞟了一眼蛮牛,见他又是一头雾水,十分茫然的样子。蛮牛不解道:"九妹,你今天怎么啦,说出这番话来?"九妹只是轻轻叹息了一声没有作答。无尘深晓这番话的含意,也叹了一口气。三人闲聊了一会,无尘起身告辞。

  年终将尽,一天蛮牛又打了许多黄羊、野兔又换了许多猪肉,豆制品及米油盐等回来,急忙回屋告之九妹,进屋一看,空无一人,他以为九妹上山采摘野果去了,不以为然。暮色已临,仍不见九妹综影,此时蛮牛才慌了手脚,沿着山路大声呼喊九妹,那雄浑而又带着几分凄凉之声在山峰间回荡,久久不散……他失魂落魄地来到师傅座前,告之九妹失踪之事,无尘久久没有回答,只是叹息不已。蛮牛急了:"师傅,您怎么不回答我呢?"无尘又沉吟了一会才说:"牛儿,你知她是什么人吗?"无尘未让蛮牛回答,又紧接着说:"孩子,她是玉皇大帝第九位公主,因与你有一段尘缘未了,才私自出宫。与你成亲,犯了天条,已被金甲神圣、天兵天将押回天宫去了。为师也无能为力,我不能违反天规呀!你知道在婚前她试探、考查你三次吗?"蛮牛听了,痴痴呆呆地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哭,也不流泪。无尘看着,心如刀割,肺似油煎。只得说道:"可怜的孩子,你哭出声来吧!"只听得蛮牛哇的大哭起来,泪如泉涌,哭得天昏地暗。只怨玉皇大帝不念父女之情,棒打鸳鸯。拆散这对天作之和恩爱的情侣。天地间若有公道在,他该遭天谴!

  此后,蛮牛每到夜晚更深人静之时,就痴痴呆呆茫然地看着天空,希冀天门大开,看到他的九妹。然而无情的事实一个又一个向他袭来,他的希望又一个又一个地破灭!

  第二年三月三到了,痴情的蛮牛又来到他与九妹初恋的地方——庙咀的小河边,他双膝跪在岸边默默地祈求着上苍:"若能再让我见上九妹一面,死也瞑目!"忽天际仿佛有人在呼喊"牛哥",蛮牛心中一颤:"是我的九妹在呼唤我,是!是!"然而他遥望天空,什么也没看见。九妹在天空看见牛哥跪在地上,心如刀绞,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如滂沱大雨,沸沸扬扬落下,庙咀旁的小河里,泪水点击在河面上,形成一个个小而圆的圈,久久不散,刹时,就变了无数桃花鱼,在河面上一闪一闪。从此庙咀旁的小河里,每到三月初桃花盛开之时,便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桃花鱼。

  若干年以后,蛮牛看破红尘,已成为跳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道士,道号无思。

  又过了几年,无尘对无思道:"为师将去云游四海,这个道观就交给你了,你要好自为之!"无思静心潜修,数十年后,他已成为道行很高的一代宗师。

猜你感兴趣

1.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

2.中国民间故事精选3篇

3.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4.中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5.中国民间故事精品

6.中国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