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公主

燕青分享

  文成公主,唐朝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儿)。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那你知道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篇一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城长安请婚,公元641年唐王室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从此,唐、蕃间建立了亲密关系。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步辇图”

  当时吐蕃东边大唐是个许多人景仰的国家,在嫁文成公主以前,唐太宗将弘化公主嫁给了吐谷浑,将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于是不甘落后的吐蕃也派使者前去请婚。开始大唐不予理会。于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怒,带领大军先讨伐吐谷浑,继而攻入唐朝境内。

  松赞干布率兵来到松州西边扎帐,致书给唐皇帝说,“我们为请婚而来,唐若不将公主许配,我要将此地夷为平地。”吐蕃二十万大军,只是围城而不攻打,只为请婚。唐皇帝在了解情况后,终于松口允婚。

  如果说前面一部分还比较接近历史,那么后面就完全是民间故事了。记载在藏族正式史书里的这些内容,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是一则美丽的传说。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藏族人民赋予文成公主的故事以这种绚丽的形式,倒就很能说明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的以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为首的迎婚使团,带着黄金5000两和其他珍物数百件来到长安向唐朝求婚。

  当时到长安求婚的,除吐蕃外还有印度、波斯、冲·格萨尔、巴达霍尔等国的使臣。但是,文成公主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唐朝皇帝想出了一个比赛智慧的方法,谁智力超群,就把公主嫁给其国王。题目陆续出了出来。第一个题目是,百匹母马、百匹马驹,百只母鸡、百只小鸡,识别母子关系。限期三天。

  使者们都在为求得文成公主为自己国家的荣誉费尽脑汁,可是无一人成功。第二天噶尔大臣来识别了,他命随员将酒糟一撮一撮撒满了场地,而后放出了母鸡和小鸡,那些小鸡和母鸡咯咯叫着,边吃食边找自己的“母亲”或“孩子”,没过多久,十之八九都有目标了,突然,传出“翟就儿!翟就儿!”几声老鹰的鸣叫,那些母鸡像扯警报一般呱呱呱一阵狂叫,刺着毛,放下翅膀,转着圈,一时间那些小鸡都钻母鸡翅下,一时间,母鸡全都和自己的小鸡在一起。接着噶尔又吩咐将关小马和关母马的马厩打开,那些母马胀了一天奶,那些马驹饿了一天奶,一见着,沸水一般一阵混乱,紧接着一切安静下来,小马驹们专心致志地吮吸着母奶,一片详和气氛。围观的人齐声喝彩。

  过了几天,又一道题出来了:将百段上过圆线的断木,分出根梢。各国使臣无法区分,噶尔东赞将木头投入水中,根部质重,梢部质轻,很快分了出来,于是噶尔·东赞很快在各国使臣中出了名。第三个难题是要在一个很小的九曲宝珠中穿过一条丝带。这宝珠整个是九曲,中间曲里拐弯,无论用何种办法总是穿不过去。噶尔·东赞在一只蚂蚁腰上拴了根马尾,将蚂蚁放入九曲宝珠的孔中,黑色的蚂蚁拖着那根马尾慢慢往里爬行,爬过一曲又一曲,终于从孔的另一头出来了。

  接下来的难题是:百名求婚使者在一日之内要宰完一百只羊,喝完一百斤酒,吃完羊肉,揉好羊皮,要求场地干净,没有血污。别国的求婚使者们没有一个敢应试的。噶尔·东赞笑着应承下来。到了比试那天,唐廷的不少官员、各国的迎婚使者和长安城里的许多百姓争先恐后前来观看,杀羊对牧人来说是个简单不过的事,三下五除二,一百只羊收拾得干干净净 接着大家一面跳舞唱歌,一面揉皮子,一面轮番到锅里捞肉吃。到日头偏西,酒已喝尽,肉己吃完,一百张羊皮也已经揉好,而且场地上没有血污,干干净净。众人看到了吐蕃最优美的舞蹈,和吐蕃人欢快爽朗的性格。许多人还跟着他们一起跳,一起歌唱。

  连胜数关,剩下最后一道难题 要在穿着打扮完全一样的五百宫女中辨认出文成公主。使团内谁也没有见过文成公主,噶尔·东赞当下让大家通过一切关系分头去了解公主的长相、秉性、高矮、胖瘦。不过两日,这些东西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天,唐太宗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殿前亲自主试。衣着华丽,相貌仿佛的五百宫女,分两队依次从宫门走出,宛如五百天仙从空中飘然而来,轻盈、潇洒、俊美,让人看得眼花缘乱,噶尔·东赞域松用丝绸缠住手,举着一支雕翎箭,仔细地瞧着,当他数到第四十九名,仔细地看了看她耳根的痣,便用鞘卷住了“宫女”的衣领,径自将她引到皇帝面前。

  皇帝不得不承认吐蕃大臣的智慧。贞观十五年的春天,文成公主从长安启程,向拉萨进发。

  现供奉在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嫁妆”

  文成公主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日月山的故事”,“文成公主建造大昭寺”,公主牧羊,公主织布……,公主的故事一串一串的,如今的民歌里、藏戏里、故事里,文成公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明白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世世代代在藏族人们口头流传的故事的背后,是藏汉之间割不断理还乱的源远流长的亲情关系。

  如果说,文成公主还只是一块流传在民间的藏汉关系的口碑,那么唐蕃之间的“相好之义”还刻在了石碑上。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唐蕃会盟碑,也叫甥舅会盟碑。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篇二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

  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 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蜜蜂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5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

  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篇三

   史书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别恩典,显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风范。历史果真如此吗?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并借此与中原加强往来,从而获取政治、贸易等多方面的利益。此时的唐太宗压根儿瞧不起吐蕃这个蛮夷国家,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护的吐谷浑,大唐无力庇护自己的藩属,只好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但松赞干布仍不解气,4年后又挥师攻入大唐本土,扬言如果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强掳。

  唐太宗此时尚没有妥协之意,非但没有送出公主,反倒紧急从各地抽调军队,又征发东突厥和铁勒各部,集结大军前去救援,结果大败。此后,松赞干布一直不断袭扰唐朝边境,大唐军队屡战屡败。

  公元640年10月,松赞干布又遣使前往长安求亲,并以此为条件与大唐议和。唐太宗尽管心里对此次和亲非常抵触,但形势逼人,最终也不得不做出退让,将文成公主乖乖送出。

  松赞干布软硬兼施,最终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这不免令大唐的人们感到面上无光,于是史官们在竭力淡化这场和亲的“被迫性”的同时,还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和影响,试图营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众蛮夷皆景仰拜服的假象。这幕虚假历史被历代史官们心照不宣地沿用。

  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华都埋没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她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由此可见,大唐当初同意和亲,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只不过一些撰史者强撑面子,硬是把示弱说成示恩,编造出松赞干布数度请婚、大唐感其意诚赐婚的故事。可无论哪个说法如何言之凿凿,都无法改变真实的历史

  >>>下一页更多精彩“文成公主的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