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文化传说>

云南本地的传说故事

燕青分享

  云南是一个地域特色浓厚的,有着众多类型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大省。那你知道云南本地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云南本地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云南本地的传说故事:得月楼的来历传说

  古城黑龙潭的三层楼,名曰“得月楼”。但是此楼是何许人营造,又是何许人取楼名为“得月楼”呢?历时久远了,修楼的一代人早已不在人世了,因而这些营造楼台的事情也变成历史,也为人们所遗忘。

  “得月楼”营造于光绪年间,此楼的模型制造者是丽江大研镇人杨兆瑞先生,据传他在广东省某县供职县令,当他游览杭州西湖的时候,看见杭州西湖的亭台楼阁修盖得非常雅致,尤其一座三层的楼台楼座如鹤立,飞檐似凤凰展翅。杨老先生呆呆地看着,心里禁不住暗忖:故乡不是也有个活水长流的黑龙潭吗,仿杭州西湖的这座三层楼的模样,也在故乡的黑龙潭营造一座三层楼,如若碧玉似的黑龙潭不也嵌金镶银了?这样,杨兆瑞先生请了一位编制篾匠师傅,仿着杭州西湖的三层楼的模样,编制了一座竹楼。杨兆瑞先生很快把三层楼的模型带回到丽江,筹集款项,又请了一班九河乡的木匠师傅,仿着模型营造了黑龙潭的三层楼。

  三层楼落成了,丽江大研镇的许多文人墨客,齐聚黑龙潭庆贺三层楼的落成典礼,都说要给楼取一楼名,可是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有的捋着胡须思索着,有的抓挲着脑袋思量着。这时站在一旁的书院的杨道田老先生,轻咳了一声,说:“我想取名‘得月楼’,行不?”

  这时候,环围三层楼取楼名的人,听见杨老先生取的“得月楼”楼名,人人都高兴地抬起了头,眼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大家拍着手连赞好名字,很快把杨老先生围住了。杨道田先生不仅能吟请作赋,也善书画,大家一致求杨老先生书以楼名,他不负乡亲的期愿,也书下了“得月楼”三个苍劲的大字。

  说起杨道田先生,他是古城“瓦白人”(今新华街),他是古城书院的先生,和庚吉进士亦是他的学生,和庚吉中了进士以后,上司为表彰他的执教有方,赐授杨为进士功名,所以杨道田先生是赐进士。

  杨兆瑞营造了黑龙潭三层楼以后,由他领头集资营造了科贡桥、南门桥等,后来,杨兆瑞先生营造金沙江上的金安铁链桥(梓里铁链桥)时,突发急病,死在建桥工地上了。

  1961年冬,黑龙潭三层楼被烧(据传是一对情侣所为情死而焚)。得月楼烧毁以后,又到1964年的时候,丽江县政府拨款,重建得月楼,重建得月楼的掌墨大师傅为白沙乡的和福全大木匠,当时参加营造得月楼的木匠还有九河乡的木匠数人,还有金山乡的石匠寸师傅、赖师傅和赵师傅等人。得月楼竣工后,1964年县文化馆馆长周汝诚老先生,致函郭沫若先生书得月楼及地方领导集毛主席诗词句楹联,也退请郭老撰书得月楼长联,郭老欣然应允,撰书“龙潭倒景十三峰,墨玉为体,苍玉为神;玉水纵横半里许,飞龙在天,潜龙在地。”并书以毛主席诗词集句楹联和得月楼等字,从北京函寄回丽江县文化馆。此为重建得月楼的事情。

  云南本地的传说故事:洱海鱼鹰

  如果把苍山比作一位豪气干云的真汉子,那么缠绵于他脚下的洱海就是他至有的女子了。关于苍山和洱海,大理的白族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以前,南诏王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公主叫阿凤,阿凤和苍山上一个英俊但却贫穷的猎人阿龙彼此相爱,遭到了南诏王的极力阻挠,无奈之中,俩人逃到了苍山的玉局峰上,以苍山雪为证,以洱海月为媒,结为恩爱夫妻,过着贫穷但却快乐幸福的生活。相爱的人不知道前途还有许多坎坷在等着他们。秋去冬来,玉局峰飘起了漫天大雪,变成冰天雪国,让单薄的阿凤忍不住瑟瑟发冷,年轻的猫人怎忍让心爱的人儿受苦,于是偷偷溜到洱海之东的罗荃寺盗来罗荃法师的袈裟为阿凤卸寒,不幸被罗荃法师发觉,一路赶来,生生把猎人打入了海底,变成一只石螺,阿凤眼见爱人为自己丧命,不禁疼彻心肠,在悲伤怀念中很快死去,其精气不散,化为一团云,时时飘向洱海,吹散海水,凝望已变为石螺的丈夫。这就是传说中的望夫云。每当望夫云出现,苍山洱海就会狂风大作,海面惊涛翻涌,白浪滔天,这是阿凤和阿龙在相互悲啼呼唤。千年的相守相望,却永不能相聚,该是何等的悲哀啊。

  洱海以洱海月名列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其实洱海的云,也极具魅力。除了凄恻缠绵的望夫云,洱海还有出现在春夏之交的玉带云,以及白族人于阴历六月二十五日前后举行火把节时出现在天空中的火把云。玉带云是吉祥的云,春夏之交,雨后初晴的时候,苍山的半山腰总会出现一条乳白色带状的云,十分绚丽多彩,白族人有“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料”的传说,意思是一遇玉带云出现大理坝子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火把节的火把云,是一丛丛瑰丽奇艳的晚霞,燃烧在苍山西部的天空中,红云白雪,分外壮美,再加上地上白族人点燃的火把,一条条如火龙翻滚,斯情斯景,竟不知是地上的火把点燃了天上,不是天空的火把落在了地上。

  洱海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素以高原明珠着称。深蓝的湖面上,鸟飞鱼跃,轻舟荡漾,岸边繁花盛开,绿树长青,再加上蓝的天,白的云,纯朴厚重的民俗风民俗,整个一个桃源世界。在这一“桃源”里,千百年来,人们在海边播种收获,在海中捕鱼捞虾。当地人民捕鱼通常借助一种叫鸬鹚的鱼鹰。鱼鹰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水禽,通常,雄鱼鹰威武漂亮,身上的羽毛和黄色的喉囊分外醒目,相对说来,雌鱼鹰就没有雄鱼鹰看上去华丽光鲜,雌鱼鹰胸前一堆灰白夹杂褐色的羽毛使它们看上去更像鸭子,如果不是生着那种长有力的老虎钳一样啄边的话。鱼鹰的眼睛,因为长年在洱海里捕鱼,被湖水染成了晶亮耀眼的蓝色,或许是因为无法再飞翔了鱼鹰们的翅膀经过人为的修剪,已经失去了飞翔自由。或许是因为不能再飞翔了,歇在职岸边的鱼鹰显得有些温和甚至呆笨,但是捕鱼的时候,它们灵活凶猛的本性便显露了出来。鱼鹰们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织的细绳子,以防它们私吞大鱼。

  每天清晨,渔民们驾着小木船,荡舟湖上,船上栖息着成群的鱼鹰。从船上被赶下湖后,捕鱼工作开始了。鱼鹰们一头扎进水里,那厚厚的蹼脚像强有力的划桨,推动着它们在水下迅速地游动,我们不能看清它们在水下是怎样捕获那些或大或小的鱼儿的,但我们的敏捷和凶猛,仅仅一会儿功夫,第一只鱼鹰钻出了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接着,一只接一只地,越来越多的鱼鹰携带着战利品回到船上,鱼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用手拍击它们长长的喉咙,让它们把鱼儿射进专门用来装鱼的竹篓里,然后,下水继续工作。同样的过程一遍遍地被重复着。偶尔,会有一只鱼鹰上错了船,但没关系,这聪明的家伙很快瓜过来,嘀咕两句,转身跳下水,游回自己的地方。鱼鹰们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当一只鱼鹰追赶一条大鱼时,其它鱼鹰都会赶过来帮忙,大伙儿七嘴八舌(这里的七嘴八舌可没有丝毫的光说不练的意思)把那条倒霉的鱼儿抓住,一块儿游回船上。

  傍晚来临,竹篓里的猎物已经装满,渔民把右手握成杯形,向鱼鹰示意收工了,这恐怕是一天中鱼鹰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它们围在船边扑腾,像一群放学的孩子,等着被带回家,作为一天辛劳的回报,家里会有一顿丰盛的、有鱼、蟹、豆腐泥的晚餐。

  鱼鹰们没有好嗓子,不会唱动听的歌,在受到威胁或感到不安时,只能发出呱呱呱的叫声。没事总是哼哼叽叽的,或许是交流工作经验,扯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或者情人之间喁喁私语?在两到四岁时,鱼鹰就进入了青春期,雄鱼鹰开始昂首挺胸,踱方步,伸脖子,高高地竖起尾羽以求引起异性的注意,一旦郎有情,妾有意,就双双动手建立自己的爱巢,一生一世,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夫妻总能相守到老,羡煞人间的痴情男女。

  云南本地的传说故事:火把节与都责的故事

  远古的时候,天有九重,住着恩梯古兹,并掌管着一切;地上住着五个神,尤以斯惹夫铁最有名。斯惹夫铁名扬四方,威震天上九层。天上的神们听了他的名字就吓得胆颤心惊。这事被恩梯古兹的长子知道了,他极不高兴,也不相信,于是选派"空中骄子"斯惹尔意专程下凡找到了夫铁家,寻问夫铁母亲:"你的儿子摔交厉害当真吗?"夫铁母亲回答:"这不假。"她边说边捡着一堆铁饼。斯惹尔意不解的问她:"你这铁有何用?"夫铁母亲说:"这是我儿子的晚餐。""空中骄子"斯惹尔意被吓了。

  他正要回头逃走时,太阳偏西了。夫铁砍了一捆竹子回家来,竹子放在地上,地也动三动。夫铁母亲告诉了斯惹尔意的来意后,他就喊住斯惹尔意说: 尊敬的表兄弟,公羊无事找打架,公牛无事找斗角。今日贵客临门来,必为摔跤一事来。今日肯也摔一跤,不肯也得摔一跤。 斯惹尔意恼羞成怒,扑将上来,狠狠抱住夫铁,夫铁站的稳稳当当的。先由斯惹尔意摔,夫铁犹如铁塔般,一动也不动。后由夫铁摔,斯惹尔意被夫铁抛到了天空落回地上来,"空中骄子"一声不叫地死去了。这一消息传回了天上,天神恩梯古兹长子气急败坏,说是要与地下凡人讨命债。先派了天上的"德顾"到地下来说,说了三天三夜,没有最后结果。后来请了地上凡人德顾"--云雀来调解,一天说到黑,一夜说到亮。案件说成了:兹莫赔阉牛,富家赔阉羊,穷人赔公鸡,孤汉赔鸡蛋,寡妇赔荞粑海椒汤。 凉山彝族说,现在的云雀仍然是这样叫的。如是,天地一案虽然说成了,但天上恩梯古兹的长子不相信,说:"话虽这样说定了,但我怎能知你等赔与否?"云雀又说了一个办法:"白天太阳照着你能看见,人间打牛打羊烧鸡给你看;夜晚家家户户点出火把在地边、坡上给你看。" 从那以后每年斯惹尔意被摔死的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责"。(彝语"火把节"说"都责","都"有"凑合"、"合拢"之意,"责"是"赔偿"之意,合意有"大家合力赔偿"的意思)。

猜你感兴趣

1.云南的传说故事

2.云南民间传说故事

3.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4.云南民族民间故事

5.关于昆明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