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黄巾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邱惠分享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黄巾起义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封建迷信年代,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用奇书《太平要术》上经典,救助人民,又大力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3] 这种迷信思想蛊惑人心,对于当下朝廷,人民早已失去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利用其在民众心中的话语权,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4]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建立以张角为君的新天下。

  黄巾起义带来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

  第一、它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利用宗教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麻痹了官府,积蓄了力量,为举行起义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第三、起义计划制订得比较周密、具体。所谓“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尽管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使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遇到很大的困难,但经张角果断处置,它基本上还是得到了落实,从而给东汉王朝予沉重的打击。

  第四、斗志坚决,宁死不屈,敢于攻坚,勇于牺牲,以此向天下昭示了起义将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气节。

  教训:

  一、它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因此提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方针;

  二、它没有建立起后方基地和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因此部队保障受到限制,战斗行动受到掣肘;

  三、它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因此造成战区上的孤立、分割态势,以致为敌占优势的主力军所各个击破;

  四、它不懂得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等机动作战形式的重要性,因此热衷于城池的攻守,将起义军主力胶着于一地,同敌人打硬仗、拼消耗,直至耗尽自己战斗力而被击败。

  所有这些,都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方面的严重失策,也是直接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幸失败的主要原因。

  黄巾起义失败原因分析

  东汉末黄巾大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究其原因:

  其一,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其二,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其三,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其四,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其五,黄巾之乱虽然开始是农民起义,但是在起义后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的宗旨,比当时的官府更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农民拥护的基础,完全化为一股盗匪,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黄巾起义的原因有哪些相关文章:

1.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2.黄巾起义发生在哪一年口号是什么

3.黄巾起义的分析介绍

4.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5.黄巾起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