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明军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萨尔浒之战明军战败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何战败
在萨尔浒之战之前,明军指挥杨镐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部署,还属于双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以说对战争是志在必得了。当时金兵的兵力明显低于明兵,处于劣势,杨镐决定采取分兵的决策,做出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决策。
虽然明军在战前做了准备,但最终还是在战争中战败,总结明军失利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点:
1.虽然战争的总指挥杨镐在战前精心地做了准备,可是还是对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也没能对金军的作战能力做一个充分的估计。杨镐在出师前的二十四小时,派人向后金下战书,没有充分准备就盲目行动了。
2.在和金军交战时,主力部队孤军奋战,得不到有效的补给,导致整个战局的部署被打乱,最终全军战败。
3.战争的总指挥杨镐没有统筹好大局,对战场的情形也不了解,盲目自大,在作战之初把自己的作战意图泄露给了对方。
4.在明朝晚期,中国正处于农民起义,岁辽东防务并无暇顾及,导致兵队的训练荒废,在加上政府的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其实很差。
5.和明军的总指挥不同,金军的总指挥努尔哈赤指挥有方,在战略方针上更胜一筹,扭转了战场上不利的形式,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萨尔浒之战的结局是让人遗憾的,但是不得不值得后人深思,在兵力远远比对方多的情况下明军输给了金兵,这其中正是应征了那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古话。战争中兵力确实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更多的是需要一个有谋略的指挥。
明清萨尔浒之战简介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于1619年打的一场战役,此战决定了明清两朝之后的命运走向。当时的清朝还叫后金,是出身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创建的政权,也就是后来的清朝。当时的明朝日益腐朽,边防薄弱,后金政权多次对明朝发动攻击,占领抚顺一带。
萨尔浒之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明朝为了挽回局势在萨尔浒地区向后金发动的反击战。明朝投入兵力八万余人,并与叶赫氏、朝鲜结盟,号称二十万大军集结于沈阳地区。但因缺乏粮饷供应,将领之间互相牵制,明军主帅杨镐派人去后金求和,被努尔哈赤拒绝。明朝财政紧张,无力供养大军,明神宗下令杨镐速战速决。杨镐于是从延绥镇、固原镇等四处向后金发起围剿,努尔哈赤在战前就已获知情报,在战术采取集中兵力打击一路,各个击破的策略,五日内大破三路明军,歼敌五万,最终明朝溃败。
此次会战是明亡清盛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
萨尔浒之战明军统帅
萨尔浒之战,明朝的军队战败,这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奇耻大辱。萨尔浒之战明军统帅就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在分析战败原因的时候,都会提及到明朝统帅在战争当中部署的作战计划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萨尔浒之战当中,明朝的统帅是以杨镐为首,杨镐作为总指挥,他亲自到沈阳坐镇指挥战争,他制定了兵分五路的作战计划,让自己的部下分别率兵迎敌。当时每一路兵力都有一个由杨镐本人亲自挑选的将领,马林率兵一万五千人入浑河上游地区,在北面向敌人展开进攻,杜松率兵三万人,在西面迎敌,李如柏率领自己的部下二万五千人,在西南部进入了东北平原,加入明朝的朝鲜军队和刘挺的部队从南面走向了后金的都城,剩下的部队在其他守将的带领下作为增援部队原地待命。
按理说,这样的作战部署也还算详细,是经过萨尔浒之战明军统帅仔细研究之后才制定出来的,但是在骁勇善战的后金军队面前,力量的分散,反而给了他们可趁之机,这样就让明朝的部队节节退败。
在实际的战争当中,杜松的军队因为孤军深入敌后方,反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导致自己的部队死伤惨重,而其他守将看到杜将军的出师不利,一犹豫就耽搁了时机,再后来的战争当中,杜松、李如柏和刘挺都在战争当中身亡,而他们带领的三支部队也被全部击退,明军没了统帅,自然也就没了军心,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猜你喜欢:
2.萨尔浒战役故事
5.清朝历史知识大全
上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电影有哪些
下一篇:萨尔浒之战的背景是什么